有必要吗?,每逢高考必“禁噪”

发布时间:Jun 05, 2024 19:05 PM

随着高考、中考临近,全国多地要求网吧、歌厅、舞厅、游戏厅等考试期间一律暂停营业。

某县文旅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在高考期间和中考期间,各广场舞蹈队不得携带音响设备到距考点、居民住宅区、考生集中住宿的宾馆、旅店等附近露天活动场地组织广场舞活动,确保考生休息不受影响和干扰;各KTV、网吧、游艺厅等暂停营业,并履行向顾客告知和劝说义务。

另一个县文旅局的通知则要求,6月2日8时至6月9日20时,县城所有KTV、网吧、酒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全部停止营业,并且高考停业期间电信部门将对县城辖区内所有网吧停供网络服务信号。

每逢高考必禁噪,这看上去是好事,体现了社会对考生的关注和善意。但暂停一切文化歌舞娱乐活动的做法,已经到了加码“禁噪”的程度,这不仅涉嫌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经营,也极可能在无意识中增加考生和考生家庭的压力,真的有必要吗?

站在城市管理的角度,管控噪音与其“特事特办”,不如“依法依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过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并明确社会生活类噪声归公安机关管辖。比如高考“禁噪”中涉及的广场舞等室外活动,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声量过大的情况,也可尝试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如沟通无效,则可报警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如处罚后还不改正的,也能以“寻衅滋事”予以继续处罚。

可见,各地年年发布的高考“禁噪”通知背后,有些问题本应在平时就发力,有些要求又明显超出了正常的管理边界。比如正规开设的网吧、KTV等室内营业性文娱场所,本身就应具备较强的封闭性与私密性,如果日常在噪音方面就不达标,说明行政管理有漏洞;如果其并未产生大音量,当地政府仅凭一纸通知就要求其停业,甚至要求电信部门对相关辖区内所有网吧停供网络服务信号,无疑是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也损害了营商环境。

即便站在考生和考生家庭的角度,高考“禁噪”也不宜层层加码,否则也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副作用。人们常说,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一步而不是全部,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如临大敌的举措,明显过了头,这究竟是为考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复习迎考环境,还是在不经意间增加他们的焦虑?

这两天,笔者朋友收到了上海移动发送的“考试期间有可能遇到信号屏蔽”的温馨提示,笔者也收到了小区物业“为考生降声”的呼吁。这样的“禁噪”提醒,鼓励人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考生释放善意,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要在考试期间围着考生转——这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我们要相信年轻人,他们不会到了重要时刻就敏感脆弱得经不起一丁点外部声响,而高考也真的只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步而已。


有必要吗?,每逢高考必“禁噪”
评论
应善用“大思政课”,专家:加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应善用“大思政课”,专家:加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日前,“中外价值观教育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出席会议。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晓慧教授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与思考》为题,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现状特征,提出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评价,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当代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联动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导师Michae

为何都如此重视这件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
为何都如此重视这件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是靠调查研究起家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全党正在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既是党员干部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方式,要把调查研究与党性修养相联系,突出调查研究检验和锤炼党性的功能。一、调查研究要坚持实践第一,以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深入实际,将辩证唯物主义贯穿全过程。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是一种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体现认识的能

线下消费还需要吗?实体商业空间如何“求变”?,数字消费持续活跃
线下消费还需要吗?实体商业空间如何“求变”?,数字消费持续活跃

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重塑着消费场景与体验,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消费态度发生了深刻改变,商业空间如何“应变”“求变”?近日,2023第五届“大数据与营商环境”高层研讨会暨城市活化研究院“城市活化观察”系列沙龙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热议数字消费时代的商业空间更新。“Z世代”愿意为“颜值”和“注意力”买单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和消费理念下,城市商业空间如何更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认为,这个问题要放在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回答。建

准确把握“第二个结合”,从这三个逻辑传统|文化|逻辑
准确把握“第二个结合”,从这三个逻辑传统|文化|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深刻阐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主要特征和演进规律的精辟概括,充分表明

需要凝聚三方面力量,专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力量|研究|经济
需要凝聚三方面力量,专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力量|研究|经济

6月8日,“统战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市委促进民营经济有关要求以及市委统战部2023年“第一号课题”开展联动会商。会上举行了“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基地”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14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家受聘为中心特邀专家。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出席会议并指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和统战工作重镇,统战资源丰富、统战文化深厚,有开展统战研究的独特优势。希望高校和科研院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