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鞋店“树”的一次回归

作者:赫瓦贾
发布时间:May 19, 2024 15:58 PM

2年前的夏天,原点栏目曾经挖掘过一个20多年的手工鞋小店因为一则互联网寻人启事“起死回生”的故事。

来自山东的童汝,在2022年6月末的一天,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里写下:“全网寻找一个上海叫‘树’的做鞋卖鞋的男生。”“树”其实是一家小店。店主闫海是一名48岁的皮具设计师,他最早的店开在上海绍兴路90号。10年里,追求原创和独特审美的小店与上海这座城市也发生了许多碰撞与融合。

11年前,手工皮具店“树”因为闫海家庭生活变动的原因,不得已搬回了闫海的家乡合肥。但因为小店和当地文化土壤“水土不服”,这家店在合肥落地后几度险些关停。

通过那次网络寻人,闫海接收到了众人对“树”的需求、期盼。他重拾了那份失落已久的信心,决定重新认真经营自己的手工鞋“树”。两年间,他常驻广州的生产基地,潜心设计开发手工鞋,还组建了专门的电商团队,让“树”的手工鞋通过小红书平台,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电商品牌。

今年夏天,距离“树”重整旗鼓后两年,闫海决定带着他的手工皮鞋重返上海,在徐汇区天平路的一个小店里做两天“快闪”活动。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推广,也是一次“试水”,他想知道,时隔十多年后,上海是否还会接纳像“树”这样的小店。

结果超出了闫海的预期,两个下午的手工鞋“快闪”时段,小店里挤满了人。二十多年前的老顾客,凭着一张小海报找来了,他们清晰地说出当年在闫海店里定制的手工皮具的样子;过路人也被院子遍地斑斓的“鞋海”吸引,停下脚步驻足挑选;有人阅读着墙上的海报,明白了这本就是一家“从上海开回来的店”。

这次短暂的回归,也让闫海多了几分今年回上海开店的信念。回合肥前,他特地约见了自己在绍兴路开店时的房东大哥。

“当年我的店生意不好,要开不下去了,就是房东大哥鼓励我,生意都是人做出来的。他还主动给我降了三分之一的房租。”闫海谈笑着回忆。他找房东大哥打听了现在的租约到期日,得知房东大哥刚刚和租客续租3年,闫海表态:“我可以等。20多年前,我一无所有,都有勇气在上海开店,现在回来又有什么不敢的?”


手工鞋店“树”的一次回归
海上|倪瓒与上海——上海两千年人物考
海上|倪瓒与上海——上海两千年人物考

上海,是他最后的庇护所。在丧子、丧妻、丧友、丧业、丧家甚至连最后的寄居地也被战火延烧之际,在一生最危险、最流离失所、最兵荒马乱时刻,倪瓒有过一次362天的上海之行。此行后,他长达3年一再画竹——从黄苗子、郝家林编著的《倪瓒年谱》看还是只画竹,并在其中一幅写下“逸气”二字,从此中国绘画史有了著名的“逸气说”,中国文人画理论与境界均突破至高。他也从此和黄公望一样,来过上海后,便一来再来。上海,是他的出口。而细察行迹可知,他的“逸”,不是逃。绝境之行没有下坠,反而开出意境之花,在清纯虚空中向上。开写本文时,在书店

一本78.25岁的“顾客留言本”
一本78.25岁的“顾客留言本”

许多老牌饭店里都有一件宝:门口台子上厚厚一本顾客留言本。菜品味道咋样?服务态度如何?或寥寥一两行,或密密几百字,吃客写,店家看,两头都盼着越来越好。社区里,面向长者的餐饮服务办得好不好?我们请来半淞园路街道的四位老人家开了个座谈会:他们是车中居委81岁的戴先生、西三居委77岁的金阿姨、徽宁居委75岁的高先生、家住陆家浜路百汇公寓80岁的臧先生。他们满意不满意?最看重什么?畅所欲言,有啥讲啥。这本平均年龄78.25岁的“顾客留言本”整理出来,有些意料之中,有些意料之外。“味道第一”——车中居委81岁的戴先生“

大脑手术后会变得更聪明吗?听脑外科医生为你揭开大脑的秘密传播|上海市|大脑
大脑手术后会变得更聪明吗?听脑外科医生为你揭开大脑的秘密传播|上海市|大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黄翔是一位医学博士,也是新晋“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还出版了科普著作《加油吧,大脑!》和《最强大脑》。不久前,他在一次诙谐风趣的科普演讲中,通过讲述脑外科手术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大脑的秘密。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大脑是一个神奇的有机体』我是一名脑外科医生,主要的工作是为大脑做手术。这项工作非常辛苦,可同时我也拥有一项特权——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亲手触摸人类的大脑。于是有朋友就问我:大脑摸上去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是像豆腐一样?是的,大脑的触感真

让上海“新老共生、烟火传续”,把握城市更新演进的时与势上海|简屋|烟火
让上海“新老共生、烟火传续”,把握城市更新演进的时与势上海|简屋|烟火

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驱动下,我国城市更新从追求增量走向盘活存量,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从追求单一目标走向追求多元目标,从大规模运动式改造走向小规模渐进式更新,从单一化路径走向差异化路径,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之一,居住类更新备受各界关注,特别是以征收为路径的成片旧区改造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其作为事关百姓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政策,“一届接着一届干”,加快推进旧城现代化进程,逐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公共空间品质、城市风

我还在奔跑,独家专访莫言:知老忘老书法|小说|莫言
我还在奔跑,独家专访莫言:知老忘老书法|小说|莫言

有学者把莫言的小说比喻为书法中的狂草。2014年莫言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曾说自己“狂不起来”。这些年来,他将双脚扎根于中国大地,去各地寻访民间书法,研究古典文学,把生活中的点滴化为文墨。前不久,莫言来到上海龙美术馆举办的“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两块砖墨讯特展”现场。再度接受记者的采访,他的言谈与他的书法、诗歌一样充满趣味。文墨共生上观:您父亲曾说:“字是男人最好的衣服,也是女人最好的衣服。”您开始练书法与这句话有关吗?莫言:在我父亲那个年代,民间能够写字、读书的人很少,村里对能写一手好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