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浙江排名前三,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5:04 AM

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是国内首个衡量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状况的指数工具。近日,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发布第六期《全国各省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这份报告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量化计算分析,从科普场地、科普人员、科普活动、科普经费和科普传媒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地区科学传播发展水平。在不包含港澳台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北京、上海、浙江的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总分位居前三。

为确保指数选取的各项指标符合科普发展实际情况,科学传播发展指数体系包括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等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2021年全国各省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总分排名前十的省区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河北、广西、广东、湖北、云南、江苏。

2021年全国各省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总分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课题组表示,报告的科学传播发展指数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多有提升,各地科普事业“全面开花”。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印发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比对2020年与2021年指数各指标情况,发现除去部分指标由于统计口径变更无法进行比较,其余各项二级指标的全国平均值绝大部分较2020年有所提升。

二是稍有变化,全国科普事业发展榜单出炉。2021年,北京、上海分别以指数值560.52和指数值494.71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已连续6年占据榜单前二,科普事业发展居全国前列。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国各省区市指数排名表现出较大幅度变化,如吉林下降19名,河北上升15名。导致这一排名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计算科普活动指数值时,对于线上和线下活动,2021年与2020年采取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2021年下发的全国科普统计表中,对科普活动明确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进行统计,而2020年未对该项做出详细区分。

三是息息相关,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联系。指数地图显示,2021年东部沿海地区科普事业发展水平较高,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科学传播发展指数较高。而西北、东北地区科普事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全国各省区市科普事业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全国各省2021年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地图

课题组还发现,全国各地科普事业发展程度与国家支持关系较小。考虑到全国部分省科普工作受国家自有资金支持,课题组单独提取出部委单位的相关数据,将科普统计数据分为部委数据与除部委数据,分别计算指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除北京、新疆外,其余省部委数据占比较低。去除部委数据后,上海成为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城市,北京降至第二。

第四个特点是差异较大,各地科普事业发展尚不平衡。统计2021年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各指标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占比,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在大部分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交流活动参加人次、科普活动效果等指标上,东部地区占比超过80%。

第五个特点是适应变化,统计指标全新升级。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新发展,2021年,科技部对《2021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做出修改与调整。为此,课题组对科学传播发展指数统计指标做出相应调整升级。对指数统计指标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科普传媒与科普活动上。其一,考虑到近年来各类音像制品使用率逐渐走低,课题组不再将光盘、录音、录像带等纳入科普传媒下属二级指标统计。其二,自新冠疫情以来,全国各地科普活动多转为线上进行。为区分线上与线下科普活动,将线上科普活动相关数据纳入科普活动下属二级指标统计。

《全国各省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水平数字化评价体系保持平稳运行,为探索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制定科普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国各省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北京、上海、浙江排名前三,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在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里,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多件医疗“重器”。它们都是上海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的成果,通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自主创新,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质子治疗精确杀死肿瘤质子治疗是世界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手段之一,被称为“肿瘤定向爆破神器”。质子能在肿瘤组织处集中释放杀伤剂量,随后能量迅速回落归零,做到即停即止,从而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与传统放疗手段相比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和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的问世,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前沿科技的一条热门赛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亮相,引起业内关注。通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研发负责人蒋志勇博士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已发布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范围内,彼此差距不大,都离可商用的通用智能服务还有较长距离。未来,国内企业要继续开展技术积累和人才投入,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量”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有一种数学家,下棋也很缜密,我是属于另一种,下棋一塌糊涂。”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说完,自己也笑了。48岁的沈维孝爱笑,再加上名字与“微笑”谐音,他在学生中有个昵称:“微笑”老师。11月23日,这位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中,亦不时在微笑。【自信的微笑】学习数学,兴趣和天赋哪个重要?沈维孝的回答是,两者缺一不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沈维孝,5岁读书,16岁上大学,参加初中和高中数学联赛,分别拿过安徽省一等奖。那时没有什么培训班,数学老师从城里给他带回一本辅导书,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2021年汽车芯片紧缺时,工信部领导召集汽车、半导体两个行业的专家开会,会上他问我们:‘芯荒’过去后,两个行业还会一起讨论汽车芯片吗?”昨天举行的“科创中国”第二届汽车芯片百人论坛上,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卢万成在演讲中回忆。的确,那次“芯荒”引发了国人对汽车芯片产业的关注。两年后的今天,汽车和芯片行业的专家相聚一堂,继续探讨这个重要问题。布局建设汽车芯片闭环生态链作为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聚焦汽车芯片产业链和前沿发展方向,旨在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吸引汽车和集成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今年初,董永军博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出任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这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到南京创立了光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激光晶体材料等产品。回上海二次创业的缘起,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聘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激光晶体材料”项目。实施这个前沿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单位,就是芯飞睿公司。这家落户宝山区的初创企业是“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芯飞睿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持股90%,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持股平台持股10%;上海长三院与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