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吗?中国科学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5:05 AM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过程,显著影响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特征,从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01年至2022年间,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为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在此期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可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35ppm,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碳排放源。全球林火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半球高纬度针叶林区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蓝皮书》显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蓝皮书》对全球典型极端林火事件进行了梳理,以2023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为例,本次林火直接排放二氧化碳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严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此外,2023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计排放1002万吨PM2.5,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波及本国全境,还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对北半球广大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中国森林面积占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林火碳排放总量的0.65%,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01年至2022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CO₂排放量为0.10亿吨。

专家呼吁未来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同时加强对极端林火的防范与管理,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共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该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撰。


还记得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吗?中国科学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在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里,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多件医疗“重器”。它们都是上海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的成果,通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自主创新,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质子治疗精确杀死肿瘤质子治疗是世界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手段之一,被称为“肿瘤定向爆破神器”。质子能在肿瘤组织处集中释放杀伤剂量,随后能量迅速回落归零,做到即停即止,从而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与传统放疗手段相比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和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的问世,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前沿科技的一条热门赛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亮相,引起业内关注。通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研发负责人蒋志勇博士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已发布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范围内,彼此差距不大,都离可商用的通用智能服务还有较长距离。未来,国内企业要继续开展技术积累和人才投入,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量”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有一种数学家,下棋也很缜密,我是属于另一种,下棋一塌糊涂。”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说完,自己也笑了。48岁的沈维孝爱笑,再加上名字与“微笑”谐音,他在学生中有个昵称:“微笑”老师。11月23日,这位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中,亦不时在微笑。【自信的微笑】学习数学,兴趣和天赋哪个重要?沈维孝的回答是,两者缺一不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沈维孝,5岁读书,16岁上大学,参加初中和高中数学联赛,分别拿过安徽省一等奖。那时没有什么培训班,数学老师从城里给他带回一本辅导书,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2021年汽车芯片紧缺时,工信部领导召集汽车、半导体两个行业的专家开会,会上他问我们:‘芯荒’过去后,两个行业还会一起讨论汽车芯片吗?”昨天举行的“科创中国”第二届汽车芯片百人论坛上,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卢万成在演讲中回忆。的确,那次“芯荒”引发了国人对汽车芯片产业的关注。两年后的今天,汽车和芯片行业的专家相聚一堂,继续探讨这个重要问题。布局建设汽车芯片闭环生态链作为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聚焦汽车芯片产业链和前沿发展方向,旨在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吸引汽车和集成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今年初,董永军博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出任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这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到南京创立了光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激光晶体材料等产品。回上海二次创业的缘起,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聘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激光晶体材料”项目。实施这个前沿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单位,就是芯飞睿公司。这家落户宝山区的初创企业是“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芯飞睿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持股90%,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持股平台持股10%;上海长三院与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