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想知道怎么修?文物修复师手把手带居民“修文物”,看过三星堆青铜器

发布时间:Jun 04, 2024 15:06 PM

“原来博物馆里挂着的古画是这样保存的,不容易不容易!”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间教室里,多位社区居民和学生围坐一起,将一张薄如蝉翼的仿古版画轻轻地压到涂满粘贴剂的衬纸上,铺平、刷紧,再朝金箔纸上固定……旁边来回指导的专业人士,是来自上海博物馆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传承人。

4日下午开幕的第三届“非遗点亮生活”——上海博物馆非遗进社区花木转成活动暨2024年花木街道“非遗民俗体验周”系列活动上,周边的社区居民和学生不仅可以从“上博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上的92组展品了解上博9项文物修复保护相关非遗技艺,还能由传承人手把手带领体验当一次“文物修复师”。

文博热席卷全国,越来越多观众不仅希望看到文物展出,也对文物背后的考古发掘和修复保护产生兴趣。据悉,6月底即将再次与观众见面的上博东馆里,观众将看到工作人员现场修复文物的场景,未来还有望沉浸式体验。

黄瑛向居民介绍古书画装裱修复相关知识。

下午14时15分,不少报名体验活动的居民已提前赶来,围在教室门外张望。教室里,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非遗项目“古代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黄瑛再次检查了活动的工具:编织细密的鬃刷,7只毛笔并列而成的排笔,“活动空间有限,我们特意将工具做小了。”座位上还摆着一碗碗白色粘贴剂,也是日常修复用的:“我们自己用低筋面粉加水熬的,是可以吃的。”

14时30分,体验活动正式开始前,修复团队先向居民们普及了古画装裱修复的相关知识。随后,每位居民便拿起手边一张手掌大小的仿古版画,尝试将其装到铺满金箔的纸板上。不少参与者是首次接触这项技艺,有人粘贴剂抹不平,有人纸面始终刷不平。有参与者感叹,“看博物馆里挂出来的古画平平整整,细节清晰,原来背后这么复杂。”

事实上,今天居民体验的只是这项技艺中“托”画芯一个环节,完整的技艺还有洗、揭、补、镶、覆等多道工序,面对的古画尺寸和保存状况也大不相同。黄瑛学习这项技艺来自家传,传承父亲黄桂芝,如今从事这项工作已四十余年,“打基本功3年,然后接手做新画,10年后才能接触旧画。”黄瑛说,古书画装裱修复就像医生问诊,要先判断它们的情况,再制定修复办法,“修复前就得有完整方案。”

博物馆为何坚持这样的传统技艺?黄瑛介绍,如今机器装裱多用胶水直接压成,不能再揭开反复装裱修复,“古人说‘纸寿千年’,是需要手工呵护的。”

教室的墙壁上,挂着书法和绘画作品,有不少出自花木街道的居民之手。一些参加活动的居民说,民间书画收藏很丰富,有很多笔墨爱好者。“博物馆带来的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对我们了解正确的书画保存也有帮助。”

张珮琛介绍大克鼎的颜色是如何成为今天观众看到的样子。

如果说书画装裱保护对社区居民来说有“实用价值”,一墙之隔同步进行的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体验则显得“曲高和寡”。通过手边大克鼎不同颜色的模型,上海博物馆馆员沈依嘉向居民介绍了这件镇馆之宝如何逐渐成为今日的形象,鼓励居民调配颜色,“涂出你自己心中的大克鼎。”

不少居民此前刚刚看过上博东馆举办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看了这些神奇的青铜器,更想知道它们从发掘到展示经历了什么”。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非遗项目“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第三代传人张珮琛表示,让这项技艺走进社区,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古代青铜器,知道如何认知和鉴赏,“也希望大家了解我们保护青铜器的意义。”

“文物修复和相关的非遗技艺是上海博物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举办过很多非遗相关活动,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就是为了让市民更多了解上海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介绍,金石传拓、古代漆器修复、古锦囊匣制作三项技艺去年入选上海市非遗项目名录,目前上博有9项上海市非遗项目,其中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在公示中。此次活动中,上博9项非遗项目将全部与社区居民“亲密接触”。

“上博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上,居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堆碎瓷片如何被修复成一件精美的展陈文物。“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看到的是文物修复之后的结果。通过背后修复过程的展示,可以让观众了解更多。”陈杰表示,6月底上博东馆将开放80%区域,特设一个开放式体验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文物修复。“观众在上博东馆可以看到过去神秘的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情况。未来条件成熟后,也将进一步推进专业人员引导的沉浸式参观。”

首批赶来体验文物修复保护相关非遗技艺的居民中,既有热心社区活动的阿姨爷叔,也有专程请假赶来的年轻上班族,还有穿着校服、由老师推荐而来的中学生。“我们发起成立了一个非遗社团,老师推荐我们来参与这次体验活动。”两位前来参与“古代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体验的中学生告诉记者,这两年在短视频平台看到许多非遗技艺和文物修复展示,“觉得很神奇,很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豆瓣上获得9.4的高分,不久前上博推出的系列视频《上博匠心》,播放量达到3亿次。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文博热兴起后,观众对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渴望,“博物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的最新定义中强调,博物馆“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上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万春表示,上博将始终把文化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融入“15分钟文明实践圈”建设,拓展博物馆对周边区域的文化辐射广度与深度,增进市民同博物馆间的深度链接与互动,更好地服务公众、服务城市发展。

评论
将一生献给革命,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兴办女学、留学法国、江城遇害资助|向警予|江城
将一生献给革命,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兴办女学、留学法国、江城遇害资助|向警予|江城

7月4日、5日,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现代楚剧《向警予》将亮相宛平剧院。该剧通过姐妹情、同志情、夫妻情、母子情等感人肺腑的情节,展现向警予崇高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对人生价值和生命内涵思索。上海站巡演时,《向警予》将参加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2019年,武汉楚剧院打造《向警予》,截取向警予兴办女学抗逆流、留学法国寻真理到监委重任勇担当、一腔热血洒江城等惊心动魄的片段,反映向警予追求理想、忠于信仰、捍卫民众利益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再现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生命历程

端午来“酒店瓷博会”享受陶瓷之美瓷博会|景德镇|陶瓷
端午来“酒店瓷博会”享受陶瓷之美瓷博会|景德镇|陶瓷

首届酒店瓷博会·上海站暨景德镇瓷艺百家陶瓷艺术交流会6月23日至6月26日在上海斯格威铂尔曼酒店举行,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瓷都景德镇100位当代陶瓷艺术家的最新精品力作,还可以参加多项陶瓷主题活动。陶瓷肖像画,是一种起源于景德镇的陶瓷绘画技艺,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中国传统陶瓷绘画与西洋油画素描、摄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优秀的陶瓷肖像画人物传神逼真,色彩层次丰富,烧制后画面永不褪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酒店瓷博会本届酒店瓷博会上,将举办“重现英烈英姿——我为英雄画肖像公益活动”,活动将以上海市的

上海出版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集中展示“走出去”成果项目|文化|图书
上海出版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集中展示“走出去”成果项目|文化|图书

6月15日至18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上海精心组织全市近30家出版社参展,参展图书近2000种,集中展示上海出版“走出去”的优秀成果。上海出版突出重大主题,鼓励原创,着力推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此次参展,精心挑选传播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优质出版物,包括《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千里江山图》《钟英:中共中央在上海1921-1933》《中国对外贸易的奇迹》《北纬四十度》等一批精品主题出版物。其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

CMG融媒影城启幕,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影视之夜”成功举办国际|中国|影城
CMG融媒影城启幕,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影视之夜”成功举办国际|中国|影城

6月10日晚,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活动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主办的“2023中国影视之夜”在上海国际传媒港CMG融媒影城举行。“2023中国影视之夜”以“光影世界中国故事”为主题,围绕中国原创优秀影视作品打造系列活动,向新时代中国影视人致敬。首度设立“中国影视之夜·CMG年度推荐荣誉”,向观众推介一批高质量影视精品力作,鼓励中国影视人用光影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影视之夜·CMG年度推荐”共进行“年度推荐作品”“年度推荐男女演员”“年度推荐导演”“年度推荐科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戏韵、遗落珍境、岐黄传香……传统文化“活起来”戏曲|活动|传香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戏韵、遗落珍境、岐黄传香……传统文化“活起来”戏曲|活动|传香

这个周末,申城迎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携所属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上海宛平剧院开展以“非遗戏韵·游园会”为主题的戏曲非遗日活动,两天里打造融合戏曲市集、沙龙、演出、电影、手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互动体验。10日下午,喜庆精彩的狮舞表演开启首场“游园赏戏”活动的现场演出和线上直播。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为醒狮点睛。京剧《三岔口》、昆剧《牡丹亭·寻梦》、沪剧《芦荡火种·智斗》、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