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座城市呈6等级橄榄型结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发布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5:24 AM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今天,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

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支撑,也是解决长江流域发展系统问题的重要抓手。为此,“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9次发布。

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得分

发布会上,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介绍,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计算、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趋势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级城市大数据,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和阈值,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今年,指数研制团队将“对外合作指数”列入2023年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突出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能力,以及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

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9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在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中,长沙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自2020年后再次回归十强。

曾刚教授分析说,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宁波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常州、贵阳、舟山、南昌等36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普洱、自贡、郴州、宜宾、株洲等3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亳州、巴中、资阳、铜陵、阜阳等1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娄底、眉山、湘潭、淮南、新余等12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突出。从四大领域排名前10城市平均得分看,经济47.48分,科创32.76分,交服65.80分,而生态仅为23.49分。龙头城市上海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三大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生态支撑领域得分还比较低。

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得分图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长江下游地区是协同发展能力高值集聚区,中上游地区则相反。从城市子群的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较高,苏锡常城市子群、南京城市子群、杭州城市子群、宁波城市子群、合肥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综合得分远高于武汉城市子群、环鄱阳湖城市子群、环长株潭城市子群、成都城市子群。这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协同发展仍是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针对区域发展的现实瓶颈和短板问题,曾刚建议启动五大方面行动:着力打造长江生态共同体,加强生态空间的有效保护,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大力发展长江绿色经济,推进产业经济绿色转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扎实打造创新共同体,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业集群;构建开放共同体,提升对外开放地位,畅通高效国内循环,开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优化区域协同融通治理体系,打破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110座城市呈6等级橄榄型结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发布
长江流域联盟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用科技推动宠物产业发展
长江流域联盟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用科技推动宠物产业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宠物产业中,科技创新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日,长江流域宠物经济创新发展联盟主办的“长江流域宠物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签约发布仪式暨‘智宠天下’系列活动之‘金融创新赋能智宠硬科技’——宠物经济稳增长前夜的医疗服务发展展望闭门会”在上海举行。“InnoMatch宠物经济品牌馆”在会上启动,将面向全球征集宠物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助力技术需求与成果对接。据悉,长江流域宠物经济创新发展联盟集聚了宠物医疗服务界领军企业和专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背景下的宠物医疗服务行业。在上海银行浦东分行外高桥支行承办

对于上海的科技创新有怎样的启示,128个研究前沿新发布
对于上海的科技创新有怎样的启示,128个研究前沿新发布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睿唯安联合发布《2023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1个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28个研究前沿,包括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这些研究前沿对于上海的科技创新有怎样的启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产业创新研究室主任庄珺。【有些热点前沿距离产业应用不算远】《2023研究前沿》报告基于2017—2022年发表的论文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被引分析方法,以科睿唯安数据库中的12922个研究前沿为起点

国家纳米中心携手《科学》杂志发布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
国家纳米中心携手《科学》杂志发布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

11月24日凌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携手《科学》杂志向全球发布了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旨在为全球纳米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指引,为探索纳米科技的知识边界、挖掘纳米科技潜能带来新的启迪。2023年4月底,国家纳米中心联合《科学》杂志开启了前沿纳米科技难题的全球征集工作,得到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从事纳米科技研究的知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的积极反馈与响应。据悉,《科学》杂志曾于2005年和2021年两次面向全球发布“125个科学问题”,激发了全球科研工

上海首创的基础研究特区究竟“特”在哪?从风干起了褶皱的百香果说开去
上海首创的基础研究特区究竟“特”在哪?从风干起了褶皱的百香果说开去

霍金曾经提出一个设想,研制出带有光帆的飞行器,被激光加速后飞往“三体人的故乡”——半人马座α星,以探寻那里是否适合人类生存。看着一箱风干起了褶皱的百香果,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突然有了一个念头:能否用模型预测并控制宇宙光帆薄膜的褶皱?否则会导致激光反射方向不规则变化,使飞行器偏离航线。就连徐凡自己都觉得,这一想法恐怕难以申请科研经费,因此在他心中埋藏了5年之久。直到两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基础研究特区”,他试着申报,没想到不仅入选,还拿到做科研以来的最大单项经费。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为何受到青睐?基础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今年初,董永军博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出任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这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到南京创立了光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激光晶体材料等产品。回上海二次创业的缘起,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聘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激光晶体材料”项目。实施这个前沿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单位,就是芯飞睿公司。这家落户宝山区的初创企业是“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芯飞睿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持股90%,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持股平台持股10%;上海长三院与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