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咖这样谈论“创新生态与新质生产力”,解放日报第79届文化讲坛上

发布时间:May 23, 2024 16:07 PM

今天举行的解放日报第79届文化讲坛,以“创新”为媒,聚集王战、迈克尔·莱维特、郭毅可、杨帆、高博文5位嘉宾于一堂,在“创新生态与新质生产力”的主题下分享各自的精彩思考。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参与上海市政府及全国性决策咨询研究,关注新科技革命已整整40年。今天的文化讲坛上,他以《海派文化与创新》为题,从李约瑟之问切入,讲述了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迈克尔·莱维特,是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计算生物学奠基人之一。今天,他以《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的多学科革命》为题,梳理了近代生物学学科的发展脉络、物理和化学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计算生物学中的基础科学。他总结:生物、人、计算机已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格局,人类智能加上人工智能,未来的世界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复杂的乐园。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则在现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大模型是答案,什么是问题”。他分析了当前大模型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未来大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分享了香港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经验,并对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商汤科技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看来,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潜力巨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将迎来大爆发,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是必然趋势。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培育新时代新质生产力,也是推进产业发展新动能。

上海评弹团日前推出了一台名为“漫歌行”的AI叙事音乐会,这是团长高博文就传统艺术与当下AI技术相结合进行的一次跨界思考和探索。此次文化讲坛上,高博文讲述了自己眼中的江南文化与创新精神,也让观众看到了一种可能:用创新作为催化剂,将科技与文化调和,产生无与伦比的化学反应,诞生震撼眼球、直抵心灵的精品佳作。

本次活动由解放日报社主办,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何卿担任本届文化讲坛嘉宾主持。

评论
上海人民的国庆活动有何特色,开国首庆、五年小庆、十年大庆、年年喜庆
上海人民的国庆活动有何特色,开国首庆、五年小庆、十年大庆、年年喜庆

国庆纪念日,是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时间节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每逢国庆节,全国各地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逢五逢十”更是隆重喜庆。作为全国的重要中心城市,上海的庆祝活动不仅规模浩大,还独具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开国首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人民政权的诞生。饱受苦难的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为“从此站起来了”而欢庆。当天一大早,位于市中心的国际饭店、大世界、中汇大楼等地标建筑早早地让五星红旗悬挂在高处,南京路、淮海路、延安路和苏州河两岸的许多人家也自发

为何很少谈及黄帝,孔孟喜欢祖述尧舜
为何很少谈及黄帝,孔孟喜欢祖述尧舜

孔孟喜欢祖述尧舜,却很少谈及黄帝。直到战国中后期,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才渐渐普及:道家、阴阳家、神仙家、医家、历数家纷纷谈论黄帝的丰功伟绩,这个态势一直持续到西汉。黄帝成为五帝之首,在中国的历史叙述中具有开端性的意味。自此,黄帝不仅成为一个民族符号、政治符号,还被认为是众多器物的制作者。据说,出于平定祸乱的需求,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可以确定方向,指挥军队进退。钱穆还提出,“黄帝胜蚩尤”导致各部族变动剧烈、往来频繁,像舟车这类的交通用具应运而生。此外,衣服鞋子的发明也被归于黄帝及其臣子名下。黄帝和音乐的关

上海怎样保护传承与弘扬利用水文化,从河港到海港
上海怎样保护传承与弘扬利用水文化,从河港到海港

人类依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上海坐落在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是一座孕育于苏州河边、黄浦江畔的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一江一河”战略工程,通过城市更新、人文建设和生态修复等,一步步把城市滨水地区打造成“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在“还江于民、还河于民”的进程中,上海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利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历史意义“根”之所在——上海地区最初陆地区域较小,后在入海江河与东海潮汐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扩大,最终孕育出早期文明形态,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等

感受见人、见精神、见品质的城市更新,行走在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上城市|文化|茂名北路
感受见人、见精神、见品质的城市更新,行走在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上城市|文化|茂名北路

周末时光,行走在茂名北路步行街上,市民、游客既可沉浸式体验“百年名园”张园的传统海派文化和国际时尚文化,又可体验“丰盛享受、体贴在里”的潮品和网红店。这条颇具创意的限时步行街,联动南京西路特色风貌街区,实现街区整体能级提升,探索走出了一条旧区改造与商业、文旅相融合,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城市治理相贯通,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相协同,项目规划与建设、运营相衔接的城市更新之路。「好看经看与受用耐用」作为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它凭什么舒缓当代人的焦虑生活|年轻人|焦虑
它凭什么舒缓当代人的焦虑生活|年轻人|焦虑

江南风光中,三五好友穿着古朴,点一炉香,品一盏茶,有人抚琴,有人画画……类似的景象,不仅出现在古装剧中,也成为一些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重构优雅的慢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或许也是矫正现代性困境、缓解都市人内心的良药之一。徐明松:百年来,西方哲学一直在探讨这个话题。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只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度过温饱线之后,人追寻的个体价值、自我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马克思说这是人的异化,尼采、维特根斯坦等也有类似表达,西方哲学家持续百年,一以贯之,都在思索现代人的精神焦灼。到了互联网时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