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长三角流行这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过时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Jun 06, 2024 05:36 AM

在上海市普陀区,全长不到2300米的武宁路串联起近千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普陀区共有16个局级以上的大院大所,大多沿着武宁路分布。

即便地理位置距离如此近,大院大所习惯于专注在各自细分赛道,彼此间很少打交道。一次院所开放日活动中,合作机会意外涌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接待其他院所、高校、企业等进入参观,参与建造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研究所的主要任务,设备塔尖需要定期进行清洁维护,不能有污渍灰尘,但因为位置太高,打扫比较困难。参观者中,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一位教授提出,他们曾研发一项专利技术,已实现无人机全方位多视角高空监控,正好能够满足需求。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化工院和司法鉴定院看似不会产生交集,二者联合,化工院的同位素研究能够帮助司法鉴定快速得到准确结果;中电工程擅长管道清淤,按照传统方法,要把马路挖开,另一家单位具备机器人研发实力,二者携手,正尝试机器人清淤,不用破坏路面设施。

交流与合作,是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起点。一条路上不同院所彼此连接后便能有如此效应,若把这个范围扩大到长三角,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一辆新能源车、一台机器人和一颗智能卫星或许能给出答案。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

“4小时产业圈”随着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逐渐形成,现在在长三角布局整车生产工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超过10个。在江苏,动力电池及配套重点企业超过140家,电机、电控、电驱动总成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不断增加。在浙江,环杭州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温州、台州沿海汽车产业带转型提升。在安徽,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已经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全面实施。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其中长三角的沪苏浙皖四地产量约290万辆,占四成以上。

轴承来自温州,伺服电机产地衢州,减速机则为苏州出品,机器人本体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均在长三角范围内便可完成——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台弧焊机器人,几乎集合了全长三角之力。

2024年5月23日,工作人员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内忙碌。记者龚兵摄

2022年7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向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工信厅发函,商请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共同打造所有零部件均由长三角区域供应的机器人,以抵御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程度高可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该计划中,新时达被推荐为首轮“链主”,承担整机的集成工作,还有一份核心部件建议企业名单,列出的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来自苏州、绍兴、杭州、南通、衢州、宣城等地,均在长三角。

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浙江大学,太阳能电池和能源系统来自苏州,卫星的总装、总测及火箭发射等相关配套则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完成——去年8月,地卫二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计算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发射成功。

这样的配置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纷纷布局航空产业链。上海“国家队”领航,除了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等,还集聚了司南、华测、千寻位置等一批以下游应用为主的民营企业;江苏堪称中国航天事业的“配套大省”,据统计,江苏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位居第四;而在浙江,发射是关键,制造是基础,商业运载火箭、微小卫星、商业航天产业等都有布局。正如地卫二首席执行官温卓明所说,“作为一颗商用卫星,资源的优化整合,意味着产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发展,长三角是风水宝地”。

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力的背后,是各地各领域协同方式与合作机制的创新探索。联盟合作、飞地经济、廊道协同等区域协调发展新形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共建产业“一条链”。

长三角民营企业家,打破区域、行业的局限,成立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决心做长三角一体化“开路先锋”,而产业链联盟就是“开路先锋”手中一把锋利的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自成立以来,先后组建了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联盟等14个产业链联盟。

比如,由浙江微医集团牵头发起成立的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联合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以及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移动云等单位共同组建,覆盖医疗、医药、保险、医养、金融、数字技术等全产业链条,共同致力于助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帮助政府构建“健康城市”,践行健康中国重要战略。

再比如,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由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主席单位奥盛集团牵头发起,有效整合奥盛集团、上海电缆研究所、中科院技物所、苏州新材料院等国内超导技术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世界首条超公里的35千伏超导电缆示范工程通电运行。

同时,长三角各地飞地经济蔚为大观。长三角的飞地最早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指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江苏盐城的上海农场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新型的“科创飞地”不断涌现,为产业孵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供了重要抓手。

仅在上海市青浦区,便有苏浙皖“科创飞地”约13处。比如,温州市在上海建立了温州、乐清、瑞安、温州等科创载体。再如,丽水国际科创中心、遂昌上海闵行飞创园、遂昌上海飞创园构建了“研发在沪、生产在丽”的跨区域协同产业创新模式。在上海,由长三角区域其他城市设立的“科创飞地”已达到数十家。与此同时,上海的一些开发区也积极走出去,在长三角其他地区设立合作园区,形成“产业飞地”。

再说回上海的武宁路。武宁路直通G2高速上海段出入口,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开端”。沟通长三角的国道线,也在率先构建产业链上清晰的合作脉络。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上海市和苏南五市,以约占全国0.4%的区域面积,承载了约占全国4%的人口,并贡献了近全国10%的地区生产总值。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方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进入新阶段。

“科技创新主体间相互交流意愿强烈,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助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我们热切期盼着各类生产要素顺着创新带畅通流动、激发更强劲的创新活力。”普陀区科委副主任陆海说。

评论
润泽新疆,水美天山人与自然|利用|新疆
润泽新疆,水美天山人与自然|利用|新疆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河湖美丽,生态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对水资源的科学审视利用,正历史性拓宽新疆的发展空间。天山南北,碧水环绕,城市乡村鸟语花香;三山两盆,河湖安然,绿水青山容光焕发。新疆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推动水资源管理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人水和谐的斑斓画卷徐徐展开。

免费给农户设计房子,打开盲盒村③|在上海工作过的设计师回乡创业村里|浙江|农户
免费给农户设计房子,打开盲盒村③|在上海工作过的设计师回乡创业村里|浙江|农户

【编者按】今年是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周年,“千万工程”已经造就了浙江许多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浙江乡村整体人居环境领先全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们在浙江各地采访的间隙,随机走进一些村庄,就像打开一个个盲盒,带着期待和问题,看乡村之变。此为第三篇。杭州余杭百丈镇仙岩村,前几年,村里一段5.7公里长的柏油马路被山洪冲毁,沿溪而居的许多农户家房屋浸水、地下室被淹,家电、汽车等财物被冲入河道,累计受灾56户。作为民生项目,区里投入资金综合整治小村庄,涉及18户村民异地搬迁。这两年,随着仙岩

【长三角日报】宁波拟进一步使用宁波|枢纽|长三角
【长三角日报】宁波拟进一步使用宁波|枢纽|长三角

1、宁波拟进一步使用安徽省委组织部7月27日发布一则干部考察公示称,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拟进一步使用人选宁波同志进行公示。目前,宁波担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公开资料显示,宁波,男,汉族,1970年8月生,大学学历,工学学士,中共党员。他曾任合肥市副市长,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职,于2021年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2、江苏三市组成一个国家枢纽日前,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2023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竞争性评审工作,连云港-徐州-淮安组合枢纽通过竞争性

浙江仅安吉一县就有大小三百多家咖啡馆?,现在流行去农村开咖啡馆社交|乡村|咖啡馆
浙江仅安吉一县就有大小三百多家咖啡馆?,现在流行去农村开咖啡馆社交|乡村|咖啡馆

眼前是一片令人惊叹的碧蓝。曾经采矿留下的巨大矿坑里盛满水,像是一块明亮的宝石。岸边是绿色的草坪,摆上几十张白色躺椅,撑着遮阳伞。不断有年轻男女端着咖啡,正拗着不同的造型拍照、打卡。在浙江省安吉县红庙村这个几乎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小村庄。一家叫“深蓝计划X”的矿坑咖啡馆在社交媒体上很火,不仅吸引来很多游客去排队拍照打卡,还来了很多想要学习经验的乡村带头人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村里这家咖啡馆门票含一杯咖啡68元,不便宜,但也有近50万人先后造访。咖啡售卖量工作日是500—800杯,周末是1000—2000杯,最旺一次

老人年轻人游客都有去处,打开盲盒村②|浙江农村藏着神秘纳凉点浙江|鄣吴村|老人
老人年轻人游客都有去处,打开盲盒村②|浙江农村藏着神秘纳凉点浙江|鄣吴村|老人

【编者按】今年是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周年,“千万工程”已经造就了浙江许多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浙江乡村整体人居环境领先全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们在浙江各地采访的间隙,随机走进一些村庄,就像打开一个个盲盒,带着期待和问题,看乡村之变。此为第二篇。记者探访鄣吴村的那天,安吉38℃,火辣的阳光直射在石板街上,平时有两千多村民常住的村子,看起来空落落的。除了待在家里,村民避暑,一般选几个地方。鄣吴的“大会堂”是其中之一,已经修缮的格外干净、亮堂,墙上贴着鄣吴村的宣传介绍,空调也开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