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弯道加速,但仅有两家企业跻身全球百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5:25 AM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器械所占医疗成本不可小觑。论市场规模大小,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以美敦力、庄臣、西门子为三甲的全球医疗企业百强榜单,仅有两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这两天在沪举行的2023中国健康装备与技术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上,医疗器械成为一大议题,政产学研各方专家献策如何弯道加速。

健康医学装备技术创新与监管科学交流。

医疗器械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当前正处于发展黄金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包括防疫物资在内,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纵向看,从2017年737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万亿元,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高于我国总体制造业增长水平。

从发展质量上看,截至2022年底,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数量超过了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7577亿元,形成一批协作配套、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不过,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认为,目前全行业还存在研发投入低且创新能力弱、高端市场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在国际上,全球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的前四强,年度营收额均超过200亿美元,最高则超过300亿美元。但我国上榜的迈瑞医疗和微创医疗,各实现销售额还只有45.13亿美元和8.41亿美元,分别排在第27位和第77位。于清明表示,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在于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规模定制、数字变革、生态竞争,呼吁加强临床需求和医工合作,助力医学转化,加快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

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域临床创新成果转化上市的“加速度”大,“铺桥修路”是其关键环节。在政策推动下,创新医疗器械批准数量逐年提高。去年,共收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343项,比上一年增加37.8%,其中68项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占比20%。2022年全年,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个,同比增加了57.1%,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比如,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累计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十分之一。

同日上海高校国际青年论坛暨上海健康医学院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上,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受聘担任医疗器械学院名誉院长,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校长RadoslavGajanin受聘担任兼职教授。

面对海内外同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认为,这需要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监管,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同期,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机制下,上海市医学装备协会在上海健康医学院成立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分会,作为会长单位的上健医医疗器械学院前瞻性地在全国率先设立医疗产品管理专业,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上海透景生命科技、美敦力、微创投资、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等企业高管担任了副会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理工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院士主讲“从科技创新转化为医疗服务创新”。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渗透和加持“器械”,正形成健康装备尤其医疗器械行业的“洗牌机”。AI快速迭代带动“数智医疗”发展,在智能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复等场景创新应用,同时也带来中国相关产业超车追赶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介绍,在打造“全球影响、面向未来的亚洲一流示范性医院”过程中,这样的未来智慧医院将持续建设数字化新基座,打造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务衍生无边界的智能医疗系统。

今年上健医成功获批上海首个聚焦巴尔干半岛国际合作创新平台,推动建设“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

坚持科技向善,“数智化”在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规避对健康卫生事业的“反噬”,如何确保“数智化”的安全、可靠和可控,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也是我们面对的难题。”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表示,自2021年开始,学校首次提出并着手研究“健康链”照护体系,包括健康数据链、健康安全链、健康管理链,打造主动健康服务新模式,将“健康”融入各项具体政策、具体工作、细分产业,助力“医健养险”高质量融合发展。


如何弯道加速,但仅有两家企业跻身全球百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中国百强95%在胡焕庸线以东,全球科创中心新百强:中国23城、美国26城
中国百强95%在胡焕庸线以东,全球科创中心新百强:中国23城、美国26城

自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关村需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以来,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历经10年。那么,中国科创中心在全球版图上地位何在?2日,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在2023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和《中国科技创新中心100强》,主要在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五大维度上,分别对全球140个城市和中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从中分别遴选出全

阳光体育大联赛带领学生“动起来”,三个月20项比赛鼓励人人参与
阳光体育大联赛带领学生“动起来”,三个月20项比赛鼓励人人参与

95所学校108支队伍,3000余名学生参与——前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比赛在杨浦区同济中学举行。这场比赛从上午一直比到下午,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参赛,所有中小学的校长到场观战,不少学校还为此进行了全校的“海选”。时隔三年,2023年杨浦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中小学广播体操比赛重启线下比赛,这项全体学生“天天见”的运动举行比赛,带动的是整个校园的生机勃勃。今年,阳光体育大联赛又增加项目全新“扩容”升级归来,鼓励的是全体学生参与各项运动,一起“动起来”。小学棒球比赛。组队赛背后的“人人赛”杨浦区今年的阳光体育大联赛

上海进一步促进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明起施行,新建幼儿园均应开设托班
上海进一步促进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明起施行,新建幼儿园均应开设托班

新建幼儿园均应开设托班,已建成幼儿园应根据所在区域适龄幼儿需求,通过改扩建、迁址、置换等方式增设托班。公办幼儿园托班要“能开尽开、应开尽开”,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明天起,《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施行。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低于4.5个,托幼一体幼儿园占比达到85%,社区托育“宝宝屋”街镇覆盖率达到85%,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实现社区全覆盖。目前,本市已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近1500个,提供6.6万个托额,约6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近70%的

为养老服务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如何聚焦产教深度融合
为养老服务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如何聚焦产教深度融合

冯毅是上海新东苑·快乐家园的一名养老社区工作人员,这学期,他参加了上海开放大学闵行分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秋季班学习,工作之余,在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上,实践所学内容,补充更多理论知识。这学期,上海开放大学闵行分校推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首批学员可以在闲暇时间攻读,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还可在学习期间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如何聚焦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养老人才培养,为养老服务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闵行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据2022

全家参加馆内夜场音乐会,来自上海航天系统,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观众是她夜场|我的祖国|系统
全家参加馆内夜场音乐会,来自上海航天系统,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观众是她夜场|我的祖国|系统

今年暑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入馆观众流量节节攀升,7月日均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1日晚,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黄静与家人步入馆内,幸运地成为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入馆观众。当晚,黄静一家报名了在钱馆举行的“越夜越动听——我和我的祖国”夜场音乐会活动。为了让家人能在演出前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杰出成就有所了解,她特地提前半小时到馆,准备仔细参观馆内“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基本陈展。令她惊喜的是,钱学森图书馆为黄静准备了第200万名观众荣誉证书,以及钱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