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甚至出现“土地等项目”,上海没有更多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老黄历”了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5:12 AM

继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并开出首张处方一个月之际,12月8日,作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之一,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内的“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正式竣工投产。

过去有一种声音认为,上海没有更多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上海更多生物医药产业空间的释放,以前是“项目等土地”,现在不仅是“好项目不缺空间”,甚至出现“土地等项目”的新气象。

为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加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一体化布局,《上海市加快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日前发布,到2024年底,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标准厂房总规模近500万平方米。其中,张江科学城所占规模近80万平方米。

距离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不远处,是智造空间·张江创新药产业化平台一期建设工地。记者在现场看到,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已具雏形。

“这里将提供5.9万平方米的空间,预计明年3月竣工,可同时满足研发和生产需求,各项配套齐全,符合现代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在谈的意向客户有10余家。”上海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庄洁告诉记者。

张江创新药产业化平台一期的建设工地。黄海华摄

在新沃路靠近古博路和古恩路,记者看到这里的智造空间·生物医药标准厂房一期、二期建设工地上,工人刚完成了打桩。在古博路靠近康新公路的一大片空地上,智造空间·生物医药标准厂房三期、四期将在12月底迎来开工。沿着古博路向西,还有200亩智造空间·生物医药标准厂房计划2024年、2025年分批建设。记者所到之处,皆涌动着生物医药产业新空间的勃勃生机。

和黄医药资深副总裁崔昳昤此前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曾经,他们也以为浦东没有土地可以落地生物医药产业项目,通过一次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才得知上海规划了新的产业地图,进而当年拿地、当年开工,把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留在了上海。

建成后的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占地43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年产能可达片剂2.5亿片,胶囊剂5.5亿粒。“预计产能将提高5倍以上,并于2025年左右开始供应商业用药。”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说,这将助力企业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发展为有盈利的生物制药公司。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内的智造空间·生物医药标准厂房重大项目计划开工7个,土地面积超过400亩,投资强度近70亿元。

“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产业空间,供给更多了,以前是‘项目等土地’,现在是‘土地等项目’。”庄洁告诉记者。


现在甚至出现“土地等项目”,上海没有更多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老黄历”了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在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里,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多件医疗“重器”。它们都是上海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的成果,通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自主创新,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质子治疗精确杀死肿瘤质子治疗是世界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手段之一,被称为“肿瘤定向爆破神器”。质子能在肿瘤组织处集中释放杀伤剂量,随后能量迅速回落归零,做到即停即止,从而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与传统放疗手段相比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和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的问世,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前沿科技的一条热门赛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亮相,引起业内关注。通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研发负责人蒋志勇博士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已发布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范围内,彼此差距不大,都离可商用的通用智能服务还有较长距离。未来,国内企业要继续开展技术积累和人才投入,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量”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有一种数学家,下棋也很缜密,我是属于另一种,下棋一塌糊涂。”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说完,自己也笑了。48岁的沈维孝爱笑,再加上名字与“微笑”谐音,他在学生中有个昵称:“微笑”老师。11月23日,这位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中,亦不时在微笑。【自信的微笑】学习数学,兴趣和天赋哪个重要?沈维孝的回答是,两者缺一不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沈维孝,5岁读书,16岁上大学,参加初中和高中数学联赛,分别拿过安徽省一等奖。那时没有什么培训班,数学老师从城里给他带回一本辅导书,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2021年汽车芯片紧缺时,工信部领导召集汽车、半导体两个行业的专家开会,会上他问我们:‘芯荒’过去后,两个行业还会一起讨论汽车芯片吗?”昨天举行的“科创中国”第二届汽车芯片百人论坛上,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卢万成在演讲中回忆。的确,那次“芯荒”引发了国人对汽车芯片产业的关注。两年后的今天,汽车和芯片行业的专家相聚一堂,继续探讨这个重要问题。布局建设汽车芯片闭环生态链作为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聚焦汽车芯片产业链和前沿发展方向,旨在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吸引汽车和集成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今年初,董永军博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出任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这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到南京创立了光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激光晶体材料等产品。回上海二次创业的缘起,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聘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激光晶体材料”项目。实施这个前沿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单位,就是芯飞睿公司。这家落户宝山区的初创企业是“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芯飞睿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持股90%,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持股平台持股10%;上海长三院与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