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家社区医院还能提供哪些服务,全国率先对接商保

发布时间:Jun 06, 2024 13:20 PM

上个月上海诞生首家社区医院,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社区医院。首家社区医院问世月余,一些创新举措逐步落地。就在近日,打浦桥社区医院成功对接商业健康保险,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对接商保的社区医疗机构。

升级成社区医院后,打浦桥社区医院兜底基本医疗,还能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哪些补充服务吸引商业保险公司扩展业务到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社区医院又有哪些不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就此进行深入采访。

补齐短板科室“兜底”更多常见病

上海夯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近年已建成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其中之一。5月13日,这家“小而美”的中心挂牌第二冠名——打浦桥社区医院,就此成为上海首家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何区别?记者翻看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发文,其中提及: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其意义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细化到建设社区医院,主要任务有三:补齐短板,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抓住重点,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深化改革,提高辖区综合服务水平。

发文后历经五年,上海“慢工出细活”诞生首家社区医院。打浦桥社区医院补齐了哪些短板?“从曾经大而化之的全科,到如今更细分的科室,我们力争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为居民解决。”打浦桥社区医院院长金迎直言。

局部麻醉下的小手术,曾是社区诊疗空白,而今成为居民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从上级医院跳槽到打浦桥社区医院的田陶然医生,如今每周五天坐诊外科门诊,每周三下午开展手术,体表肿物切除、切痣、腋臭微创治疗……过去居民必须要跑大医院才能做的小手术,而今在社区已能迎刃而解。

居民秦阿姨因此深深获益。秦阿姨因电瓶车压伤右小腿,表皮略有破损,去大医院拍片排除骨折后,自行回家了。没想到第三天开始,小腿淤青肿胀,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大量水泡,她来到打浦桥社区医院外外科门诊。田医生解释:这是典型的严重挤压伤,如不及时治疗,会患上“骨筋膜室综合征”风险,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田医生为秦阿姨制定全面治疗方案,彻底清创、尽快溶痂、不定期换药、加强抗感染、消肿……经过三周努力,秦阿姨的下肢淤青感染情况明显好转。来自社区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外科门诊日均30余人次,自门诊开设以来已完成清创缝合及各类换药2500余例,手术300余例。

打浦桥社区医院周围三公里内林立中山、瑞金、九院等数家三级医院,地理位置并不占优,怎样让辖区内5.53万常住居民“用脚投票”选择家门口,着实需要动足一番脑筋。

最新门诊数据显示:目前医院每天维持在1200人次门诊量,最高单日门诊量可达1600人次。居民刘阿姨道出许多人共同的心声,“虽然打车就能到大医院,但我欢喜到此地来看病。医生水平不错,环境也周到舒心!”

对标建设社区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首家社区医院能看啥毛病?记者发现,除了传统意义的全科、内科以外,康复科、中医科、口腔科、皮肤科等也颇受居民青睐。自今年春节后,打浦桥社区医院还根据百姓需求,先后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减重门诊、产后康复运动门诊、中医颞颌关节专病门诊、医防融合门诊……这些特色门诊、细分专病门诊的设置,极大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求。

从服务时间来看,社区医院也凸显优势。记者了解到,为居民提供“从胚胎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自去年11月起,医院已开设“887”延时服务,其中包括社区午间延时门诊、夜门诊以及周末门诊,保障一周七天医疗服务不打烊,实时守护居民健康。

打浦桥社区医院康复诊室里,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记者走进中心康复病区,上下肢机器人、天轨、言语认知评估与训练等先进康复器械一应俱全。自从医院邀请瑞金医院康复科主任谢担纲特邀首席康复顾问,同时与多家大医院建成医联体,扎实康复功底后,每天白天这里成了脑卒中等老年康复患者的“大教室”。

一到晚间,康复科照样红红火火,服务人群则从老年人换成了年轻人。原来,就在年初打浦桥社区医院开出减重门诊后,不少年轻人纷纷来打卡。康复治疗师葛明杰、张阳告诉记者,运动减重风尚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运动动作指导、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需求也“水涨船高”。

白领刘先生就在附近上班,得知社区医院开了减重门诊,他第一时间来“打卡”。葛明杰为刘先生有的放矢定制“运动处方”,其中包括核心、肩胛带的稳定训练,同时增加硬拉、实力推、静蹲三个发展全身的动作,配合20分钟有氧运动,以此达到最佳减重效果。

康复科科长冯媛媛介绍,膝关节踝关节受伤、网球肘等运动损伤逐渐增多,科室已与华山医院运动康复科建立合作联系,扩展服务内容、定期开展培训,进一步满足更多人群需求。

深化医改的“任务单”中,上海首家社区医院能做的还有什么?就在去年11月,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金迎提出《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议》。商保能否“破冰”试水社区?这一开拓性的建议不到一年已经落地开花。

5月23日,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推出“沪理保”产品,创新性地将打浦桥社区医院作为护理服务保险产品的指定医疗机构,实现服务模式升级创新,就此开启全国相关领域“先河”。

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春生告诉记者,传统商保设置定点医院通常为二三级公立医院,社区医院作为一级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之外,还能做什么补充?自去年底,公司连续数次前往打浦桥社区医院深入调研,了解到这家社区医院的服务特点。“打浦桥社区医院有100张床位,居民口碑十分不错,且已建成社区护理中心,我们紧密结合它的住院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精心设计保险产品,经过多轮沟通、优化完善,最终打造出覆盖面广泛、居民受益且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的保险产品。”

据介绍,这款“沪理保”产品在投保年龄上向下延伸,产品特别设置特定疾病住院照护护理保险金、特定疾病居家护理保险金两项保险责任,被保险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护理服务或现金给付。

“产品以输出护理服务为主,以此解决老龄化、少子化社会护理服务稀缺的现状。居家照护可以成为长护险的有效补充,住院照护这块,被投保人在打浦桥社区医院治疗期间同样能享受。”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

记者了解到,平安保险与打浦桥社区医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平安保险推出“平安e生保”产品,正申请纳入上海保险码医保个账专区产品清单。未来获批后,居民在打浦桥社区医院住院治疗,也能在保单责任下进行理赔报销。除此之外,人寿、友邦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前往调研,商讨合作模式。

作为高质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打浦桥社区医院已完成社区“三中心”建设,金迎表示,结合“三中心”探索商保纳入社区医疗的空间,未来针对慢病人群,社区医院还可携手设计服务包,后续开展“防、筛、诊、治、康”等探索,以此为居民提供更个性化的健康保障。

评论
我国五区域专家携手完成疼痛调研报告:这些疼痛门诊最为常见……
我国五区域专家携手完成疼痛调研报告:这些疼痛门诊最为常见……

今年的10月16-22日是“中国镇痛周”,主题是“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疼痛是我国第三大健康问题,影响公众身心健康,近日由《医师报》发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支持的“提高预防意识,远离剧烈之痛”相关活动公布首个《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报告披露我国居民针对疼痛的五个发现与七个认知误区,专家强调:发生疼痛没必要一直忍,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尽早规范治疗和管理。此次报告邀请中国五个区域专家团队,就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疼痛的特殊病例、疼痛的认知误区等话题,结合各门诊诊疗情况进行访谈并整理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报道一例九院团队无水乙醇治疗疑难囊性成功病例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报道一例九院团队无水乙醇治疗疑难囊性成功病例

近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团队在国际四大临床顶级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临床病例报道。九院介入科杨西涛医师为文章通讯作者,博士生李新宇为该文第一作者。文章介绍了一例九院介入科接诊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女性病例,该患者因严重腹胀,活动后即胸闷气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多处就医均未获得可行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表现为多囊肾、多囊肝、多囊胰,其临床症状多出现于30岁至40岁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此外,也可出现高血压、血尿及反复尿路感染等临床症状。如果得不到积极

传递社区康复温馨医患底色,社卫中心提升能力系列蹲点③一整块“爱心墙”社区|服务中心|系列
传递社区康复温馨医患底色,社卫中心提升能力系列蹲点③一整块“爱心墙”社区|服务中心|系列

【编者按】上海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筑就基层健康网底。应对老龄化社会,家门口医院如何更好呵护居民健康、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就在今年初,上海市卫健委定下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兜底百姓健康,定位三个中心,即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面对全新的服务属性,怎样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居民体验下来感受如何?近来,解放日报记者连续蹲点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记录社区建设“三中心”的过程、成果乃至困惑。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

车内温度可上升至50℃!这些易被忽视的中暑来源需注意,停车20分钟核心|高温|温度
车内温度可上升至50℃!这些易被忽视的中暑来源需注意,停车20分钟核心|高温|温度

“三伏”来了,夏天太阳格外“毒”,阳光也格外“足”。入伏即高温,面对热气腾腾,防暑降温成了重要事宜,高温天气下潜伏的危险不容忽视。“今年到目前为止,情况还比较平稳,但接下来持续高温,大家要提前防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说,2022年夏天急诊科曾陆续接收多名中暑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20岁,包括消防员、马拉松竞赛者等。这些患者中,有位患者是在跑步机上锻炼时突然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身体抽搐的,送至急诊时已处于昏迷状态,被诊断为热射病。急诊科医护人员通过降温、碱化尿液、气

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能吃抗病毒药吗?仁济团队发表相关成果损伤|患者|抗病
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能吃抗病毒药吗?仁济团队发表相关成果损伤|患者|抗病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团队关于COVID-19合并肾损伤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多本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为急慢性肾损伤合并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开展早期识别以及有效干预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既往研究证实,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在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非住院新冠感染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风险,然而Paxlovid在合并肾损伤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为此,仁济医院肾脏科团队针对肾损伤患者开展系列研究。肾脏科牟姗教授团队的研究纳入了在仁济医院就诊的新冠患者,发现急性肾损伤患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