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剧种9位梅花奖得主汇聚《伪装者》舞台,赵志刚饰演靳东经典角色明楼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Jun 13, 2024 18:00 PM

6月13日在上海松江泗泾赵氏工坊,越剧名家赵志刚宣布,由他创立的赵氏工坊将联合上海市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推出多剧种融合演绎的全明星版“星·杂剧”《伪装者》,9月14日至17日将在东方艺术中心,9月26日至27日将在松江云间保利剧院首演,并计划全国巡演。

《伪装者》主演团队包含7大剧种9位梅花奖得主及多位文华奖、白玉兰奖演员,在首部“星·杂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赵志刚有过密切合作的华雯饰演汪曼春,唐元才饰演冈田芳政,还有首次加盟“星·杂剧”的单仰萍饰演明镜、傅希如饰演明台、冯冠博饰演明台、梁伟平饰演王天风、楼胜饰演明诚、袁媛饰演程锦云、秦雷饰演梁仲春、陈湜饰演于曼丽、夏圆圆饰演程锦云、王文饰演汪芙蕖、杨梅饰演桂姨。

赵志刚将饰演明楼,这是电视剧《伪装者》中靳东饰演的角色

“星·杂剧”《伪装者》根据同名热播电视剧及小说改编,由小说原著作者张勇与编剧杜竹敏合力打造,突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元素,在保留原作谍战悬疑、紧张气氛的同时,适应舞台化改编特点,通过亲情、爱情、战友情、师生情、家国情展现波诡云谲又深情感人的故事。

导演汪灏与编剧对《伪装者》故事主线做大胆调整,“星·杂剧”《伪装者》将加重赵志刚饰演的大哥明楼与华雯饰演的汪曼春的感情纠葛,对于明台、于曼丽之间令观众意难平的感情也将有更为戏剧化的表现,展现动荡时代中人们的不同选择,表达“生在乱世盼盛世,铁骨铮铮初心在”主题。

“星·杂剧”《伪装者》是赵志刚从艺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重磅演出。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赵氏工坊推出首部“星·杂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时隔15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星·杂剧”2.0版《伪装者》呈现更多剧种、更多戏曲名家,剧种融合交流也更深入、更多元。《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汇聚5大剧种6位名家的六重唱令人难忘。《伪装者》高潮部分,6大剧种9位名家将带来九重唱。

赵志刚表示,2024年初,随着电视剧《繁花》热播,海派文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伪装者》讲述发生在上海的隐秘战线故事,从石库门吴侬软语到花园洋房西装旗袍,衣香鬓影间的暗战一触即发,地下工作者为理想信念奉献生命的初心令人动容。

评论
多巴胺能成文学?周杰伦歌词高情商骂人?互联网玩梗竟能通向高大上多巴胺|网络|周杰伦
多巴胺能成文学?周杰伦歌词高情商骂人?互联网玩梗竟能通向高大上多巴胺|网络|周杰伦

最近,市民胡瑜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多巴胺”包围了。短视频平台上,有各类“多巴胺穿搭”教学,咖啡店推出了“多巴胺冰咖”,就连阅读推荐也出现了“多巴胺文学”——但她对互联网上的多巴胺仍旧感到不明就里。还在对网上忽然出现的yyds、nbcs耿耿于怀吗?诸如“多巴胺”这样的新一批网络“黑话”已经铺天盖地袭来,“网上很火但是你不懂的梗”一度登上热搜,有人吐槽“已经看不懂中文了”。但在另一些市民和网友看来,如今互联网造梗正从原先的“谐音梗”“缩写梗”扩展到更深层的文化联系和对社会话题的关注,“语言本身也在记录时代。

国家广电总局为中国(上海)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授牌上海广播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
国家广电总局为中国(上海)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授牌上海广播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

6月23日,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仪式上,宣读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同意创建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的批复》。近年来,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广播电视局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创新,积极探索省级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新路,在体制机制改革、内容生产传播、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区域协同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拥有了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活动现场图2023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创建中

思南夜派对开启文艺范儿假期,夏至日,时尚碰撞传统思南Y|音乐|思南
思南夜派对开启文艺范儿假期,夏至日,时尚碰撞传统思南Y|音乐|思南

6月21日下午,来自法国的CharlieMotto乐队将“思南文学之家”走廊变成了一方小舞台,女主唱轻快的歌手很快聚拢起观众。作为2023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系列活动之一,“思南Yé派对·夏至音乐日”6月21日至23日在思南公馆举办。端午小长假,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的思南公馆将用音乐呈现年轻力与烟火气,用音乐带领市民感受东情西韵的文化魅力,用音乐点亮申城夜生活。2020年,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在思南公馆启动,“思南Yé派对”渐成品牌,陆续举办了“思南Yé派对·发现博物馆”“思南Yé派对·纳凉夜

大型纪录片《大江南》启动制作,追寻“上下五千年”的江南文化集体|江南|大江南
大型纪录片《大江南》启动制作,追寻“上下五千年”的江南文化集体|江南|大江南

在中国文化中,“江南”是一个专有名词,它营造了长江下游地区人们的集体乡愁。这里自然风貌多样,人文底色厚重,大气、包容、开放、务实是它的底色。今天,该如何认识江南、叙述江南?6月20日下午,大型纪录片《大江南》暨江南影像全球征集启动仪式在上海苏河湾天后宫广场举行。近在咫尺的天后宫古戏台与蜿蜒流淌的苏州河,某种程度上亦是江南文化的见证者。为什么是“大江南”?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江南》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出品、市委外宣办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负责制作。纪录片共9集,每集50分钟,将聚焦江南这片土地和热土

是属于我们的仪式,每年在上影节合影光明|电影院|仪式
是属于我们的仪式,每年在上影节合影光明|电影院|仪式

2014年,几个从南京赶来的年轻人在大光明电影院开启上海国际电影节之旅。带着新鲜和兴奋,陶旻翰和好友李浩然在大光明电影院的海报前拍了一张合影。之后的每一年电影节,他们都会用相同的姿势,站在大光明电影院相同的位置合影,甚至某两年有一人缺席,也会P出一个人形轮廓出来。这是属于他们的特殊仪式,也是属于上影节的特别回忆。6月6日,他们相约来到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三十“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如今,陶旻翰在上海戏剧学院即将博士毕业,李浩然也在上海的影视公司工作多年。和很多影迷一样,上海国际电影节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