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能成文学?周杰伦歌词高情商骂人?互联网玩梗竟能通向高大上多巴胺|网络|周杰伦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1:08 AM

最近,市民胡瑜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多巴胺”包围了。短视频平台上,有各类“多巴胺穿搭”教学,咖啡店推出了“多巴胺冰咖”,就连阅读推荐也出现了“多巴胺文学”——但她对互联网上的多巴胺仍旧感到不明就里。

还在对网上忽然出现的yyds、nbcs耿耿于怀吗?诸如“多巴胺”这样的新一批网络“黑话”已经铺天盖地袭来,“网上很火但是你不懂的梗”一度登上热搜,有人吐槽“已经看不懂中文了”。

但在另一些市民和网友看来,如今互联网造梗正从原先的“谐音梗”“缩写梗”扩展到更深层的文化联系和对社会话题的关注,“语言本身也在记录时代。”

新“梗”多来自短视频平台

今年31岁的尤璐一直不明白,自己从小听到大的周杰伦,今年怎么成了“高情商骂人”的代表案例。从事游戏行业的他熟悉互联网,很早就注意到同事、网友开始用“远方传来风笛”,骂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滚”。

“远方传来风笛”出自周杰伦2012年发行的专辑《12新作》中的歌曲《明明就》,尤璐记得当时新闻报道,周杰伦是先在苏格兰拍摄MV画面,再将他拍的素材内容告诉词作者方文山,后者将古堡、风笛、海鸥等写进歌词,隔空完成合作。

这句歌词含义异化,起因是短视频平台上一则卖烧烤的摊贩坑老人钱的视频。有网友评论表示摊贩也不容易,得饶人处且饶人。一位用户名为“远方传来风笛”的网友以一个“滚”字回复。此后又有人回复他“每个人都有发表观点的权利”,他则再次回复“你也滚”。


多巴胺能成文学?周杰伦歌词高情商骂人?互联网玩梗竟能通向高大上多巴胺|网络|周杰伦

该网友单刀直入的态度引起众人关注,称其“滚哥”。此后他表示当时发言“过于激进”“在部分营销号的剪辑下变成大家看到的样子”,并向周杰伦和粉丝表达歉意。但此举反而让更多网友对其表示赞赏,“远方传来风笛”代替“滚”成为“高情商骂人”。

周杰伦大约也没预料到自己的歌词十年后会有新的意思

相比近年流行的以字母缩写为代表的网络“黑话”大多来自饭圈术语,今年网络新梗则有不少和“远方传来风笛”一样来自短视频平台。

例如指代人油腻粗俗的“方头明”,原本是短视频平台上一名博主的用户名。这位在平台上拥有超过160万粉丝的女性博主,以模仿生活中各类油腻男性行为受到欢迎,就连该博主自己也表示“希望大家生活中不会遇到方头明”。

《咬文嚼字》评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向来不乏来自互联网的梗。比如2017年的“油腻”就来自微博,2020年的“后浪”则来自B站,“凡尔赛文学”则出自微博,2022年的“精神内耗”则出自B站大火又充满争议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不过在更多的评选榜单中,已不乏“栓Q”“芭比Q”“退退退”这样来自短视频平台的“选手”。在业内人士看来,短视频平台作为目前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出梗”几乎是必然的。

“黑话”背后竟有历史渊源?

在互联网流行的“黑话”中,“谐音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曾被上海《语言文字周报》评为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夺笋”,就是谐音“多损”。这样的情况近期仍然存在,但在理解上要“拐弯”——例如“河南拔智齿”,谐音“很难不支持”。


多巴胺能成文学?周杰伦歌词高情商骂人?互联网玩梗竟能通向高大上多巴胺|网络|周杰伦

“拐弯”式理解不仅存在于谐音梗。27岁的胡瑜在外企工作,今年在短视频上频繁刷到各类“多巴胺”。一开始是时尚博主推出的“多巴胺穿搭”,以鲜艳明亮的色彩进行服装搭配,“这样的梗停留在穿搭方面我能理解,就是色彩鲜艳让人心情好。”不过她发现“多巴胺”越用越广,比如上海有甜品咖啡培训机构推出“多巴胺咖啡”“多巴胺特调”,以咖啡、柠檬、草莓等各种不同色彩的原料搭配出缤纷的饮品。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一直被自己认定“浅薄”的互联网玩“梗”竟然走向纵深。例如从“多巴胺穿搭”衍生出“多巴胺文学”,意即那些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治愈系”文字。胡瑜发现,有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参与其中,将季羡林、张晓风、周国平、毕淑敏、林文月等人的作品放进“多巴胺文学”,还以不同颜色来直观代表这些作家的风格。社交媒体上,有人整理书籍中的“多巴胺”词句,张嘉佳在《云边有个小卖部》里“七月的天色,哪怕黄昏都是清透的,脆兰泛起火烧云,空气平滑地进入胸腔,呼吸带着天空的余味”成了近期被广泛使用的“多巴胺文案”。

深挖“多巴胺穿搭”成为这一热梗的另一走向。有历史爱好者发现这一互联网热梗其实与中国历史上的审美不谋而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唐代张萱的《捣练图》,画中女子宝蓝色裙子配红色上衣,绿色衣服配橙黄披帛,“古人搭配的颜色比现在黑白灰大胆多了”。还有人引用白居易《忆微之》中的诗句“折腰俱老绿衫中”,“古人又前卫又优雅。”

兵马俑的“多巴胺穿搭”,紫色尤为瞩目

就连兵马俑也卷入“多巴胺穿搭”风潮。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一组兵马俑复原和色彩分析图,兵马俑全身有近20种色调,其中尤为显眼的是一种紫色。文博爱好者沈先生为此专门查阅了被尊称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所著的系列涉及兵马俑挖掘现场和颜色的文章,其中就曾提及这种紫色,其成分与上世纪80年代研究超导材料时偶然发现的硅酸铜钡相同,应是人工合成。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玩“梗”也能通向高大上并不奇怪。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网民规模大了,受教育程度高了,自然不满足简单玩‘梗’。”一些互联网内容产业人士表示,许多专业机构、专业人士也入驻网络内容创作平台,需要抓住热点进行内容传播,他们的粉丝也有更深入的信息需求,“‘梗’只是一个引子,内容却很开阔。”

玩“梗”会污染语言吗?


多巴胺能成文学?周杰伦歌词高情商骂人?互联网玩梗竟能通向高大上多巴胺|网络|周杰伦

不过,因跨界、谐音、联想而诞生的互联网新“梗”,往往对语言的原有意思产生冲击。例如最近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流行的“显眼包”一词,原是川渝等地区方言中用来描述“丢人现眼的人”的说法,应写作“现眼包”。但在互联网上,这一词语的意思悄然发生了变化,指那些有些丢人但又显得特别突出的人,因为“蠢萌”而格外受到关注。在这个互联网新“梗”里,“现眼”与“显眼”的意思融合,成为新的带有褒义的词,许多演艺人员争相成为“显眼包”也助推流行。

甚至连“梗”这个词本身也被不少人指出是错字,正确的应是“哏”,有笑点、伏笔之意,如相声中的“捧哏”“逗哏”,如今却因为综艺节目和互联网,“梗”已被许多人接受。

当手机成为交流的重要渠道,人们还在乎文字原本的意义吗?

《咬文嚼字》在评选流行语时,放弃了“栓Q”“CPU”“可以,但没必要”“大冤种”这些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互联网“黑话”。对此编辑部曾解释评选坚持“规范”原则,体现汉语价值,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创新是评选最重要的标准。

不过《语言文字周报》则曾将“YYDS”“EMO”“社恐/社牛”等选入“十大网络流行语”。其编辑部曾表示榜单“立足于语言本身”,对待新兴语言现象,应“宽容、研究、引导”。

“虽然大家都会接触、熟悉网上这些‘梗’,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用。”胡瑜坦言,自己绝对不可能对人说出“远方传来风笛”。她认为,对网上各类“黑话”可以淡然处之,“现在还有人说‘打call’‘元芳你怎么看’吗?玩‘梗’有时效性。”尤璐则建议既然不可能停止网络造“梗”,不如加强线下教育研究,“除了严守法律和道德,还要让年轻网民知道这些词句的正确写法、原始意思。”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