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三角地区的爱心血液真正同质化:上海率先建立“四统一”联合内审机制

作者:赫瓦贾
发布时间:Jun 06, 2024 23:53 PM

202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人民广场、东方明珠等诸多景点都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游客——在感受申城美景的同时,撸起袖管将热血与爱心留在了这座城市。仅5月1日单日,血液采集量约1300人份,较平日上升了20%。

长期以来,上海医疗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是一座典型的医疗导入型城市,从流动车、献血屋采集的珍贵血液,最终流向患者体内。但经常有市民遇到此类情况:献血“遭拒”、采集后被告知“不合格”。为此,2020年底,苏、浙、沪、皖血液管理机构共同签署《长三角区域血液管理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由上海市血液中心牵头,联合四地血站,以“统一审核准则”“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审核方法”“统一结果判定”的“四统一”为抓手,首次在全国血站系统建立区域血站联合内审机制。

“从一根血管到另一根血管,血液需要一系列严格检测。”正如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任张晰所说,保障人民群众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安全,就是对城市生命线的无声守护。

据悉,上海每日需要1500袋血液和200治疗单位的血小板才能满足临床需求,临床用血处于“紧平衡”状态。而这些救命的血液不可人造再生,只能来自爱心人士的自愿捐献。“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指的是先保护献血者,再保护用血者。”上海市血液中心党委书记林俊杰解释,除了大众最为关心的传染病传播之外,半个月内进行过拔牙、小型手术治疗的,女性生理期前后3天等均不应献血。”

然而,并非所有市民都对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在一滴血“旅程”的源头把好关,成为血液中心、血站沉甸甸的责任。“自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发布以来,互联互通的机会越来越多,作为民生大计,跨省就医时,难免涉及用血。”以往,由于管理体系、监测标准等不同,各级各地血站和血液中心“各自为阵”。为更好协调长三角区域内的同质化联合,2020年12月开启的合作中,《长三角区域血液中心联合内审实施方案》为首次在全国血站系统建立的区域血站联合内审机制。苏、浙、沪、皖血液中心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分别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上海市血液中心分管领导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联合内审的第一步,要有统一人员。为此,在根据“统一师资培训”原则制定《内审员选择准则》的基础上,组建了联合内审员库。2021年起,项目小组共举办3期“血站内审员培训班”,联合内审员库成员必须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来自全国血站的800余位同行共同参与,根据优胜劣汰原则,截至2023年底,联合内审员库共有来自46家单位的124名内审员。

在上海市血液中心,记者看到了一本厚实、精细的检查表。“统一审核准则”“统一审核方法”“统一结果判定”原则的指导下,长三角区域血站联合内审检查表出炉。该文件以国家卫健委下发的血站及血站实验室督导表为基础,增加最新版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共包含19个章节、261项审核内容。同时,项目小组每年定期收集并修订各参与内审血站的意见,确保检查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检查表涉及哪些环节?采血、制备、实验室、储存、运输……事无巨细。中心质量与法规部副部长邱颖婕介绍,以大众较为熟悉的采血环节为例,手臂消毒、环境消毒、献血者血液评估等都涉及其中。“献血前,除了问询与填写知情同意书外,还会有一个三五分钟即可出具结果的指尖血采集初筛环节。其中涉及如血红蛋白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ABO血型检测。”其中,血红蛋白指标与贫血情况相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提示肝炎潜在可能,影响因素包括饮酒、疲劳、高脂饮食等。

而当珍贵的血液集中进入制备、储存等环节后,量化指标更为复杂。“以最基础的血液储存温度为例,单采血小板应置于20℃至24℃;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应置于2℃至6℃;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应置于零下18℃;冰冻红细胞的储存温度最低,需低于零下65℃。”

从输出到输入,一如内审流程般,极为精细。2023年,参加长三角联合内审的范围扩大至5家血液中心、9家血站,49位联合内审员共开具80项不合格项。今年,长三角区域内所有血站均积极要求参与联合内审,为确保其高效和可持续推进,将建立联合内审轮换参与机制,即在每年15家参与单位的前提下,确保不同血站参与并定期全覆盖。同时,由上海市血液中心牵头,去年新增“长三角区域血液指标监测项目”比对,共设总体指标7项、过程指标13项,包括血液采集人次、定期献血者比例、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率、室内质控失控率等,持续提升血液安全和质量。

“就像牛奶需要检测其营养成分,血液的有效性也是质控关键。月度样本抽查中,任一检测结果不合格,这袋血液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报废和销毁。”中心质量保证科科长张兰珺坦言,一些市民对无偿献血最大的“不理解”是为何献血无偿、用血收费,其实,用血缴纳的费用,并非“血液”本身,而是整个流程中的检测、制备、保存、运输等,最终形成不同的血液制品,安全、充分地流入不同适应证患者的体内。

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推进,血液管理合作也在加深。除日常医疗需求外,上海市血液中心根据血液库存量提前预判,动态调整并适时启动长三角血液调拨机制,有效保障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重大会议和赛事的成功举办。今年1月至5月,长三角区域内7家中心血站向上海市血液中心共调拨近2万单位血液。

如今,这一国内首创的区域联合内审模式,已形成可持续的品牌项目。同时,通过联合内审项目,四地也持续推进其他合作项目的开展——截至2023年12月,“长三角区域稀有血型数据库”项目,登记入库774名供者;“长三角区域血液调拨机制”项目,上海共调入各类血液成分26万人份、调出1619人份;“长三角区域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跨省报销机制”项目,直免人数63例、报销用血费用5.6万元;“屏蔽献血间隔期内频繁跨省献血”项目和“阻止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跨省献血”项目,共计轮询49万人次、筛查发现高危献血者2849人次。依照长三角区域血液管理相关法规,跨省报销的无偿献血者输血费可在异地进行跨省报销,献血者可任意选择现场报销或邮寄报销。朱先生在沪参与无偿献血共计捐献1200毫升,近日在江苏省盐城市的手术中输血治疗,由妻子代为申请异地报销,成功报销了5000余元。

“我们希望能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形成可复制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国内血站系统起到引领示范效应,减少共性问题的发生频率,不断优化各项指标。”林俊杰表示,在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原则下,上海市血液中心将继续牵头做好长三角血站联合内审项目,促进区域血液质量管理同质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安全。

评论
上海统一控烟标识系统和设置规范,建设无烟环境
上海统一控烟标识系统和设置规范,建设无烟环境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近日制定发布《上海市控烟标识系统和设置规范》,规范设置禁烟标识、室外吸烟点标识及引导标识,进一步强化公共场所“控烟行动三部曲”,即“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控烟“疏堵结合”,深入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根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所有禁止吸烟场所均应按要求规范设置禁烟标识,鼓励室外禁烟场所在地面喷绘禁烟标识;在室外允许设置吸烟点的场所,应按要求规范设置吸烟点,并配备吸烟点标识和引导标识。为在全市统一规范控烟标识与设置,进一步强化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在向社会各界专家

卫生情况如何?上海卫监提前“打卡”飞行检查,“双节”来临网红酒店受欢迎
卫生情况如何?上海卫监提前“打卡”飞行检查,“双节”来临网红酒店受欢迎

“双节”来临,作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上海将迎五湖四海游客,不少网红酒店满足个性化群体需求,已被预订一空。网红酒店卫生消毒情况如何?入住期间怎样让消费者放心?上海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提前“打卡”开展飞行检查。今天下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睹检查过程。下午一点,黄浦区卫监所工作人员来到北京东路194号网红酒店ZHOTEL。在社交媒体上,该酒店位列区内网红酒店排名第一,节前50间客房基本订满。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工作人员对酒店内洗漱用品、床单被套、洗浴卫生、消毒设施等开展检查。黄浦区

多项控烟指标领跑全国,全国中学生烟草调查出炉:上海市中学生控烟成效明显
多项控烟指标领跑全国,全国中学生烟草调查出炉:上海市中学生控烟成效明显

近日召开的全国控烟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全国最近一次开展的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学生在现在吸烟率、尝试吸烟率、现在电子烟使用率等多项控烟核心指标在31个省份中最低,控烟工作处全国领先水平。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1年组织实施中国中学生烟草流行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的317个县,共936所初中和891所高中的269250名学生完成问卷,应答率为95.9%。调查对象为在校初中生和高中生,调查结果具有全国和省级代表性、以及国际可比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烟草使用、电子烟使用

传递社区康复温馨医患底色,社卫中心提升能力系列蹲点③一整块“爱心墙”社区|服务中心|系列
传递社区康复温馨医患底色,社卫中心提升能力系列蹲点③一整块“爱心墙”社区|服务中心|系列

【编者按】上海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筑就基层健康网底。应对老龄化社会,家门口医院如何更好呵护居民健康、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就在今年初,上海市卫健委定下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兜底百姓健康,定位三个中心,即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面对全新的服务属性,怎样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居民体验下来感受如何?近来,解放日报记者连续蹲点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记录社区建设“三中心”的过程、成果乃至困惑。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

奉贤区再添一所眼科专科医院,有益补充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上海|眼科|服务体系
奉贤区再添一所眼科专科医院,有益补充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上海|眼科|服务体系

6月27日上午,上海普瑞尚视眼科医院正式开诊,在“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模式中,为上海地区民众在眼健康就诊服务上再添新选择。“一城两院”,打造“奉贤健康圈”特色眼科服务2010年,普瑞眼科集团在长宁区开设了上海普瑞眼科医院,年均服务长三角地区百姓逾十万人次,十余年过去了,在患者群体的积累中,普瑞将视野投向新地块。奉贤区位于上海南部,是“五个新城”之一。截至2022年末,奉贤区常住人口已破百万。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增长,医疗服务配套与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023年,奉贤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