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评审过程,谁能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们细数标准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Jun 26, 2024 16:00 PM

“只要是优秀的导演、优秀的编剧、优秀的演员、优秀的团队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都是我看重的。”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上,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导演阎建钢的评选标准,是所有评委的心声。纪录片类别评委会主席、印度导演、制片人魏克然概括为“主题能够引发思考,打动观众。”动画片类别评委、日本编剧、导演冈田麿里则说,真正好的作品能够打动所有人的心。

“我看片都快看出了重影,面对这么多精品剧,我们的奖项又是这么少,这是摆在所有评委面前的一个难题。”阎建钢惊喜地看到过去一年海内外电视剧出现大量精品。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近千部作品报名参评白玉兰奖,最终7个国家10部剧集进入白玉兰奖三大单元评选。

“提名作品竞争得非常激烈,我们也很头疼,因为只能选出一个最佳。”评委尤勇智直言,“我们遵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则,力争让丰富多彩、不同类型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评委们注重作品整体素质,而不是其中某一项。”在尤勇智看来,“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必定是全面的,需要导演、摄影、美术、编剧、演员所有人齐心协力。”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所有这些的基础就是艺术感染力。”评委李跃森强调电视剧的艺术感染力,“任何一部作品如果没有艺术感染力,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就算不上好作品。”

谈及什么样的作品更受欢迎?评委们现身说法。导演杨磊强调“选角”,“开机之前的选择非常重要,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属性,如果一开始的选择不正确,其实已经影响了剧集。开机前后,我们还会有很多沟通,包括剧本的围读、现场的催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杨磊风趣地把剧组磨合过程比作相亲,“这是从见面、谈恋爱到最后一起过日子的过程。”他说,“所谓创新,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从来没有见过的内容,而是从人生经历中找到能够打动人的内容,把它表达出来,让观众能够体会到。”

“入围的片子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无论类型、题材还是国内、国外,观众普遍有喜新厌旧的心态,希望看到新的不一样的故事。每个编剧都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同类型、同题材竞争中让自己的作品有一些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每个编剧都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在叙事性上下功夫。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的作品。”评委王小枪从自身编剧经验出发感叹,“任何一位编剧从他写第一部作品第一个字开始,一直到能够入围白玉兰奖项提名,每个人都花费了很长时间,可能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评委、美术指导韩忠点评入围作品的艺术视觉表现,“进步越来越大,有多方面的美学展示,有些达到了东方美学的一定高度。”

“白玉兰”评选过程中,评委们如果意见不一样,最后听谁的?“我们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有组委会确定的投票机制,最后按照票数多少来决定最终的结果。”阎建钢表示,评委会成员都是各专业领域的专家,是优秀的、有着丰富经验的从业者,“我们有共同的立场,也有共同的见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价值观和美学思想上高度一致,这保证了我们对每部作品的评判有基本的共识。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对某部作品或者是每个单项奖,大家各自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评价,这是正常的。”

评委、英国制片人艾尔雯·戴维斯分享她的评审过程,“首先看整体内容,我也换到观众的角度看看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为什么在意这个故事。”评委、法国演员安地强调原创性,“最重要的是原创性,有没有能够真正抓住我,我也会考虑到中国观众的视角。”

“中国电视剧正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健康,更有专业建树和长足的进步。”评委海清期待更加精彩的创作,“有所表达、有所感悟,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动力而产生的作品。”

评论
上海期刊向“高原万里”挺进,细分领域全球夺冠,影响因子四度蝉联国内榜首一年一度|期刊|全球
上海期刊向“高原万里”挺进,细分领域全球夺冠,影响因子四度蝉联国内榜首一年一度|期刊|全球

6月28日,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发布一年一度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细胞研究》以44.1的影响因子再度领跑全国,这是上海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连续第四年登上国内榜首,《细胞研究》的姊妹刊《细胞发现》也取得33.5的高影响因子。还有多本上海原创科技期刊在各自领域拔得头筹,在学科细分领域坐上全球“头把交椅”。由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今年评估了250多个学科的逾21500种高质量学术期刊,本年度期刊影响因子数值调整为只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而不是之

他们带着新创意在上影节“拔节”长高,同行即观众导演|项目|观众
他们带着新创意在上影节“拔节”长高,同行即观众导演|项目|观众

每一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总有一盏聚光灯打在新导演身上。参加创投,在投资方、专业观众与影视业同行面前,经受第一轮货真价实的考验,是不少青年影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创投—训练营”的培养与成长体系,切实有效地为青年影人的创作提供帮助,形成了良性循环,也给了他们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途径。正如年度推荐人、导演忻钰坤所说,“创投平台能够带来公开、公平的机会,只要拿到一个好的故事,你就可以进来。你可能认识到更多朋友,能重新梳理或是修正自己的创作观,即便最终进入创投的项目没有实现,但你可能会以不同的角色留在这个行业里。”

中国科幻电影人第一次“华山论剑”,上影节上电影|郭帆|华山论剑
中国科幻电影人第一次“华山论剑”,上影节上电影|郭帆|华山论剑

也许若干年前,中国科幻影人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大片还只能仰望,但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科幻影人郭帆、王红卫、董润年、陆川、张吃鱼与长期和诺兰合作的视效总监彼特·贝布坐在同样的白色沙发上,共同参加6月11日在上海松江举行的金爵电影论坛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聊起科幻电影的国际视野与时代语境,他们充满自信。“今天我们第一次坐下来聊行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主席王红卫觉得,这场高规格的论坛证明了大家对科幻电影越发重视,也给行业昭示信心。5位中国科幻影人在现场交

如何在沉默中创造伟大的作品?,钢琴家张昊辰“对话”贝多芬:失聪后奏鸣曲|音乐|贝多芬
如何在沉默中创造伟大的作品?,钢琴家张昊辰“对话”贝多芬:失聪后奏鸣曲|音乐|贝多芬

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90后”钢琴家张昊辰写作《演奏之外》这本书时,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他。作为一个钢琴家,他总是在创造声音,而文字,却是一种沉默的媒介。这种困境,让他想起贝多芬。贝多芬晚年完全丧失了听力,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写就的?“你很难想象,一个画家如果失明,还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失聪后的贝多芬是在沉默中创造音乐的,这些音符是未经听觉验证与核实的,完完全全依赖他的想象。所以,与晚期贝多芬对话,是在与他脑海中的符号和意图对话。”在《演奏之外》中,贝多芬在诸多章节反复出现,成为许多作曲家的“镜子”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今年8月27日,上海大剧院将迎来建院开幕25周年。6月6日,院庆主题“你好!艺术女神”公布,围绕大剧院首个院藏巨幅壁画《艺术女神》“重现”而推出的系列活动将成为25周年院庆重头戏。2023“夏之季”演出菜单率先出炉,奏响25周年院庆的序曲。1998年,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应邀为当时新建成的上海大剧院无偿创作巨幅壁画《艺术女神》。2002年,由丁绍光亲手修复的壁画《艺术女神》永久入驻大剧院艺术藏品馆。丁绍光《艺术女神》为了更好地保护原作,壁画《艺术女神》原作留在具有恒温恒湿条件的艺术藏品馆,在剧院开放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