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讲话在上海科技界引起巨大反响:为科创中心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Jun 24, 2024 18:40 P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昨天在上海科技界引起巨大反响。上海科技工作者表示,他们将积极投身科技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位一体协同,抓住范式变革机遇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表示,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我们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高校服务好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以教育奠基创新、科技落实创新、人才引领创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复旦大学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科学家勇立潮头、激发创新活力,更好地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三位一体”协同落地,始终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才俊;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提升科研国际合作能级,为打造创新高地集聚全球最优质资源,建设连接全球的区域节点;不遗余力地推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倾力提升学校创新策源、辐射产业能力,打造更加协同、活力、卓越的创新生态。

“今天有幸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大,也备受鼓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陈海鹏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规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为研究科学发展规律的智库机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将抓住科研范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深入研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找到答案。

在不久前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资深专家共同发起《科学学上海倡议》,推动开展与时俱进、咨政益世和合作共享的研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深入地将我们的研究融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进程,深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科技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务实管用的智库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林晟所在团队研发的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加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吴林晟表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和行动指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电子学科专业特长,在目前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努力突破射频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为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内容具体,讲到了人工智能等很多前沿技术。我回上海后,会认真学习他的讲话稿。”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第一完成人龚剑告诉记者。回首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龚剑感慨万千: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十分重视这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多次实地调研,亲自审定设计方案,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成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那时,数字化建造、智慧城市等技术初见端倪,处于发展初期。按照习近平的要求,上海建工集团作为工程总包单位,大胆采用数字化新技术,建立了专项技术平台、协同管控平台、运维管理平台等组成的超高建筑数字化建造技术体系,开启了超高建筑数字化建造新模式。“如今,基于数字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建造日趋受到重视,”龚剑说,“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继续前进,加快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赋能。”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布鲁斯·爱德华·里特曼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他的长期科研合作伙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四清教授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讲到,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进一步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夏四清说,“这说明,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始终保持着开放态度。这让我更有信心在环境保护方面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把上海和中国建设得更宜居、更美丽。”

作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成员,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贾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们全面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身为华山医院的医疗科技工作者,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突破,持续钻研,才能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维系好人民的生活品质。”

在他看来,产学研合作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康复医生和康复技术研发人员要聚焦临床所需、患者所求,多学科交叉,不断提出新的研发思路,促进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新兴医疗产业发展。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孙锟教授激动之余也倍感压力。他表示,获奖不仅是对小儿心血管团队几代人不断创新、努力奋斗工作的肯定,更是吹响了未来工作的集结号,在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比如,在宫内儿科学这一领域里,我们必须在疾病的‘防、筛、诊、治、研、转’等多维度齐头并进,要持续探索生命之初的奥秘,持续提升疾病诊治能力,更要助力国家人口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亲自为我们呐喊助威,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会在医学科研道路上更加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评论
明天10点!沪2023年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录取志愿填报开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中|志愿
明天10点!沪2023年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录取志愿填报开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中|志愿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示,2023年上海市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录取志愿填报工作将于7月2日10:00开始,至7月3日15:00结束。同时,中职校招收随迁子女志愿填报、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志愿填报的时间也是7月2日10:00至7月3日15:00。【网上志愿填报】有意参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录取和市级优秀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须于7月2日10:00至7月3日15:00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凭本人12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号和密码登录上海市高中自主招生网上

“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学界嫁接业界创业|高校|学生
“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学界嫁接业界创业|高校|学生

2020年7月创业,新增合同额从2020年的400多万元,到2022年的数千万元,每年增长超100%。这一发展迅猛的企业,正是在同济科技园嘉定园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公司——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公司。作为轻量化道路设施数字化技术的承接企业,同陆云先后获得同济大学筑梦基金、上海市雏鹰计划、同济大学十大科技成果项目等支持。凭借“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新模式,同陆云仅一年就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同陆云自主的核心技术已授权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授权专利。如今,这一起源于高

这58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哪家强?上海26校拥有A+专业高校|参评|上海
这58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哪家强?上海26校拥有A+专业高校|参评|上海

选大学更重要,还是挑专业更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6月15日上午9时,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包括787种不同专业,成为迄今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各省份中,上海的顶尖专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其中,在沪高校共有58个专业排名处于全国第一,这类“冠军专业”的数量同样排在全国第二。【“双一流”高校A+专业数占全国八成】以全国排名前2%或前2名作为A+专业的标准,我国“双一流”高校在A+专业数上占据主导性优势。130所

中国英文版教育评论跻身全球学术期刊第一方阵,成为国际组织报告里的思想来源社会科学|中国|教育
中国英文版教育评论跻身全球学术期刊第一方阵,成为国际组织报告里的思想来源社会科学|中国|教育

近日,中央明确建设教育强国,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而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必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尤其要加强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在中国,在大学,就有一份教育学综合类英文国际学术期刊,“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教育的声音”。日前,全球最大摘要和引文学术数据库Scopus正式发布2022年入选数据库期刊的引用分“CiteScore2022“”。由教育部主管的《华东师大教育评论》以引用分3.7的分值,排名第355位,比上年提高30%,进入1469本教育类

李清照来设计茶道,辛弃疾为你叠石理水,找套房子装修度假屋?选址交给陶渊明设计。”在词|植物|李清照
李清照来设计茶道,辛弃疾为你叠石理水,找套房子装修度假屋?选址交给陶渊明设计。”在词|植物|李清照

想找一套房子,装修成度假屋吗?选址交给陶渊明,植物托付柳宗元,苏东坡为你营建,辛弃疾来叠石理水……原来,这些古代文学大师都是一流设计师。日前,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周讲座上,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蓉蓉教授向在座师生抛出一串问题,传授如何“在中国诗学中遇见中国设计”,立即引发线上线下热烈讨论。【宋代大文豪,各有所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早在陶渊明时期,他就将自己的居所建在了抬头可见“南山”的地方,开始貌似贫瘠却内心自足的生活。怎么选住宅、选设计、选装修?“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