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创的节日,上影节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Jun 17, 2024 05:19 AM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电影,我偶尔会回头看一看观众被银幕打亮的表情。那是属于爱电影的人共有的表情,很难用语言形容,想来想去,还是歌词里的那一句准确:“你永远的童真赤子的期待”。这也是属于上影节的独特氛围。

也有人调侃,为了维持住这份“氛围感”,不敢迟到早退、不敢交头接耳,更不敢打开手机,否则定会有正义观众出面制止。大家形成的这份默契,折射出一种朴素的主人翁意识:正因为太珍爱这个节日,因此想让它变得更好。

上海国际电影节本身就是人民的节日,观众的广泛参与一直是其特色。且不说每年影展开票日的“抢票大战”,展映期间还有市民自发汇总各路观众反馈的影片评价、影院服务等信息供大家参考;有的影迷自己开发了免费的换票小程序,方便更多人能看到心仪的电影;甚至还有市民报名成为上影节的字幕员,其中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年的上影节,浓缩了排片精华的市民观影手册重新与影迷见面了。这本诞生于2006年、汇聚上映影片“黄金点评”的小册子,一开始就有民间力量的参与,写作队伍里有很多自发报名加入的电影发烧友,职业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律师,有的是会计,有的是翻译……

可见,在人民城市上海,上影节的价值与意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文化产品供给——其所彰显的,是一种更具主体性的参与感。换句话说,这是人民所共享的节日,更是人民所共建的节日。对上海来说,比起简单的文化消费,这种主体性的价值或许是更值得珍视的存在,也是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在15日晚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上,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法国导演陈英雄代表评委致辞时说:“作为评委,我们不是在评判电影,相反,是这些电影在考验我们如何准确表达其中蕴含的美好。”

或许可以借用陈英雄导演的话,作为观众,不只是在看电影,恰恰是电影节激发起了人们为这座城市挖掘更多文化内涵、增添更多文化底蕴的自觉性。相较于其他媒介形式,建立在电影基础上的这份“自觉性”,更能浸润人心,往往也有着更加深远的作用。

把时间维度拉长,可以看得更清楚。上影节诞生30多年来,是包括市民、观众、影迷、创作者等不同群体在内的集体共同丰富了它,塑造了它,成就了它,并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电影生态——观众的积极参与,塑造了浓厚的电影氛围,这种氛围为电影生产、创投等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和更多元的市场,电影创作得以更加繁荣,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了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

生态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今年上影节的海报设计就很有这层意味,霓虹光影里,大光明电影院、上海影城、国泰电影院、兰心大戏院等上影节影迷熟悉的影院渐次显现,百年光影的积淀,人来人往的聚合,构建出独属于这座电影之城的场域。

影院里的光影,照在脸上,照进心里,进一步确认了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又进一步构成了城市的主体性。今年的上影节,正值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五周年,“人民”二字所承载的力量和意义,绝不限于电影院,更不止于10天会期。当银幕熄灭,观众离场,会有更多对人的需求的关照、对人的参与的鼓励、对人的活力的激发,在城市的各处亮起。


人民共创的节日,上影节
评论
中国如何抢占战略优势?,这一领域全球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美欧日韩加紧布局
中国如何抢占战略优势?,这一领域全球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美欧日韩加紧布局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文化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现代文明进程的根本性问题。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任务和时间表作出明确部署。当前,美欧日韩正在加紧布局面向Web3.0新一代价值互联网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文化数字化国家级战略的推进实施,是未来中国抢占战略优势、掌握文明演进主动权的重要路径,亟须立足长远、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展战略基础分析,建构数字经济底层逻辑,做好前瞻布局。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第一,全球数字化战略

何以写下“枫桥经验”最新样本?,上海的这个探索
何以写下“枫桥经验”最新样本?,上海的这个探索

法、理、情——基层矛盾纠纷中,三大要素何以充分实现、有效平衡?在超大城市尤为复杂、多元的基层,这往往是一道难题。种种复杂因素让矛盾化解常常成为一门遗憾的艺术。其间,能否以更切近、更直观的方式观照当事群体,更高效地排忧解难,同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法治力量、捍卫法律尊严,考验格外深刻。虹口区探索并在全市推广的“三所联动”纠纷调处机制,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解”——在基层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同搭建起化解纠纷的“会诊室”,努力让矛盾化于萌芽、止于诉前。这种兼具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的方式,留下了众多第

诗歌朗诵会等为何悄然走红?在这一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中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精神|文化|文学
诗歌朗诵会等为何悄然走红?在这一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中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精神|文化|文学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就要倡导人人都参与精神文化的生产,倡导人人都发挥所长创新精神文化产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积极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公共文化空间。近年来,以诗歌朗诵会等为载体的公共文化活动悄然走红。在刚

向这群特殊的“白衣天使”致敬,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援外|阿尔及利亚|医师节
向这群特殊的“白衣天使”致敬,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援外|阿尔及利亚|医师节

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联合国自2008年起确立的世界人道主义日。在广大医护工作者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这就是中国援外医护人员。援外医疗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生动体现。上海是中国最早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城市之一。70余年来,上海援外医护人员以过硬的技术、拳拳的爱心,诠释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为国际人道主义事业、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组织抗美援朝医疗援助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家政学毕业生为何如此抢手?,有人月薪2万元,有学校供需比1∶28.8高质量发展|大学生就业|家政学
家政学毕业生为何如此抢手?,有人月薪2万元,有学校供需比1∶28.8高质量发展|大学生就业|家政学

眼下正值大学生毕业、就业季,平时相对冷门的家政学专业,以亮眼的就业表现引发关注。据报道,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供需比高达1∶28.8,在上海开放大学的家政学本科毕业生中,有人拿到了2万元的月薪。而且,这并非“偶然的幸运”,或者昙花一现的好景——数据显示,仅仅在上海,从2021到2025年,高层次家政服务业专业人才缺口就高达20万人。有人可能纳闷:保姆阿姨也拿如此高薪?在这种疑问背后,对家政服务的认知还停留在低端行业、传统劳务的刻板印象——家政中介公司“一个门店、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就衔接起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