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发声解放日报“朝花会客厅”:“文艺评论是对思想现场的观照”

作者:解勇军
发布时间:Jun 26, 2024 18:23 PM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在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等不同艺术领域拥有如此便捷而繁多的文艺评论渠道和如此之多的评论者。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在文化大视野下开展文艺评论?围绕这一话题,昨天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举办举行的解放日报“朝花会客厅”第三期活动中,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文艺评论是对思想现场的观照”为题各抒己见,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朝花会客厅”是拥有68年历史的解放日报老牌文艺副刊“朝花”的线下文艺评论研讨平台,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每半年举办一次,聚焦文艺创作、文化生态和文艺批评,广邀沪上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

本期“朝花会客厅”的与会专家们认为,近年来上海文艺作品展现出磅礴的思想内涵,涌现出一批表现优秀的作品,诸如电影《攀登者》《1921》《我是医生》《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剧《繁花》《城中之城》,文学作品《千里江山图》《战上海》,舞台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号机密》等。在此背景下,上海当代文艺批评正当其时、正逢其盛,文艺评论应成为对思想现场的观照,思想现场也应成为对文艺评论的支撑。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将与新时代文艺一起,明确使命、自觉担当,在“共同体”的视野中携手并进。

“虽然当下文艺市场活跃、文艺需求旺盛、文艺作品丰富,但能够振聋发聩提出某种思想观念、美学原则的文艺批评并不多见。”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认为,文艺批评的破局之路,或许在于深入思考文艺批评的思想底色,超越碎片化的格局,重建整体性的视野。亟须助力建构“共同体想象”的文艺评论,而文艺作品所建构的“想象的共同体”,对外表达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对内加强文化凝聚力与自信心,这一切都需要文艺批评的有力阐发。因此,文艺批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沈嘉熠提出,文艺评论作为文艺工作的重要基础,不仅是文化思想传承的载体,更是文化思想镜像的呈现。好的文艺评论如同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作品和思想,另一头连接着创作者和观众。通过这座桥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作品之美,也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特别是近些年来,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网剧,其受众群体多为“新新人类”。“针对这些作品的文艺评论大有必要,评论家有责任去帮助年轻观众体会作品中艺术的专业性、技巧性以及作品背后创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索与争鸣》主编、编审叶祝弟的观点一针见血。他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评论并不等同于文艺批评,部分文艺评论偏重的是文艺鉴赏,某种程度是在技术和技巧的维度讨论问题,而真正的文艺批评则必须站在批评的高度,对评论对象做真实的“评断”,才能切近思想现场。优秀的文艺评论应该是“林中的响箭”,同样需要独立的创造精神。文艺批评家的创作与文艺作品创作者应该是相互映照,互影交光。文艺批评需要在历史的脉络中展开论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汤惟杰一路追溯着文艺评论的来路,他检索《申报》从1872年到1949期间,“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等词汇的出现频次,发现文艺评论文章集中出现在1920年以后,在近100年来开始集中出现。“在我看来,大概在1910年之后,上海聚集了国内最先进的文化要素与技术,以及与之相应的人才资源,在新闻出版、印刷等领域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城市,而文艺评论的繁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现代传媒与文艺作品有了传媒平台的支撑,不仅诸种现代文艺样式逐渐专业化,文艺评论也同时进入职业化进程。尽管中国的文学、艺术的批评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但那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发的、个体的现象,只有到了近现代、特别是近现代的上海,才出现了真正职业的文艺评论家及其实践空间。”

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定家徐建融则指出,文艺作品的“底线”是遵守社会法制、公序良俗和生活常识,聚焦于具体作品的文艺评论当然要以鼓励的、肯定的为主,批评性的则可以聚焦于现象。文艺评论家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否认别人的观点。“所谓‘歪理千千万,真理只有一条’,我的看法是真理千千万,歪理只有一条,那就是‘只肯定自己而轻易否定别人’。”

评论
上海期刊向“高原万里”挺进,细分领域全球夺冠,影响因子四度蝉联国内榜首一年一度|期刊|全球
上海期刊向“高原万里”挺进,细分领域全球夺冠,影响因子四度蝉联国内榜首一年一度|期刊|全球

6月28日,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发布一年一度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细胞研究》以44.1的影响因子再度领跑全国,这是上海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连续第四年登上国内榜首,《细胞研究》的姊妹刊《细胞发现》也取得33.5的高影响因子。还有多本上海原创科技期刊在各自领域拔得头筹,在学科细分领域坐上全球“头把交椅”。由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今年评估了250多个学科的逾21500种高质量学术期刊,本年度期刊影响因子数值调整为只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而不是之

他们带着新创意在上影节“拔节”长高,同行即观众导演|项目|观众
他们带着新创意在上影节“拔节”长高,同行即观众导演|项目|观众

每一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总有一盏聚光灯打在新导演身上。参加创投,在投资方、专业观众与影视业同行面前,经受第一轮货真价实的考验,是不少青年影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创投—训练营”的培养与成长体系,切实有效地为青年影人的创作提供帮助,形成了良性循环,也给了他们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途径。正如年度推荐人、导演忻钰坤所说,“创投平台能够带来公开、公平的机会,只要拿到一个好的故事,你就可以进来。你可能认识到更多朋友,能重新梳理或是修正自己的创作观,即便最终进入创投的项目没有实现,但你可能会以不同的角色留在这个行业里。”

中国科幻电影人第一次“华山论剑”,上影节上电影|郭帆|华山论剑
中国科幻电影人第一次“华山论剑”,上影节上电影|郭帆|华山论剑

也许若干年前,中国科幻影人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大片还只能仰望,但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科幻影人郭帆、王红卫、董润年、陆川、张吃鱼与长期和诺兰合作的视效总监彼特·贝布坐在同样的白色沙发上,共同参加6月11日在上海松江举行的金爵电影论坛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聊起科幻电影的国际视野与时代语境,他们充满自信。“今天我们第一次坐下来聊行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主席王红卫觉得,这场高规格的论坛证明了大家对科幻电影越发重视,也给行业昭示信心。5位中国科幻影人在现场交

如何在沉默中创造伟大的作品?,钢琴家张昊辰“对话”贝多芬:失聪后奏鸣曲|音乐|贝多芬
如何在沉默中创造伟大的作品?,钢琴家张昊辰“对话”贝多芬:失聪后奏鸣曲|音乐|贝多芬

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90后”钢琴家张昊辰写作《演奏之外》这本书时,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他。作为一个钢琴家,他总是在创造声音,而文字,却是一种沉默的媒介。这种困境,让他想起贝多芬。贝多芬晚年完全丧失了听力,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写就的?“你很难想象,一个画家如果失明,还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失聪后的贝多芬是在沉默中创造音乐的,这些音符是未经听觉验证与核实的,完完全全依赖他的想象。所以,与晚期贝多芬对话,是在与他脑海中的符号和意图对话。”在《演奏之外》中,贝多芬在诸多章节反复出现,成为许多作曲家的“镜子”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今年8月27日,上海大剧院将迎来建院开幕25周年。6月6日,院庆主题“你好!艺术女神”公布,围绕大剧院首个院藏巨幅壁画《艺术女神》“重现”而推出的系列活动将成为25周年院庆重头戏。2023“夏之季”演出菜单率先出炉,奏响25周年院庆的序曲。1998年,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应邀为当时新建成的上海大剧院无偿创作巨幅壁画《艺术女神》。2002年,由丁绍光亲手修复的壁画《艺术女神》永久入驻大剧院艺术藏品馆。丁绍光《艺术女神》为了更好地保护原作,壁画《艺术女神》原作留在具有恒温恒湿条件的艺术藏品馆,在剧院开放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