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谱新篇|一块“田”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

发布时间:Jun 19, 2024 05:47 AM

河南省商丘市被誉为“豫东粮仓”,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936万亩。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种粮大户李道杰告诉记者,根据农业专家的初步估算,亩产1200斤应该没问题,“这个产量今年我是比较满意的。”

在“晋南粮仓”山西省运城市,小麦已进入抢晒关键时期。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东山底村村民王成种植了140多亩小麦,这两天收了15万多斤。他说,“今年麦子的质量相当好。”

6月10日,湖南省常宁市胜桥镇农民在起秧苗。发

“夏粮丰则全年稳”。“三夏”时节,河南、山西等地迎来麦收,湖南、湖北则正忙着种稻插秧。

在湖北省阳新县军垦农场,以往在水稻田里穿梭的是9寸盘插秧机,今年改用了7寸盘插秧机。相较于9寸盘插秧机,它的展秧台和插秧臂行距都缩减了5公分,插出来的秧苗行距也减少5公分。可别小看这5公分,阳新县军垦农场农户朱晓毛说,这样每亩水稻田可增加基本苗4000多穴,可增产200至300斤。

7寸盘机插试点田是阳新县近年来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当地将境内分散、细碎的农田进行平整、合并,有利于机械化耕种,便于管理,同时修建水渠,及时给水稻生长供水。新技术结合高标准农田,亩产预计比去年提高10%。

5月29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当地种粮大户联合农机合作社举行小麦开镰收割仪式。这是机收编队在收获小麦。发

藏粮于地,筑牢丰收之基。近年来,中部各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介绍,河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并逐步将其中的一半以上耕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表示,“今年我们将会对31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确保湖南的4800万的永久基本农田能够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

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研究员李乐正在把脱壳的水稻种子放进样品盘里,随后将样品放置在全自动移液工作站上,进行样品DNA的提取。该样品是一份田间试验的低镉水稻种子,这是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受种业企业委托选育的品种。

李乐介绍,与常规育种相比,分子育种更加精准,更加准确。不仅可以应用在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上,还可以针对油菜、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做技术推广应用。

这是5月31日在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拍摄的种子样本。记者刘力航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去年,该实验室里一项关于花生的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聚焦提高单位面积花生产油量这一重大产业需求,系统解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机制,培育了两个高油品种:豫花9326和豫花47号。“有效聚合了高产、高油、早熟、大果的特征。”神农种业实验室研究员韩锁义告诉记者。

中部地区扭住种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丰粮仓”的同时着力“优粮仓”。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表示,“新品种是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载体,种子关系到粮食安全主动权,关系到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加强良种技术攻关,用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024年5月27日,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农民驾驶农机抢收小麦。发

仓廪殷实是百姓之盼。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

评论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发展|全球|人权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发展|全球|人权

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与会外方嘉宾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主张,阐明中国落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与尊重保障人权的生动实践,对于推进中国人权事业、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中国一直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促进人权,成绩斐然”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我们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的环境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同志|习近平|人才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同志|习近平|人才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河北日报6月12日通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河北日报记者霍晓丽刘荣荣周洁张博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同志对人

把文物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讲述·一辈子一件事)文化|工作|故事
把文物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讲述·一辈子一件事)文化|工作|故事

刘世友在测量文物。刘世友和同事在查阅资料。以上图片均为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提供人物小传刘世友,1966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人,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从事地方史研究和文管工作30余年,曾参加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撰写地方文化研究文章20余篇,被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师范学院聘为研究员,编著出版《隆德县文物志》等作品8部,202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最有知名度的旅游点当数红崖村老巷子。走在老巷子中,土墙、戏台、

时政微解读丨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荒漠化防治?重点|生态|时政
时政微解读丨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荒漠化防治?重点|生态|时政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荒漠化防治?其背后,是我国依然十分严峻的防治形势,是一以贯之的新发展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这两个重要纪念日之间,习近平总书记展开这次实地考察,并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信号明确、意义非凡。荒漠化防治,功在当代,也利在千秋;攸关你我,也攸关世界。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这样的使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样的担当铭刻定力、远见和卓识——“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6月,中国历史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