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这片战略要地,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山东日照考察

作者:达特林
发布时间:May 24, 2024 06:54 AM

山东是海洋大省。这里的海岸、海港、海岛,曾经多次留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今年5月22日,总书记赴山东日照考察,从一座深水良港,到一条海岸绿道,他牵挂着海洋这片战略要地,擘画着壮阔的中国海景图。

位于黄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被称为“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日照”的名字据说来源于此。

这里东隔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连青岛,南邻江苏连云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湾阔水深、不冻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日照港。

日照港,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山东考察的第一站。

这个港口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运营,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80余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铁矿石、大豆、石油焦、木片、原木、焦炭、下水冶金煤7个货种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5年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4个港口集团整合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根据规划,山东将构建以青岛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等港口为支撑,与天津、河北、江苏、辽宁港口紧密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

去年,4个港口集团的货物吞吐总量突破1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总书记多次赴港口考察。为什么对港口如此重视?他在调研时屡有谈及。

2017年4月,总书记在广西铁山港同码头职工们交谈时说,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

2019年1月,他在天津港考察时指出,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

2020年3月,总书记在宁波舟山港考察时说,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他指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总书记此次考察的日照港,无疑也承载着“硬核”使命。

在日照港,总书记重点关注了什么?

这次在日照港,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

先来看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这个关注点。

2019年在天津港考察时,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总书记此次考察的日照港,“智慧”与“绿色”正是它的特色标签。

这里不仅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还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机效率提升50%,每年可削减碳排放9000多吨。

《时政新闻眼》了解到,山东港口集团还有一支被称为“中国智慧港口‘拓荒人’”的团队:“连钢创新团队”。

这支团队自2013年组建以来,在带头人张连钢带领下,破解技术难题、构建技术标准,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还先后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2020年,他们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再来看扩大对外开放这个关注点。

港口,在国家开放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建设港口,经略航线,打造港口“朋友圈”,中国港口正在联动世界,书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日照港,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两条千公里重载铁路直连港口与黄河流域、中原和关中城市群,中西部和沿黄地区得以便捷出海,日照港已成为重要桥头堡。

港兴通天下。中国港口的飞速发展,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水平开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海滨生态市,东方太阳城。蓝天、碧海、金沙滩,已经成为日照的代名词。这里不仅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

日照考察的第二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的阳光海岸绿道。

阳光海岸绿道南起太公岛公园,北至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全长约28公里,2020年7月全线贯通对外开放。

这是一条功能复合、活力多元的阳光海岸带,串联起沿海岸线的万平口景区、海洋公园、海洋美学馆、桃花岛景区等13个景区,以及王家皂、张家台等8个沿海民俗村,还建设有观景平台、运动步道、游客休憩广场等。

涛声阵阵是跑步的鼓点,浪花翻涌是大自然的喝彩。在这里漫步奔跑,正可谓空中走、画中游。这条串联起自然与人文的绿道,如今已成为当地百姓和游客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每年在这里举办的骑行、健步行等赛事达20场以上。

这条绿道,来之不易。绿道建设按照“依托原貌、临场设计”的理念,不动一棵黑松,不动一块礁石,不动一片沙滩。

建设这条绿道时,还对沿线荒废的养虾池、荒地等生态薄弱的地方进行了重点修复提升,修复海岸带5000多米。2021年,绿道的北延工程已经启动。全长60多公里的生态风光带将惠及群众1.5万余人。

阳光海岸绿道,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阳光海岸绿道,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了解当地加强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情况。

总书记很看重海洋生态环境。2013年7月,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他强调,“要尽快制定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

2019年4月,在青岛举行的一场会见中,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总书记赴日照考察的这一天,正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给如何做好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而另一个启示,蕴含在总书记调研绿道的民生关切之中。

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2年8月,总书记在辽宁锦州小凌河沿岸考察时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他指出,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从山西太原汾河岸边,到辽宁锦州小凌河沿岸,从福建福州郊野福道,到江西九江长江江堤……这些年,总书记走过许多绿道、步道,所行之处,皆有深意。

抓好高水平保护、创造高品质生活,这两者之间原本就是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青岛考察时说,“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再次来到山东这片大海边,总书记看的是一座港口、一条绿道,思索的依然是向海图强这篇大文章。

记者丨王鹏飞张晓鹏段德文范凯卢心雨姚瑶赵化李晋程铖郭鸿范一鸣刘琦石丞陆泓宇

评论
大兴务实之风,以学正风主题|方面|大兴
大兴务实之风,以学正风主题|方面|大兴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为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指出“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求“作风建设必须以上率下,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新华全媒+|“千万工程”二十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浙江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近年来|文化|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千万工程”二十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浙江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近年来|文化|新华全媒+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千万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造就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2018年9月,“千万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小学生在浙江诸暨市浬浦镇一座乡贤捐资兴建的足球场内踢球。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浙江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建设的农家书屋。近年来,道场乡秉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

习近平心中的“绿色中国”,看林看水看沙习近平心中的“绿色中国”--独家稿件|看林看水看沙|
习近平心中的“绿色中国”,看林看水看沙习近平心中的“绿色中国”--独家稿件|看林看水看沙|

2023年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深入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调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一路考察调研,总书记看林、看水、看沙,在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之时,对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前进方向中华|总书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前进方向中华|总书记|文化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题: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前进方向新华社记者连日来,社会各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文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

国之富也,“典”亮新时代|草木植成文明|建设|时代
国之富也,“典”亮新时代|草木植成文明|建设|时代

【编者按】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