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赫瓦贾
发布时间:Jun 04, 2024 05:13 AM

消息:在2023年6月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日前,“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展,112件来自红山、良渚、三星堆等遗址的龙主题文物,向观众讲述着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从青铜之韵到汉唐气象,再到新时代大国风范,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就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广西北海汉代文化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山西运城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他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相通,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构成北京新文化地标。一路向北,燕山脚下,一片大气恢弘的建筑群,彰显中华文化神韵。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传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共同构筑起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浩瀚的中华文明基因在这里依托现代科技力量,得以保存、赓续。

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追求、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一万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精准的数字化档案,让人们领略中国艺术之美,感受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与精神追求;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扎实推进,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华文明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提炼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气韵生动的中国精神,构筑了绵延中华民族历史、纵贯民族复兴进程、赓续民族精神血脉的精神谱系和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

评论
新华述评|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中华民族|统一性|述评
新华述评|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中华民族|统一性|述评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题: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新华社记者白阳、徐壮“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维系各族命运,团结每个个体,凝聚

总书记关心的“土特产”|小木耳长成大产业习近平
总书记关心的“土特产”|小木耳长成大产业习近平

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蕴含着浓浓乡情,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经常调研当地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作出具体指导。柞水县种植木耳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因技术落后,产量低、规模小,多数农民只是将其作为副业。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柞水县摒弃需要砍伐树木的传统椴木种植方式,发展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木耳,将木耳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金米村考察,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

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三北|生态|历史
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三北|生态|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内蒙古之行,历时四天,两地调研、两次开会。在黄河逶迤而过的巴彦淖尔,6日下午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总书记评价“具有标志性意义”。巴彦淖尔位于“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千百年来,林在较量沙,水在滋养田,日升日落,繁衍生息。把镜头拉长。中国版图上,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正是中国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攻坚克难之地。“三北”工程始于改革开放那一年,立志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披荆斩棘四十五载,习近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中国制造 全球领先——走进中环产业园产品|生产|全球|制造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中国制造全球领先——走进中环产业园产品|生产|全球|制造

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调研。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中环产业园考察。在园区展厅,习近平听取当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情况介绍。随后,习近平来到生产车间实地察看产品生产流程,详细了解园区企业半导体和光伏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情况。中环产业园从2009年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0亿元,陆续培育引进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知名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产能达到半导体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丨中国国家版本馆: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国家版本馆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丨中国国家版本馆: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国家版本馆

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反映当代文化发展成果的创造性举措。中国国家版本馆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职责,由中央总馆、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广州分馆组成。2022年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正式开馆。立足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传世工程”定位,依山而建成为一大亮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