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第四回展出,“塑”是加法,“雕”是减法

发布时间:May 16, 2024 11:35 AM

日前,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第四回,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行。

作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第七届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本次展览由艺术家张新发起和总策划。项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摩地——中澳女性艺术家巡回展”,于2024年5月11日至5月22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由范云策展,张兰生任艺术总监。展览邀请了包括布朗温·班克罗夫特、诺埃琳·卢卡斯、李宏、范云、景昱、罗敏、张新在内的7位中外艺术家,展出约29件作品,力图为当代文化注入新活力,为当今艺术拓展新视野。

第二部分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推出,探讨“社会雕塑”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中的演绎、作用和功能,将于5月25日、26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行。

“167平米极限”行动计划始于2014年,作为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学术系列展项目,至今已举办第四回。作为项目发起人,张新介绍:“第四回邀请展延续了往年宗旨,即从语言学的角度理解雕塑一词的社会实践,它不是在于用宏大精密的理论解释一种艺术语言,而在于确认一种语言游戏如何展开的过程。”

在张新看来,“雕”是减法,“塑”是加法。只有经过如此双重建构的雕塑语言,才能获得雕塑作为“存在”概念的本体论和生命的意义。“我试图通过这种过程,追问私人语言如何介入公共语言的特殊情景。”

“想让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施一公”西湖大学|施一公|朋友
“想让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施一公”西湖大学|施一公|朋友

《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是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施一公的首部作品集,全书集结了施一公的50余篇文章。书中真诚讲述成长经历、科研探索、面对重大抉择时的一篇篇文章,笔者认为,“自我突围”和“向理想前行”相得益彰,二者犹如鸟儿的双翼,共同绘就了这位顶级科学家、教育家丰富多元、求真务实的精神世界。施一公在人生关键大事上的抉择,是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主要内涵的当代科学家精神的鲜活写照。早逝的父亲施怀琳对他寄予“一心为公”的企盼,并言传身教之。父亲的精神和教诲犹如灯塔

上海再添文化新地标,宝山祇园开园艺术|创新|宝山祇园开园
上海再添文化新地标,宝山祇园开园艺术|创新|宝山祇园开园

绿荫葱茏、夏花烂漫,“宝山重辉”祇园开园暨祇园雅集开幕仪式日前举行。2011年,宝山区政府在宝山寺东侧辟地近40亩,作为祇园用地。祇园,取自“祇树给孤独园”,寓意道德教化的园林、向上向善的讲堂。园内建有金塔、佛香阁、松涛轩、水心榭、廊桥、花雨亭等建筑,移步换景间,尽显唐式园林风采。近年来,宝山建设、改造了一批高品质的文化地标,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生活圈。罗店也正优化提升“美兰湖、创新药、古镇韵、乡村风”空间新格局,向着建设环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宜居之地迈进。通过打造祇园这一集文化科普、非遗传承、健康休

演员宋忆宁:外婆变“修女”故事|怀疑|宋忆宁
演员宋忆宁:外婆变“修女”故事|怀疑|宋忆宁

每晚演出前,宋忆宁要求化妆师把面部线条画得更凌厉,“大家叫我宋妈妈,可能我有些慈眉善目。我告诉化妆师,把眉毛稍微挑高,更像修女。”即日起至6月25日,宋忆宁主演的《怀疑》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离开剧院回到家,她认真地给7岁的外孙女当好外婆,按时间表完成每项任务,恰如她对工作时的一丝不苟。在梦里被人追着打64岁的宋忆宁在舞台度过40年,她像新人一般对待每次登台,“不吃碳水含量太重的食物,嘴皮子会松,舌头不听使唤;三餐不加盐、味精,不然会嘴干,口条不利落。”黄瓜、番茄、牛油果,构成了宋忆宁演出《怀疑》这

它不是短视频,访上海电影节短片单元评审团委员:好的短片镜头|短片|单元
它不是短视频,访上海电影节短片单元评审团委员:好的短片镜头|短片|单元

下午5点20分,导演张大磊坐到了记者的镜头前。头发束进棒球帽里,黑色T恤上印着“loser”字样,“自己印的。”灰绿色的布裤子下配着一双蓝色的布鞋,在场有人说,“你这样可以直接在音乐节上台。”跟《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一样,张大磊是名副其实的摇滚青年,自己组过乐队,走Grunge风。他说自己最近又听回Grunge了,比如Nirvana的KurtCobain,“愿意承认自己就是个失败者。”他的镜头之中,也都是这样在生活中有这样那样失败的平凡人。2016年,他的长片处女作《八月》蜚声海内外,讲的是国有单位改

中国戏剧如何确立独立品格和风貌?一流导演与学者在沪展开热议艺术|戏剧|品格
中国戏剧如何确立独立品格和风貌?一流导演与学者在沪展开热议艺术|戏剧|品格

6月3日,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国内外一流戏剧导演与学者以“导演艺术的国际化开拓与民族化探索”为主题,探讨激发中国当代戏剧导演艺术的内在活力。“当我谈到国际化的风险和危险时,我谈论的是一个人正在失去自己的文化根源,不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感到自信甚至骄傲,而是迷失在混乱的外来文化中,有时觉得追寻潮流更容易,有时被西方思想所吸引,忘记了他是谁、来自哪里。”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比昂科尼直言,“中国戏剧艺术守正创新有机会、也有潜力。向西方教育家、剧作家和戏剧制作人学习没有错,但是一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