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版“猫和老鼠”?“爆款”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来沪圈粉

作者:解勇军
发布时间:May 14, 2024 16:18 PM

受“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之邀,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在上海大宁剧院连演3场。活泼的“故宫猫”用戏剧艺术展现“活着的故宫”,带观众走进一段“关于友爱与陪伴、记忆与历史、生命与永恒”的童话。

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根据同名绘本故事改编,讲述在紫禁城里,一只名叫“宝贝儿”的小猫,因为对人类伙伴的深深眷恋,穿越时空成了名叫“小东西”的小猫。此时的紫禁城已经成了故宫博物院,“小东西”在这里寻找着曾经陪伴自己的伙伴,也寻找着自己的归属……

该剧由著名作曲家、《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作曲李海鹰担任作曲和音乐总监,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国家一级导演焦刚与众多实力主创共同打造,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共同演绎,以“猫神”的故事为载体,向全世界展现代表中华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故宫,开启大小观众对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演出现场,随着动听的音乐响起,如同“猫眼”一般的舞台上,形态各异、性格独特的“故宫猫”接连登场。跟随《美丽的故宫》《格格的猫》《陪伴》《我们都会说话》等近20首音乐曲目,观众与舞台上的角色一起经历四季轮换,见证历史变迁。当“喵星神”对因为护送故宫文物而再次回到喵天宫的“小东西”说出“我封你做个故宫的猫神!生生世世守护你喜欢的故宫!”时,全场掌声雷动。

去过故宫的小观众李楚乔表示,“我去过的故宫,文物、屋脊神兽都是不会说话的,但是在这个戏里他们都会说话了,这是一个属于猫的故宫,很漂亮、很有趣。”小观众张艺尧说,“当战争来临,‘小东西’不忍和罐罐分开,而‘小东西’的朋友不忍和它分离,但他们最后都为了守护故宫而努力。”

“《猫神在故宫》在北京驻场演出50场后,来到我们向往的上海,来到故宫文物南迁所走到的第一站。”冯俐表示,“到场的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掌声让全体主创备受鼓舞。”

演出后的研讨会上,评论家毛时安谈到,“故宫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正大气象的基本美学品格,既恢宏、繁复,又绚丽、庄重。展现这种故宫文化不仅需要情怀,还需要一种艺术能力,而对故宫的情怀和这种艺术表达能力,在《猫神在故宫》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为歌舞剧,这部作品既展现了‘史性’:在不到2小时的演出中,把故宫400年的历史进行了艺术的整合和浓缩;又展现了‘诗性’:通过情节快节奏的变化,将情感的丰富性展现给孩子。”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蔡金萍表示,“《猫神在故宫》在运用动物拟人化的表演手段方面非常成熟。看到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表演,能感受到中国儿艺在团队培养上的循序渐进。”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丽萍表示,“这部剧融合了猫的元素和故宫的元素,有天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值得长期演出的大IP。作品中关于猫和鼠的逻辑关系处理得让人信服。角色造型设计将国风的衣服穿在猫的身上,既大胆又漂亮,非常吸引当下的年轻人和小观众。”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猫神在故宫》的故事写法见功力,在高品质的歌舞剧和音乐剧较为匮乏的少儿演出市场,这部作品有独特价值。”

据悉,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此轮全国巡演共58场,还将赴南京、西安、杭州、嘉兴、常州、淄博、滨州、太原、济宁、武汉、深圳等地。

这场活动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6岁“小白玉兰”,87岁“优秀园丁”越剧|称号|活动
这场活动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6岁“小白玉兰”,87岁“优秀园丁”越剧|称号|活动

7月2日,“玉兰暖童心·时代少年行”2023上海少儿戏剧小白玉兰称号颁奖系列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举办。50人获“小白玉兰”称号,17个节目荣获“优秀集体节目”称号,9位老师获“优秀园丁奖”。年龄最大的“优秀园丁”王佩珍已87岁,从艺70年,从事戏剧教育60年。今年正值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70年前,王佩珍曾与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一起赴朝鲜,参加志愿军慰问演出活动。获奖后,王佩珍说,“我最骄傲的是小朋友出成绩。学戏曲蛮艰苦的,培养一个演员不容易,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希望他们接班,为传统文

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出新书了,收到总书记回信3年总书记|复旦大学|志愿
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出新书了,收到总书记回信3年总书记|复旦大学|志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三周年之际,《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新书出版座谈会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望道研究院举行。《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回顾《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出版始末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陈望道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由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谈思嘉,复旦大学党委研工部副部长、“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思政导师孙冰心执笔。全书以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为切入点,介绍陈望道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情怀与信念,让更多青少年读者了解陈望道先生追寻真理

回忆也是一种告别,这位漂泊的女作家说,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王瑢|不确定性|生活
回忆也是一种告别,这位漂泊的女作家说,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王瑢|不确定性|生活

青年作家王瑢的小说集《告别的夜晚》讲述了七个故事,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份迥异,表面看并无相似性,随着叙事深入,读者会发现他们都被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困,渴望摆脱日常生活的困境——直到离世都不相信自己病重的父亲;丈夫消失后,在房内不停挖地道的“疯女人”;从敬老院溜出,只为了给家人做一碗“过水面”的老人……在思南文学之家,王瑢与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薛舒、《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来颖燕从“不确定性”“方言与细节”“小说与记忆”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对谈。《室内地道》讲述了一个悬念重重的故事。女儿小柔不懂为何父亲消失后,

带来与众不同的肖邦,钢琴“鬼才”波格莱里奇开独奏会:不惧争议,雨夜上海上海音乐厅|肖邦|波格莱里奇
带来与众不同的肖邦,钢琴“鬼才”波格莱里奇开独奏会:不惧争议,雨夜上海上海音乐厅|肖邦|波格莱里奇

6月24日晚,鬼才钢琴家伊沃·波格莱里奇时隔7年再度来到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带来整套肖邦作品。这场音乐会开票一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加座票也是“秒空”。演出当晚,大雨并未浇灭上海观众的热情,现场座无虚席,掌声持续不断。波格莱里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钢琴家。1980年,22岁的他入围了在华沙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第三轮因个性太突出而被淘汰,引发一场轩然大波,传奇钢琴家玛塔·阿格里奇因力挺他从评委席愤而退出,使得整个音乐界都将目光投向这位钢琴家。特立独行、剑走偏锋的他得了“音乐界伏地魔”的称号,有人喜欢他,有

是属于我们的仪式,每年在上影节合影光明|电影院|仪式
是属于我们的仪式,每年在上影节合影光明|电影院|仪式

2014年,几个从南京赶来的年轻人在大光明电影院开启上海国际电影节之旅。带着新鲜和兴奋,陶旻翰和好友李浩然在大光明电影院的海报前拍了一张合影。之后的每一年电影节,他们都会用相同的姿势,站在大光明电影院相同的位置合影,甚至某两年有一人缺席,也会P出一个人形轮廓出来。这是属于他们的特殊仪式,也是属于上影节的特别回忆。6月6日,他们相约来到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三十“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如今,陶旻翰在上海戏剧学院即将博士毕业,李浩然也在上海的影视公司工作多年。和很多影迷一样,上海国际电影节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