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大食物”托起“小幸福”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May 14, 2024 17:00 PM

诱人的肉片、美味的鱼虾、鲜美的菌菇、翠绿的蔬菜、丰盛的水果……餐桌上丰富的“海陆空”美食,映射着美好生活。

咫尺餐桌,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的牵挂。

他常常提及一个观念——“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这一观念的形成,还要追溯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

“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一行前往寿宁县下党乡调研途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德经济总量排在福建全省末位,俗称“闽东老九”。习近平到任这样一个“老少边岛穷”的沿海欠发达地区后不到3个月,就走遍了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


天天学习|“大食物”托起“小幸福”

没有广阔肥沃的黑土地,也不是江南鱼米之乡。彼时的闽东,人均占有粮食低于全省水平。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过着“吃粮靠返销”的日子。

深入调研后,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给习近平留下深刻印象。他主张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摆脱贫困》一书中的这段话,道出了习近平关于“大粮食观”的所思所想。

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把思路打开,向森林、向江河湖海、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要食物。这不仅是为了解决资源有限条件下“吃得饱”的问题,也是为了满足国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需求。

“所以,我先后提出要建‘海上福州’和‘海上福建’。”“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2024年3月20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渔排养殖示范区,渔民驾驶养殖船进行海参养殖作业。

习近平在《福宁府志》中了解到霞浦三都澳海域有一片官井洋盛产大黄鱼,便推动大黄鱼科研攻关,破解人工养殖技术难题,开启了宁德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


天天学习|“大食物”托起“小幸福”

今天,闽东大黄鱼已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产品之一。全国超八成大黄鱼产自宁德。

耕地给不了的,森林也可以给。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中,习近平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

在福建,人们充分利用森林立体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养蜂、育禽、种植中药材、栽培食用菌,打造天然的“绿色食品工厂”。2023年福建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超3000万亩,产值超800亿元。

30多年前,习近平用“大粮食观”阐释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食物观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2022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更形象地解释道,“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并以此强调“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天天学习|“大食物”托起“小幸福”

从东北林海到黄土高原,从秦巴山区到乌蒙山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来到种植、养殖基地,考察“大食物”,关心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感”。

在广东东海岛上看海水养殖,他谈到提高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把水产搞上去,把蛋白质搞上去很重要。

在广西来宾察看制糖工艺,他对企业员工们说,食糖是重要的副食品,大家为此辛勤劳动,为千家万户送去了“甜蜜”。

在江西于都县看大棚蔬菜,他握着乡亲们的手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森林到海洋,“大食物”的广度不断拓展;从农作物到微生物,“大食物”的品种不断增加。小小餐桌,悄然发生变化。主粮不“主”、副食不“副”,肉蛋奶、果蔬菌、水产品等正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的食物80%是主粮,一碗米饭配一点咸菜、一点辣椒,甚至酱油拌饭就是一顿。现在日常吃一小碗饭、几个菜,已是寻常事。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品类更加丰富、食物结构更加优化、食物供给更有保障,“大食物观”稳稳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天天学习|“大食物”托起“小幸福”

校对丨刘禛孙洁宋春燕李英卓娄郝

习近平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海峡|两岸|论坛
习近平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海峡|两岸|论坛

6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十五届海峡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交流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希望海峡论坛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增添生机活力。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我们将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希望两岸同胞共同把

杭州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亚运会|杭州|弄潮
杭州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亚运会|杭州|弄潮

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杭州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发布,通过镜头向亚洲和世界展现了亚运会举办城市——杭州以及五大协办城市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运动之美与数字之美。该片以“弄潮文化”为主题,一名弄潮少年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出发,开启一场古今穿梭的自然人文之旅。以良渚、西湖、京杭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城市风光,亚运场馆群、各大城市地标和亚运竞赛项目,通过少年的视角转换和丰富的镜头语言持续呈现。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画卷上绘出蹴鞠、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出协办城市风采。从千古宋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发展|全球|人权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发展|全球|人权

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与会外方嘉宾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主张,阐明中国落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与尊重保障人权的生动实践,对于推进中国人权事业、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中国一直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促进人权,成绩斐然”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我们主张以安全守护人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的环境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为内蒙古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为内蒙古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

“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近日,在内蒙古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分别指的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赴内蒙古考察、五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留下许多饱含真情、思想深刻的金句,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此次

第1视点|习近平: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位于|我国|飞翔|生态环境|乌梁素|习近平|治理|拍摄|无人机|素海
第1视点|习近平: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位于|我国|飞翔|生态环境|乌梁素|习近平|治理|拍摄|无人机|素海

6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