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现代戏该如何创作?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Jun 16, 2024 15:43 PM

“戏曲现代戏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通过出人、出戏、推院团对戏曲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6月15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孔培培在“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现状与前瞻”交流研讨中说,“中国戏曲在走向更具现代性表达的探索道路上,现代戏是最具引领性的阵地和最富成效的体现形式。”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以及全国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与研究,强化院团管理者、创作者和学术界的交流与互鉴,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指导下,上海戏剧学院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联合在上海举办“剧种特色、地方经验和个性表达: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现状与前瞻”交流研讨活动。

近年来,上海戏曲界在现代、现实题材创作中不断涌现新作、佳作,其中不少具有全国影响力,受到专家学者和观众的肯定。在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看来,戏曲从业者从面临现代戏如何表现现实生活的技术难题,到迎接现代戏如何处理与时俱进、引领风气的文化难题,一直走在挑战与探索的前沿。在新时代,戏曲现代戏赶上了创作的时代春天,也迎来发展的迭新挑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文史馆馆员陈鹏提出,“我们既要精妙绝伦、意味深长的形式,也要热切的大众情怀、直面现实的人民精神,这两者构成现代戏曲美创作的基本基础和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直言,现代戏创作瓶颈之一在于缺少尖锐的戏剧矛盾,“没有让观众撕心裂肺、流泪共情的情节,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怎么看得下去?”他还提出,戏曲的身段、程式性动作习惯于表现古代生活,如何将其运用于现代生活的表现,需要琢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郭宇认同朱恒夫的观点,用传统技法表达现代意识、现代形态,需要先继承,再发展,不可能平地起高楼,“做一台现代戏,不可能完全重起炉灶,京剧、昆剧等所有戏曲都有传承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小心翼翼地去创造,又必须有开拓的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傩戏学会会长李志远认为,现代戏创作有更广大空间,既有重大历史题材、革命战争题材,也有市井题材、基层生活题材。“不管何种题材,不能停留于粗线条的创作,而应从人性的视角切入,通过具体可感、可亲、可爱的形象展示庄重肃穆的主题。现代戏也要讲求性情和趣味,追求波澜壮阔的雄伟与市井烟火的细微存在。”罗怀臻表示,作为一个剧作家,要对时代之问进行回答,“通过自己的作品,参与社会的思想解放。”

交流活动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越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市长宁沪剧团和上海淮剧团等从业者、专家学者围绕近年来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实践总结经验成果,探讨现代戏创作的剧种特色、地方经验和个性表达,发现新问题、思考新理论、寻找新方法。

上海戏剧学院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的国家社会学科基金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以“良好”成绩通过文旅部验收。在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的支持下,此次交流活动也是在该项目结项后的一次学术推进与升华。李伟表示,创作者往往在院团里,理论家往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提高。活动旨在邀请全国各地的戏曲专家学者为上海的现代戏创作把脉,也让上海的戏曲艺术家以及院团管理者分享创作、管理经验。

评论
带来江南味烟火气,书店里的评弹夜场上海|评弹|烟火
带来江南味烟火气,书店里的评弹夜场上海|评弹|烟火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24日晚,上海六六夜生活节期间,上海评弹团与1925书局联合推出“深夜书店节”评弹夜场,以“双陆”陆锦花、陆嘉玮为代表的全青年演员阵容与市民游客共享夏日时光,还原老底子弄堂里纳凉听评弹的老上海场景。尽管当晚风雨侵袭,书店里仍然人气高涨,江南味、烟火气十足。“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青年演员顾骏涛率先带来古诗词咏唱《南乡子·端午》,这一曲目为上海评弹团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所作词改编的新创评弹开篇作品,即景生情,

这场无障碍演出从四封书信开始,盲文场刊、现场解说、一次性眼罩戏剧|观众|书信
这场无障碍演出从四封书信开始,盲文场刊、现场解说、一次性眼罩戏剧|观众|书信

“我们用盲文场刊解释剧情发展,用现场解说来阐释视觉符号。为让普通观众也能体验盲人的观剧感受,现场还配发一次性眼罩。当我看到剧目结束时观众的泪水,我知道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指导老师李泽鹏说。6月14日上海图书馆东馆乐享厅,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联合上海图书馆为八十余位视障人士以及社会各界超百位观众带来一场独具特色的无障碍舞台戏剧。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主持系学生以“主持人语体艺术课程”中原创编演的《烽火家书》为主题,讲述《不做时代的落伍者》《从前慢》《予师书》《朱光亚》四封书信感人至深的故事,将革命情怀、理想

让我们来听听一个AI的自白,当人人都在讨论AI的时候人类|机器|自白
让我们来听听一个AI的自白,当人人都在讨论AI的时候人类|机器|自白

《硅基物语.AI大爆炸:ChatGPT→AIGC→GPT-X→AGI进化→魔法时代→人类未来》,一个超长的书名。这本由全国十大科普教育平台《量子学派》总裁、文津图书奖得主操刀主编的AI科普读物,以第一人称视角,通俗易懂地讲述AI的来龙去脉,生动活泼地表达AI的技术原理。从历史到未来,跨越百年时空;从理论到实践,讲述案例操作;从技术到哲学,穿越多个维度;从语言到绘画,落地实战演练,全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大模型、深度神经网络、Transformer、AIGC、涌现效应等一系列与AI相关的前沿概念。以下内容摘

不要投降,ChatGPT会不会抢作家“饭碗”?学者说:不要硬扛ChatGPT|故事|作家
不要投降,ChatGPT会不会抢作家“饭碗”?学者说:不要硬扛ChatGPT|故事|作家

“几年前,我加入北京一家公司的项目,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用ChatGPT2辅助写作,写了两个故事和一部中篇小说里的两个章节。当时写两三千字花了两三天时间,如果自己写,两三个小时就写完了,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似乎还比较遥远。可是谁也没有想到,ChatGPT4来了。依靠巨大的算力,忽然之间,模型有了神奇的能力。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转变为如何与模型共同进步。”鲁迅文学奖得主、上海作家小白以亲身体验分享道。6月8日,一场“文学孵化与ChatGPT研讨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来自上海市作家协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

如何在沉默中创造伟大的作品?,钢琴家张昊辰“对话”贝多芬:失聪后奏鸣曲|音乐|贝多芬
如何在沉默中创造伟大的作品?,钢琴家张昊辰“对话”贝多芬:失聪后奏鸣曲|音乐|贝多芬

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90后”钢琴家张昊辰写作《演奏之外》这本书时,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他。作为一个钢琴家,他总是在创造声音,而文字,却是一种沉默的媒介。这种困境,让他想起贝多芬。贝多芬晚年完全丧失了听力,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写就的?“你很难想象,一个画家如果失明,还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失聪后的贝多芬是在沉默中创造音乐的,这些音符是未经听觉验证与核实的,完完全全依赖他的想象。所以,与晚期贝多芬对话,是在与他脑海中的符号和意图对话。”在《演奏之外》中,贝多芬在诸多章节反复出现,成为许多作曲家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