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纪录片如何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话东盟》10月播出

发布时间:Jun 27, 2024 15:32 PM

6月27日,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联合发布正在合作的纪录片《对话东盟》,预计在10月播出。双方联合承办的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纪录片论坛,以“新时代纪录片的文化使命与文明互鉴”为主题,邀请中外优秀纪录片人共聚一堂,探讨纪录片创作如何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在去年全年上星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里,继电视剧和新闻节目之后,纪录片的播出时长排名第三。越来越多的短纪录片也开始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不断走红。纪录片如何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主动拥抱科技创新,用新的叙事和语态吸引更多观众?如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出优质的合拍内容,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提出,近年来纪录片最大变化在于题材更加丰富,生态环境保护、文史类纪录片渐成气候,这更需要建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纪录片理论体系,“从中国纪录片创作实践中去提升、梳理、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理论体系,用它指导当下和未来中国纪录片的创作。”

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纪录片导演夏蒙在制作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时,没有着眼于战争怎么打,而是更多讲述如何决策出兵,“文献纪录片讲的很多是过往,但是精神层面上的内容可以穿越时空,也正因为这样,能引起观众共鸣。”

去年年底,优酷公布以AIGC技术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史》、沉浸式科幻纪录片《月球旅店》。在阿里大文娱优酷纪录片频道总监韩芸看来,AIGC可以重构纪录片的影像标准,“AIGC让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可以让它呈现极致未来的三体宇宙。AIGC和普通实拍有很大不同,它的拟人程度、真实程度,能够做到精致影像化的可能性,已经超出想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受外交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委托,承制大型纪录片《对话东盟》,聚焦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态、科技、人文等五大领域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携手共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对话东盟》将以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学术支撑。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纪录片中心国际化的制作能力与视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强强联手,创作《东京审判》与《亚太战争审判》。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纪录片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行业实践,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机构与实践应用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纪录片中心。未来,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将立足于上海交大国家级重点学科,聚焦纪录片创作、产业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四大方向,秉持中华美学、中国气派、国际视野的理念,助力构建纪录片中国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心将与各大纪录片相关机构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创作出更多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国家重大项目。

评论
一个舞者究竟能跳到几岁?对话59岁香港舞者乔杨城市|陕西宝鸡|香港
一个舞者究竟能跳到几岁?对话59岁香港舞者乔杨城市|陕西宝鸡|香港

今年59岁的乔杨,让人想到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她是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驻团艺术家,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样“高龄”的全职舞者寥寥可数。她12岁开始跳舞,47年来从中国舞跳到现代舞,从陕西宝鸡跳到广州,再跳到香港。乔杨一头利落的短发,眼角皱纹细细蔓延,但如果你看她跳舞,你会惊叹她的身体如此年轻。6月30日至7月2日,《乔杨55》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三场,这出70分钟的独舞,对技巧、体力、表现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59岁的舞者完成的。《乔杨55》在上海演出这一切来自数十年如一日极度自律

EDC雏菊电音嘉年华将在苏州举行,距离上海70公里时代|EDC|电音
EDC雏菊电音嘉年华将在苏州举行,距离上海70公里时代|EDC|电音

华人时代近日宣布,暌违三年的国际电音节IP——EDC雏菊电音嘉年华中国站,将于10月2日至10月3日在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举行。第一阶段门票6月16日起在大麦开启预约登记。全球三大电音节之一的EDC,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前三届EDC中国站均由华人时代主办,分别在2018年4月落地上海、2018年11月及2019年11月落地珠海,吸引观众超过20万人次,促进举办地直接与间接消费破5亿元。本届EDC活动落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东距上海市中心70公里,西离苏州古城中心20公里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今年8月27日,上海大剧院将迎来建院开幕25周年。6月6日,院庆主题“你好!艺术女神”公布,围绕大剧院首个院藏巨幅壁画《艺术女神》“重现”而推出的系列活动将成为25周年院庆重头戏。2023“夏之季”演出菜单率先出炉,奏响25周年院庆的序曲。1998年,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应邀为当时新建成的上海大剧院无偿创作巨幅壁画《艺术女神》。2002年,由丁绍光亲手修复的壁画《艺术女神》永久入驻大剧院艺术藏品馆。丁绍光《艺术女神》为了更好地保护原作,壁画《艺术女神》原作留在具有恒温恒湿条件的艺术藏品馆,在剧院开放日等

她们的传人再现经典,两位女演员合作50年唱腔|戚雅仙|两位
她们的传人再现经典,两位女演员合作50年唱腔|戚雅仙|两位

1950年2月,一代越剧宗师戚雅仙在上海静安组建合作越剧团,她擅长演绎善良、温柔、多情的女性,在袁派唱腔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缠绵委婉、朴素深沉的“戚派”。1951年,比戚雅仙年长一岁的毕春芳加入合作越剧团。毕春芳擅长喜剧,表演飘逸潇洒,唱腔吸收融合尹桂芳、范瑞娟音调,嗓音清脆而富有弹性,被称为“毕派”。优势互补的两人,合作延续50年,直到戚雅仙逝世。戚毕代表作《白蛇传》《血手印》《玉堂春》《玉蜻蜓》《王老虎抢亲》《三笑》《卖油郎》,至今令戏迷津津乐道。7月,上海美琪大戏院将举行“越声”静安——越剧宗师戚雅

​文化传承发展在上海|古代就有包邮区?鉴往知来让考古成果实证“何以中国”文化|中国|成果
​文化传承发展在上海|古代就有包邮区?鉴往知来让考古成果实证“何以中国”文化|中国|成果

编者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海正积极践行自己的探索之路。今起,本报推出“文化传承发展在上海”系列报道,通过不同领域的实践样本,展现上海文化工作者在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