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派书画创新新思路,何为海派艺术底气?上海书画院践行与发展座谈会举行

作者:华春莹
发布时间:Jun 27, 2024 13:08 PM

6月26日,“海派书画创与行——上海书画院践行与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市文联举办。座谈会围绕“海派书画创新新思路,海派书画创与行”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方坤主持会议。海上知名艺术家陈家泠、王伟平、杨正新、唐逸览、车鹏飞、马小娟、张强辛、应鹤光、宣家鑫、李俊、恽甫铭以及中书协副主席潘善助、知名美术评论家王琪森、上海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徐梅、上海美协和书协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座谈会上,与会艺术家、学者围绕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从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汲取养分等,提出真知灼见。

海上名家陈家泠表示,“海派的底气是三句话:一是时髦,二是摩登,三是克勒。时髦是引领性,摩登就是创造性,克勒就是经典性。”在他看来,海派文化就是要有创造性、引领性、经典性,这就是海派艺术的底气。

美术评论家王琪森表示,最近十年以来,随着城市更新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展,当代的海派绘画创作体现了一种新海派的特色,一个新兴的海派画家群正跟随新时代崛起。“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反映了当代新海派画家的艺术追求及其艺术表现。但目前整个海派绘画,对年轻一代的创新画派关注度不够。”

探索海派书画创新新思路,是上海艺术家、艺术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次座谈会主办方上海书画院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上海书画院成立35年来,坚持“学术立院,开门办院”,今后将继续推动海派书画在全国的影响力,加强创作研究,强化学术研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打造海派文化新名片,挖掘新生力量,服务社会大众,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评论
一个舞者究竟能跳到几岁?对话59岁香港舞者乔杨城市|陕西宝鸡|香港
一个舞者究竟能跳到几岁?对话59岁香港舞者乔杨城市|陕西宝鸡|香港

今年59岁的乔杨,让人想到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她是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的驻团艺术家,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样“高龄”的全职舞者寥寥可数。她12岁开始跳舞,47年来从中国舞跳到现代舞,从陕西宝鸡跳到广州,再跳到香港。乔杨一头利落的短发,眼角皱纹细细蔓延,但如果你看她跳舞,你会惊叹她的身体如此年轻。6月30日至7月2日,《乔杨55》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三场,这出70分钟的独舞,对技巧、体力、表现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59岁的舞者完成的。《乔杨55》在上海演出这一切来自数十年如一日极度自律

EDC雏菊电音嘉年华将在苏州举行,距离上海70公里时代|EDC|电音
EDC雏菊电音嘉年华将在苏州举行,距离上海70公里时代|EDC|电音

华人时代近日宣布,暌违三年的国际电音节IP——EDC雏菊电音嘉年华中国站,将于10月2日至10月3日在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举行。第一阶段门票6月16日起在大麦开启预约登记。全球三大电音节之一的EDC,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前三届EDC中国站均由华人时代主办,分别在2018年4月落地上海、2018年11月及2019年11月落地珠海,吸引观众超过20万人次,促进举办地直接与间接消费破5亿元。本届EDC活动落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东距上海市中心70公里,西离苏州古城中心20公里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你好!艺术女神”开启惊喜,上海大剧院开业25周年院庆|上海大剧院|女神

今年8月27日,上海大剧院将迎来建院开幕25周年。6月6日,院庆主题“你好!艺术女神”公布,围绕大剧院首个院藏巨幅壁画《艺术女神》“重现”而推出的系列活动将成为25周年院庆重头戏。2023“夏之季”演出菜单率先出炉,奏响25周年院庆的序曲。1998年,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应邀为当时新建成的上海大剧院无偿创作巨幅壁画《艺术女神》。2002年,由丁绍光亲手修复的壁画《艺术女神》永久入驻大剧院艺术藏品馆。丁绍光《艺术女神》为了更好地保护原作,壁画《艺术女神》原作留在具有恒温恒湿条件的艺术藏品馆,在剧院开放日等

她们的传人再现经典,两位女演员合作50年唱腔|戚雅仙|两位
她们的传人再现经典,两位女演员合作50年唱腔|戚雅仙|两位

1950年2月,一代越剧宗师戚雅仙在上海静安组建合作越剧团,她擅长演绎善良、温柔、多情的女性,在袁派唱腔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缠绵委婉、朴素深沉的“戚派”。1951年,比戚雅仙年长一岁的毕春芳加入合作越剧团。毕春芳擅长喜剧,表演飘逸潇洒,唱腔吸收融合尹桂芳、范瑞娟音调,嗓音清脆而富有弹性,被称为“毕派”。优势互补的两人,合作延续50年,直到戚雅仙逝世。戚毕代表作《白蛇传》《血手印》《玉堂春》《玉蜻蜓》《王老虎抢亲》《三笑》《卖油郎》,至今令戏迷津津乐道。7月,上海美琪大戏院将举行“越声”静安——越剧宗师戚雅

​文化传承发展在上海|古代就有包邮区?鉴往知来让考古成果实证“何以中国”文化|中国|成果
​文化传承发展在上海|古代就有包邮区?鉴往知来让考古成果实证“何以中国”文化|中国|成果

编者按“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海正积极践行自己的探索之路。今起,本报推出“文化传承发展在上海”系列报道,通过不同领域的实践样本,展现上海文化工作者在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