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我国未来十年迎发病拐点,葛均波:泛血管疾病“元宇宙”还有潜能可开发

作者:达特林
发布时间:Jun 29, 2024 15:25 PM

6月27日-30日,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与世界心脏病学大会同期在上海举行。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占据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45%。目前心血管疾病下降拐点尚未到来,年轻化趋势显现。从国外经验来看,危险因素控制至关重要,考虑到践行“健康中国2030”行动,近年来医学技术持续不断进展,期待未来十年我国迎来心血管疾病发病拐点。此次OCC与WCC同期召开,希望在世界各地合作努力下,实现2030年将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葛均波认为,应突破学科边界,从更高层面重新审视心血管疾病、审视动脉粥样硬化。基于临床观察,他于2015年与王拥军教授等共同在国内提出泛血管疾病的理念,期望能够从整体上对此类疾病进行防控、治疗与管理,“如果只从单一的专科角度出发,无异于盲人摸象,对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泛血管疾病的认识会存在偏差。”

记者了解到,泛血管疾病累及全身,进行更加有效的干预与管理,需要更高效、精准的平台来连接患者与医生,“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构架,恰好满足这一需求。

葛均波形象生动地展示真实病例:AI模型显示其发生肥厚型心肌病的概率高达0.95,后续检查也验证这一结论。对于该类模型的应用,世界心脏联盟科学委员会主席、OCC-WCC学术主席托马斯·加齐亚诺教授、美国心脏病学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弗·克莱默教授分享各自观点。

加齐亚诺教授认为;面对庞大的患者人数,心血管医师的数量相对不足,元宇宙能让优秀的医生服务更多患者。在元宇宙中,相互“连接”的理念可汇集更多力量。克莱默教授则表示,肥厚型心肌病当前诊断不足,大约只有1/6至1/5的患者得到诊断。AI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克莱默教授同时分享他们团队开发的新技术,即在不需要MRI造影剂的情况下结合AI技术,可识别心脏疤痕,这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全新契机。

就在不久前,全球首个光子CT在上海医疗机构启用,葛均波说,光子CT不仅能测量冠脉狭窄的程度、评估冠脉斑块的性质,还能观察斑块有无炎症反应,对病变做出更精准评估。对此,世界心脏联盟候任主席杰加特·纳鲁拉教授表示,今后如果元宇宙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医生就能更精准干预病变,比如采取什么运动方式,摄入哪些健康饮食等,正因此元宇宙还有巨大潜力有待开发。

而今,泛血管疾病和元宇宙的基础理念和相关技术正完整呈现,葛均波在会场实时展示元宇宙更实际的应用场景。

来自南京的年轻女性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根据患者的症状、智能家居提供的参数,当AI综合评估患者需要就医时,专家拿出最新款ARVR头戴式混合现实设备并进入虚拟诊室,远程连线为患者进行诊断。美国心脏病学会前主席,世界心脏联盟理事迪普蒂教授对此表示,尽管过去70年心血管病的诊疗技术、治疗药物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提供护理的方式或者说患者管理方面,几乎与70年前一致。元宇宙的出现能为更多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管理,对于偏远地区的可及性也更高,这将是一个颠覆性的过程。

29日清晨,近百位海内外心血管病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外滩,集体打起太极拳,身体力行向广大市民传递心脏康复、健康运动的理念。

据悉,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发展至今已18年,逐步成长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学术会,不仅提供了交流学术成果、分享临床经验的平台,更搭建起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学科发展的桥梁。今年与世界心脏病学会议同期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心脏领域权威科学家来沪分享交流,会议共设置26个论坛和学术单元,全面展现国内外心血管病学领域新技术、新理念及新进展。


期待我国未来十年迎发病拐点,葛均波:泛血管疾病“元宇宙”还有潜能可开发
评论
健康如何知?胸科医院发布沪上首本科普书,全球新发食管癌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
健康如何知?胸科医院发布沪上首本科普书,全球新发食管癌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

民以食为天,食管是人体消化道的重要组成器官,拥有健康的食管,人们才能尽享美味珍馐。然而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全世界新发食管癌患者有50%以上在中国。同时,食管癌的科普读物较少,人们往往“病而不知,治而难愈”。为此,上海市胸科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晓芯带领团队,以原创漫画为载体,编著《食管密码·手术照护》。据悉,此书是沪上第一本食管疾病护理领域以原创卡通形象进行科普的图书,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科普专项立项。本书名誉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教授,主审为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

复旦上医展出水墨画作:这位后勤老师用笔用心记下一草一木与大师丰碑…
复旦上医展出水墨画作:这位后勤老师用笔用心记下一草一木与大师丰碑…

一名后勤管理老师,长期奋斗在服务师生的一线,他用一笔一墨记录校园点点滴滴,展现大师昔日风采。就在近日,为庆祝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建96周年,“医家责任、杏林墨韵”——蔡志华复旦上医校园主题作品展开幕。蔡志华是复旦大学总务处的一名后勤管理老师,同时兼任上医文化中心副主任。2012至2018年,他在枫林校区工作,六年间深入融入上医文化,他是上医整体改扩建工程参与者和见证人,对上医的一草一木、一楼一阁熟稔于心。在浓厚情怀驱动下,蔡志华挥毫创作了一系列校园水墨画作品,将复旦上医校园的典雅精致一一记录下来。他还用水墨

中山医院颁发最高荣誉四人荣获“终身荣誉教授”,是医学泰斗也是“大先生”
中山医院颁发最高荣誉四人荣获“终身荣誉教授”,是医学泰斗也是“大先生”

昨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授予仪式”在福庆厅举行,秦新裕、白春学、王小林、姚礼庆四位教授被授予“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称号。作为中山医院最高荣誉,自1994年至今已有26位专家获得此殊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为四位“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颁发荣誉证书。据悉,中山医院设立“终身荣誉教授”这项荣誉,旨在表彰为医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同时给全院的医务工作者树立榜样。历届终身荣誉教授们深受患者和同仁的尊敬与爱戴。他们敢为人

上海这家医院全程提供“无碍却有爱”诊疗服务,暖心!盲人妈妈顺利产女妈妈|医院|上海
上海这家医院全程提供“无碍却有爱”诊疗服务,暖心!盲人妈妈顺利产女妈妈|医院|上海

狄女士因眼部疾病自幼双目失明,乐观勇敢的她一直热爱生活,并在工作中结识了丈夫。就在不久前,这位自强自立的妈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产房顺利“升级”成为妈妈,整个孕期得到医护人员呵护照顾。狄女士并不是首位在妇产科医院院分娩的“盲人妈妈”,记者从院方获悉,目前医院配有全流程配套服务,并覆盖妊娠全周期,致力打造残障人士友好型医院。狄女士整个产检过程享受“友好”待遇:院方提供就诊、排队等绿色服务,减少等候时间,提升就医舒适度,孕期她患有妊娠糖尿病,在专业饮食和运动指导下得到有效控制。分娩当日,为让狄女士

睡不着该怎么办?,天气闷热加重失眠,吃安眠药是否会上瘾,熬夜会变傻吗药物|安眠药|天气
睡不着该怎么办?,天气闷热加重失眠,吃安眠药是否会上瘾,熬夜会变傻吗药物|安眠药|天气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失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天气逐渐闷热,“睡不着”困扰了不少人。在睡眠障碍专病门诊中,常有病人询问:熬夜会变傻吗?吃安眠药,是否会上瘾?睡不着,究竟该怎么办?【“睡不着”是病吗】睡觉是人体调节自身生理机能、修复机体、促进生长发育、维持内分泌稳定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2019年,《科学》杂志曾连发两文揭示“熬夜变傻”的科学依据。例如,记忆是在睡眠的过程中进行整理和存储的,因而在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