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基础教育界唯一“人民教育家”于漪,写下700多万字论文,从教70年

发布时间:Jun 28, 2024 16:27 PM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身边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为楷模,宣传、弘扬教育家精神,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设立“弘扬教育家精神,走近身边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图书角”主题展区。6月28日下午,“人民教育家于漪图书角”在上图东馆揭幕,向社会公众开放,展期六个月。

“人民教育家于漪图书角”位于上图东馆二楼报刊区,通过展示相关手稿、照片、著作、视频等,立体展现、传播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教育追求、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图书角分展柜区、展板区及互动区,展柜区以书为引,通过“以书为伴,家国情怀铸师魂;教书育人,生命与使命同行;撰书著说,建自信中国教育;荐书用书,启智增慧润新人”四大板块,展现于漪一辈子读书、教书、写书、荐书,与书结缘、与书为伴的精神世界。

为让读者“触手可及”于漪的“教育家精神”,上图东馆随展制作了纸质版《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电子期刊荟萃》,按期刊发表顺序整理,读者可在展览现场翻阅;于漪相关主题文献资源亦可扫码在线查看上图馆藏信息。

于漪老师在家中为《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电子期刊荟萃》签名。

展板区以时间为引,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将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教书育人生涯徐徐展开。从1951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于漪“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从教70年,开设近2000节公开课,写下7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于漪鲜活的教学实践、深厚的教育思想、崇高的教育精神和丰硕的教育成果,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以时间轴的形式展开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教书育人生涯

互动区设置了留言簿等互动环节,读者留下观展体验或想对于漪老师说的话,将有机会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

当天下午举行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图书角”展示揭幕仪式上,于漪孙女黄音代表于漪向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捐赠手稿,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接受捐赠并向于漪家人颁发《捐赠证书》。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红代表基金会向上海图书馆赠送《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

于漪孙女黄音代表于漪向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捐赠手稿

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表示,于漪是基础教育界唯一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教师楷模,是上海的骄傲,是我们身边的人民教育家。弘扬教育家精神,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用好这个宝贵资源。基金会与上海图书馆协力打造“人民教育家于漪图书角”展示宣传,致力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氛围、助推“书香城市”建设,在文化育人体系中发挥知识传播、文化弘扬的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家于漪图书角”在上图东馆揭幕

揭幕仪式后,《上海教育》杂志执行主编、编审,于漪教育教学思想宣讲团成员计琳以《师者于漪:生命与使命同行》为主题展开宣讲。她结合十多年来与于漪老师交往的个人经历,从语文教改、教师培育、思想引领、精神品格等多视角探寻于漪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和理想追求,为众人解答“人民教育家是如何炼成的”这一问题。上图东馆还将不定期举办“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宣讲活动及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讲座活动。


走近基础教育界唯一“人民教育家”于漪,写下700多万字论文,从教70年
评论
钢琴家唐瑾和学生让钢琴说“中国话”,小艺术家对话大科学家教授|唐瑾|学生
钢琴家唐瑾和学生让钢琴说“中国话”,小艺术家对话大科学家教授|唐瑾|学生

6月24日,“唐瑾与她的学生们钢琴音乐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奏响,为当天的“小艺术家对话大科学家”活动献上琴音。11位钢琴少年演绎了《浏阳河》《解放区的天》《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经典红色钢琴曲。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教授唐瑾压轴登场,献演了《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中的代表名段。音乐会前,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中国科考队首席科学家李院生与三位小艺术家代表同台,围绕科学与艺术的话题,进行了有趣而精彩的对话。从如何克服困难到如何应对瓶颈,小艺术家们踊跃提问,科学家们纷纷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出

创意写作“隐痛”何在,热度背后,国内高校竞相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写作|创意|热度
创意写作“隐痛”何在,热度背后,国内高校竞相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写作|创意|热度

2009年,复旦大学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中首创以培养文学写作者为宗旨的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点,同一年成立的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中心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开设的创意写作专业之一。这一年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创意写作“元年”,此后,创意写作以学科、课程或其他形式在中国高校迅速发展。今年4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九所高校在沪联合成立“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推动高校资源共享助力创意写作学科建设,这一举动备受学界及社会关注。上海是中国创意写作“高地”,6月25日,“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揭牌仪

“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丨纪录片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观众|电视|论坛
“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丨纪录片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观众|电视|论坛

作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电视交流平台,“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是上海电视节的重头戏。论坛上,学者专家、内容生产者、播出机构等电视上下游产业链参与者齐聚一堂,根据不同议题,在思想的碰撞中交流对话,这正是节展的意义所在。第28届上海电视节特设“纪录片日”,系列活动6月21日举行,中外纪录片人热议纪录片的新时代表达与国际化叙事。新媒体、新技术、新叙事的挑战过去十年是中国纪录片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纪录片创作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商业价值进一步凸显。艺恩数据统计,2022年纪录片制作时长超9万小时

上海影人先睹为快《门前宝地》,在上海文联的“门前宝地”徐浩峰|全国|影人
上海影人先睹为快《门前宝地》,在上海文联的“门前宝地”徐浩峰|全国|影人

曾有知名影人说,不带着作品来上海这个“码头”,难以真正在全国市场上立足。导演徐浩峰把他备受期待的新片《门前宝地》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首映,6月12日,他又带着一众主创来到上海文联的“门前宝地”,在上海文艺会堂参加上海电影家协会“海上电影论坛”活动。和徐浩峰之前的作品《师父》一样,《门前宝地》特别强调传统行当中的礼仪和规矩。这位说话温文尔雅,重规矩的导演,用与上海影人、观众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向上海这座中国电影的源头和初心地致敬。武行电影《门前宝地》讲述1920年代发生在天津“武行”中的故事,武馆老

5年来这个电影节联盟何以扩容?,从首批29个国家发展到48个电影|一带|国家
5年来这个电影节联盟何以扩容?,从首批29个国家发展到48个电影|一带|国家

6月9日下午,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新闻发布会开始前,坐在嘉宾席的外国影人开心地交流,偶尔转过身来,请后排的工作人员帮忙拍摄合影,仿佛多年没见的老朋友。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一带一路”电影周五周年,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再结硕果。发布会上,新加入的成员代表正式亮相,分享合作规划;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相关电影的拍摄发行、人才培养、内容孵化等领域提供助力。联盟迅速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