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病程患者分享日常健康管理心得,这种疾病发病呈年轻化

作者:赫瓦贾
发布时间:May 26, 2024 17:43 PM

炎症性肠病为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甚至便血、肛瘘和脓肿,病因尚不明确,其主要包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而克罗恩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由《医师报》主办、艾伯维支持的“自在如风”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落地。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孙菁介绍,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近年来增加显著,且发病人群偏年轻化,预计2025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将达到150万,且以青壮年居多,发病高峰年龄为15至35岁。

“我最初以为自己是得了痔疮,几经辗转才在瑞金医院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张先生说,所幸及时开展了手术,并持续管理病情,成功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张先生同时也加入了IBD俱乐部,和病友、医生有了更好沟通。“医生告诉我,炎症性肠病的管理没有一蹴而就的方式,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持续管理好疾病。我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发现自己耐受的食物,能够确保营养的摄入,现在能跟家人一起出去餐馆吃饭,自己一个人出去走一走也不在话下。”

董女士的先生患炎症性肠病已长达20年。“最初确诊的时候,我们对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而且刚组建家庭、迎来新生命,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在瑞金医院医护人员的治疗下,20余年来,除了确诊那次,仅有3年前因肠梗阻住院了一次,至今病情稳定。

原本风雨飘摇的小家,目前也稳稳地走过20个年头,幸福美满。董女士分享了日常管理的四大心得:首先是健康合理的饮食,其次是适度的运动习惯,再次是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抗病态度。“要和医生维持良好互动,及时进行复查,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寻求医生帮助。”

孙菁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炎症性肠病已像高血压、糖尿病一般成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目前已有很多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式,从最初的氨基水杨酸到硫唑嘌呤,从2020年的生物制剂时代到2023年的小分子药物的时代,患者迎来了治疗曙光。例如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乌帕替尼,其口服的特点有利于年轻患者享受便捷的生活。其次它良好的疗效能够促进内镜下的黏膜愈合,从而实现疾病的良好控制。“我们希望提升患者及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鼓励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回归自在如风的生活。”


20年病程患者分享日常健康管理心得,这种疾病发病呈年轻化
评论
让跨科住院不再久等,​“一床难求”“床位空置”成难题?七院“全院一张床”
让跨科住院不再久等,​“一床难求”“床位空置”成难题?七院“全院一张床”

“我都做好了要等好几天病床的打算了,没想到七院医护人员很快帮我‘搬了个家’。”骨折的卞女士日前刚出院,作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床位管理中心”成立后的首位受益者,她的感触良多,“虽然不住在骨科病房,但治疗都很顺利,最主要是不用等,太好了!”卞女士的“急”,是长期以来的患者之“急”:等着做手术,科室的床位却满了。不少医疗机构的权宜之计,是让患者在过道里“加床”。然而,狭小的过道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及安全隐患,也极大影响着就医体验。更让人焦心的是,有时伴随着季节性专科疾病的高发,连入住加床都需要等待。同时,另一个

看AI显身手、给水果做手术:这群患者走进市一医院沉浸体验医学之美
看AI显身手、给水果做手术:这群患者走进市一医院沉浸体验医学之美

9月14日、15日,近150位来自虹口区、松江区的市民代表分别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及松江院区,参加了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统一部署组织的第5届市级医院“医院开放日”活动。大家深入手术室、监护室、心导管室、内镜中心、日间手术中心、临床研究院等医疗科研一线核心区域,既体验了智慧诊室、智慧指挥中心、细胞实验室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高精尖”平台,也俯身为葡萄、香蕉做了“外科手术”,沉浸式体验医疗的发展和进步,多维度感知医生的技术与温度。9月14日下午,虹口区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党建联建单位代表、集团医院与合作

入户为民“送医送药”,复旦上医“博医团”连续29年夏日里行走大山深处服务|医疗|博医团
入户为民“送医送药”,复旦上医“博医团”连续29年夏日里行走大山深处服务|医疗|博医团

这个夏天,被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照例启程,奔赴祖国偏远地区,在志愿服务中担当医者使命。据悉,“博医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发挥医学博士生专业知识,每年用精湛技术开展医疗帮扶,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数据显示:29年间“博医团”服务超过1万个日夜,先后有千余人次投身博医团工作,开展大型义诊服务群众5万人次,行程10万余公里,服务覆盖面已经拓展到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26个县38所医院。“博医团”第一站赴湖北公安县开展医疗卫生志愿

国医大师施杞创新探索“中医瑰宝”解除百姓病痛,从医60周年仍坚持临床坐诊诊疗|筋骨|中医
国医大师施杞创新探索“中医瑰宝”解除百姓病痛,从医60周年仍坚持临床坐诊诊疗|筋骨|中医

今天召开的第六届石筱山伤科学术传承与创新论坛暨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从医执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传出消息:脊柱病“慢性筋骨病养治结合联合研究室”战略协议正式签订,由国医大师施杞教授牵头,将形成产学研一体的针对慢性筋骨病诊疗和康养的系列中药新药和临床方案,提高慢性筋骨病诊疗水平。国医大师刘嘉湘、孙光荣、张伯礼为研讨会发来致辞。施杞教授从医60载,他秉持“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至今日耄耋之年仍坚持临床一线每周坐诊,为百姓求医问药指点迷津。师出名门,探索筋骨伤痛的中医疗法

需要您的点赞评议,谁是“上海好医生”?新一轮寻找推选健康|建设|上海
需要您的点赞评议,谁是“上海好医生”?新一轮寻找推选健康|建设|上海

由市文明办指导,市卫生健康委、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解放日报社、市医师协会、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协办的2023年“上海好医生”寻找推选活动,已开启网上点赞评议。即日起,市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健康上海12320”展出30名“上海好医生”的风采,并于即日起至27日期间接受广大市民点赞评议。市民可登录“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具体了解30名推荐对象事迹介绍。据悉,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上海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全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