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前景光明?答案藏在这里……

发布时间:Apr 23, 2024 21:51 PM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强调,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哲学视角看,本质要求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掌握了本质要求就抓住了本质特征。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旗帜和方向。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本质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主线,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资本主导劳动的逻辑与对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所在。

回顾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欧洲左翼社会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复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对“中共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模式”的现代化展开思想理论研究,以期破解“中国共产党之谜”。西方学者对中国的正面关注与研究值得肯定,但他们的研究往往具有局限性,未能深入实地调查了解中国,从而大多未能找到中国共产党何以成功的密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不仅是中国经济模式的优势所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关键所在,也必将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已经进一步指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78年,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怎样实现追赶?我们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到,“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明确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如何实现追赶以及未来的目标。

今天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实践,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也愈发清晰明确。


三、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的现代化,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追求的是星辰大海的伟大理想,致力于“美美与共”崇高目标,从来不以打压和战胜任何国家和民族为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反思破解西方现代化的弊病。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其对抗性与种种弊端,因而西方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基本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后发优势,它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的长处,如推进工业化、发展市场化、融入全球化等现代化潮流的普遍特征与共性选择。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的普遍性特征与中国式的特殊性选择相结合,让人类发展现代化的道路更加丰富、生动、精彩。


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昭示了人类新文明的鲜明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以伟大实践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从一些国家的转型实践看,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先验逻辑是虚构的。西方国家所经历的现代化之路,主要凭借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先发优势,以殖民掠夺、帝国征服、政治奴役以及残酷剥削的方式得以实现。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信奉西方发展模式,现代化进程遭遇诸多弊病和问题。自由市场在一些国家演变为无政府状态的经济,或演变为掠夺大众的野蛮经济,不仅市场失灵,而且政府也失效,导致现代化被迫中止。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标识了这一人类现代化新的方案的进步性。马克思指出,以往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一方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会发展都是以这种对抗为基础的”。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清晰的思考和主动的选择,意味着世界现代化进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出了“新花”,提出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前景光明?答案藏在这里……
打造科创共同体?,如何加强创新协同,长三角城市创新指数分四个梯队
打造科创共同体?,如何加强创新协同,长三角城市创新指数分四个梯队

科技部公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长三角应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客观来看,沪苏浙皖土地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不到4%,常住人口2.2亿,约占全国的1/6,却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新形势下,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抓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空间格局尚未形成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

夯实经济内生动力“压舱石”,把握三大新消费趋势经济|消费|内生
夯实经济内生动力“压舱石”,把握三大新消费趋势经济|消费|内生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在消费方面,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05178亿元,增长8.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今年以来,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尤其在外需疲软态势未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巩固内需回升势头,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夯实经济内

需要营造一种文化生态和“精神气候”,文化传承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
需要营造一种文化生态和“精神气候”,文化传承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

近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心组联组学习会议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取得不一样的巨大成就,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在于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

用好这一金融至为关键,中央提出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我国|绿色|双控
用好这一金融至为关键,中央提出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我国|绿色|双控

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等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将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不仅需要治理能力和体系的升级,更需要

上海如何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心定位?,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金融|上海
上海如何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心定位?,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金融|上海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加速演变,国内“双循环”战略发展格局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货币体系和我国双循环金融战略链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形势下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一轮大发展,应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既要强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心定位,又要注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上海为何处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心地位?在研究货币国际化问题时,可将一经济体与其境外的经济金融活动,按流量区分为跨境实体经济循环和跨境金融循环。跨境实体经济循环是指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跨境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等活动;而跨境金融循环则是指跨境金融投资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