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通过这把“总钥匙”理论|立场|道理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3:30 PM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六个必须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此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应当通过“六个必须坚持”来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弄清楚它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胸怀天下,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一切历史行为的价值主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必须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至上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利益至上,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在世界历史时代,中国不可能外在于世界而存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本质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国以其历史之悠久,规模和影响力之宏大,对于人类应该有较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还必须胸怀天下,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负责任的态度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自信自立,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基本观点是在基本立场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视角及观察视野。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便会引导出以人民的视角去观察一切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活动不是出于理论自洽的内部要求,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学术诉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早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深刻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当然是因为世界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去改变。不以问题为导向,理论就可能脱离实际,就可能成为坐而论道的经院哲学,也就于改变世界不可能有任何帮助。坚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活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观点,正确处理理论遵循与实践创新之关系。我们要守其正,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实践证明,如果不在守正的前提下去创新,“创新”就会走上邪路。20世纪80年代,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实行所谓“新思维”,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很快使党和国家陷入灭顶之灾。同时,还要创其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中国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老祖宗”没有干过的事情,国家面貌为之一新。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以新的理论创造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坚持自信自立。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决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活动还必须持有自信自立的观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近代的深重苦难走向今天辉煌灿烂的伟大复兴,就在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探索,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我们克服了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某些论断当成永远不变的教科书的教条主义弊端;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我们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克服了将西方现代化模式当作现成答案的“全盘西化”主张。正因为我们充分持有自信自立的观点,高屋建瓴地观察世界的走势,才能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断迎来事业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再次,坚持系统观念,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在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我们面对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有认识、把握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理性、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哲学的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非常有必要从哲学史和科学史的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只有正确运用系统观念,视社会为有机整体,协调好部分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以及中国自身这个系统与世界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行稳致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成功实现。所以,系统观念出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之中,并且上升到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有其现实和理论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