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短板|科技体制|习近平

发布时间:Jun 28, 2024 21:03 PM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强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对重大科研任务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到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从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到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是其中重要一条。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有些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整体创新效率需要提高。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强劲“动能”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要锚定改革目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强化央地协同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就一定能不断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破立并举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破四唯”和“立新标”,建立起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我们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短板|科技体制|习近平
评论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文章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文章指出,构

疏源浚流与古为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一文化|中华文明|特性
疏源浚流与古为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一文化|中华文明|特性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题:疏源浚流与古为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一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国文化特性、中华文明精神的深刻总结,是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视角,对创造新文化的恢弘擘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指针。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作答创造新文化时代课题“殷墟我向往已久”

让文明交融之光照耀未来文明
让文明交融之光照耀未来文明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总出品:孙志平编导:赵宁宁、张艺缤配音:董千齐摄制:麻翛然、徐达佑、莱昂纳多·奇涅里·隆布罗索

人民网评:充分认知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文化|中国|特性
人民网评:充分认知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文化|中国|特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二个结合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二个结合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题: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新华社评论员“‘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在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