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院团队连续发文革新关键技术,破解试管婴儿国际难题

发布时间:Apr 23, 2024 22:58 PM

近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吕祁峰团队先后于国际著名科研杂志《医学通讯》和《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创新突破试管婴儿世界前沿技术——核质置换技术中关键瓶颈问题,分别为第二极体核质置换技术和纺锤体核质置换技术临床应用国际难题的解决提出了上海九院方案。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临床应用以来,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不孕不育患者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健康宝宝。近年来,一种通过核质置换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方案被提出。该技术通过将母亲卵子的核遗传物质转移到健康志愿者捐赠的去核卵子中,实现在不改变卵子核遗传基因的情况下改善卵子胞浆质量或替换卵子线粒体,以提高受精发育质量或降低致病线粒体遗传给后代的风险。

然而,核质置换研究已有二十余年,但国内外对该技术的安全性仍然存在广泛的担忧,其中最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遗传性风险:一是核遗传异常,即目前技术的操作干扰可能导致核基因组DNA的断裂或染色体的异常;二是线粒体遗传异常,即目前技术的操作仍会随带较多的母源线粒体,这种随带而来的母源线粒体DNA的量在后续发育中可发生不确定的改变,当有显著增加时,可能导致致病线粒体超过一定阈值而发病的风险。虽然近年来已有2起临床应用报道,共出生了7例经核质置换技术诞生的婴儿,但仍然存在染色体整倍体率偏低和母源线粒体残留偏高的技术瓶颈。

匡延平/吕祁峰团队发表在《医学通讯》的文章中,阐述了第二极体随时间延长而DNA断裂显著增加的研究发现,发明并利用“胞浆甩脱”技术,实现了早期第二极体核质置换,有效保护第二极体DNA完整,从而降低了这一技术的核遗传风险;同时还发明并利用“管压促融”技术成倍降低了操作干扰,实现了操作的稳定高效及便捷。更巧妙的是,这一技术还实现了一种融合点定位标志及对其附近融入胞浆的吸除,从而成倍降低了母源线粒体残留率及其潜在的线粒体遗传风险。

随后,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进一步发布文章,发现提前进行显微受精可以避免纺锤体核质置换中的染色体不稳定性,从而避免了这一技术的核遗传风险;并首次利用更细管径操作管,结合前述“胞浆甩脱”技术无损伤地将纺锤体两端大部分胞浆脱除,在可实现范围内尽可能去除随带线粒体,随即以“管促融合法”将几乎没有胞浆的纺锤体胞体迅速植入去纺锤体的卵子中,从而进一步实现成倍甚至数量级降低母源线粒体残留率及其潜在的线粒体遗传风险。

研究者通过对小鼠的卵子、胚胎、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移植出生子代的实验,以及通过对人类志愿者捐赠卵子在着床前胚胎阶段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技术,该两项新技术相对传统技术不但更安全更稳定,更成功实现了初始的母源线粒体残留率成倍甚至数量级的降低。研究采用了更精准的数字PCR技术以及核胞体、全卵甚至全胚胎取样技术进行核质置换后初始的随带线粒体残留率检测,以避免常规检测措施存在的检测低灵敏度及取样偏差,使得这些检测数据更可靠。

据悉,团队已完成研究中“胞浆甩脱”“管压促融”等系列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九院辅助生殖科胚胎实验室负责人吕祁峰研究员表示,这些新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核质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大量不孕不育疑难患者或线粒体遗传病携带者妇女生育自己血缘的健康后代带来了曙光,但核质置换技术在我国尚未得以临床应用,其推广还有待法律和伦理的进一步论证及完善。

上海九院辅助生殖科李文治、廖筱雨、林开波、蔡任飞、郭海燕为“具有潜力的线粒体置换治疗方案:早期第二极体置换和进一步的母源线粒体去除”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廖筱雨、李文治、林开波、金炜、张韶珍、王瑶为“优化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置换法显著下降母源线粒体携带”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九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主任和吕祁峰研究员为以上两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九院团队连续发文革新关键技术,破解试管婴儿国际难题
上海医生走进皖南农场为退休老人送健康关爱
上海医生走进皖南农场为退休老人送健康关爱

九九重阳节,殷殷敬老情。近日,由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光正新视界眼科医院集团、光明食品有限公司携手“皖南农场公益行”走进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为当地退休老人义诊服务,同时送去御寒和护理用品,用善举温暖老人身心。初秋清晨的军天湖农场社区服务中心广场上,退休老人早早排起长队、等待检查。医护人员在此地设立义诊点,为老人详细检查,并针对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翼状胬肉等常见眼病现场答疑,关照需要治疗的患者注意事项。当天现场,有干眼症状的老人还体验干眼雾化熏蒸项目。“我们老年人最烦心的是看病难,医生护士不辞辛劳上门义诊

“愿远方的他也能享受阳光与美好!”,上海同一天3名帅小伙捐造血干细胞
“愿远方的他也能享受阳光与美好!”,上海同一天3名帅小伙捐造血干细胞

上海同一天3名帅小伙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从事不同工作、性格迥然,却都怀揣共同心愿——传递生命种子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希望。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消息,这也是上海首次同一天完成3例捐献,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时突破600例。截至2023年10月上旬,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达328万人份,累计为11.7万余位血液病患者提供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检索服务,超过1.6万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华骨髓库上海市分库中则累计超过17万来自各行各业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髓缘”等待,做朴朴素素的好人

7岁男孩看似“鸡胸”实则隐藏巨大肿瘤!新华专家5个小时完整“拆弹”手术|肿瘤|新华
7岁男孩看似“鸡胸”实则隐藏巨大肿瘤!新华专家5个小时完整“拆弹”手术|肿瘤|新华

7岁男孩乐乐胸廓突起,误以为是“鸡胸”,实则隐藏一个巨大肿瘤,占据胸腔一半,好似一个“炸弹”,贴近心脏和大血管“雷区”,随时有生命危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鲁亚南妙手“拆弹”,仅用5小时,完整切除重达1千克的肿瘤。小乐乐近日已康复出院。男孩“鸡胸”,原来竟是巨大肿瘤不久前,乐乐父母发现他胸廓突起很明显,在当地就诊,医生初步怀疑是“鸡胸”,可继续观察或待手术。可是,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疑问,为什么孩子总是这么瘦,怎么吃都长不胖呢?于是,他们带着乐乐继续就诊,CT检查竟然发现,

如何诊断年轻人猝死“杀手”?中山医院首次提出“基因心超”成果刊权威期刊肥厚型|心超室|基因
如何诊断年轻人猝死“杀手”?中山医院首次提出“基因心超”成果刊权威期刊肥厚型|心超室|基因

年轻人突然倒下,背后隐藏的“无声杀手”很可能是——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它是导致年轻人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何精准诊断这种疾病,挽救更多年轻生命?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超室舒先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心血管病学术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心血管影像子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基因心超显著提高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效率。团队在国际首次提出“基因心超”概念,创新性绘制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心超图谱,这一方案将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据悉,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是最复杂的一类疾病。该病是年轻人猝死主因

先当“病人”:东方医院“门诊服务体验官”上线,要做医生患者|医院|门诊
先当“病人”:东方医院“门诊服务体验官”上线,要做医生患者|医院|门诊

7月26日上午9点,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门诊大厅的5位年轻人穿上了义工“蓝马甲”,和医院其他义工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另一层身份是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进修医生,在工作之余加入了医院志愿者团队,扮演着特别的角色——作为“门诊服务体验官”进行医院服务满意度调研。这个别有创意的设置是东方医院全年服务提升专项工作中的一个项目。夏日炎炎,医院通过多项用心举措,助力诊疗服务再优化。要做医生,先学会当“病人”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道“窗口”。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