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新药研发?院士讲解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Apr 23, 2024 23:28 PM

人工智能将为新药研发带来更多曙光,根据英矽智能《2022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白皮书》显示:近5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大幅增强了新药研发的效率,药物筛选时间从五年降至三年,临床成功率从12%提升至14%。今天,由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的2023“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颁奖仪式暨上海医学创新论坛上,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教授带来数据并表示,人工智能助力新药研发,未来还将在中药复方研究等领域持续探索。

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新药研究的原始创新是关键。论坛主旨演讲中,陈院士介绍:原始创新即实现“从0到1”的突破,开辟全新赛道,梳理原始创新内涵,主要包括新治疗概念策略、新靶点新机制新技术、新结构类型、新的适应证、新的剂型和药物递送系统等。

近年来,创新性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非常快,有的甚至超过大型传统综合性药企,在研管线也逐步丰富。从2022年上市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来看,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和黄医药位列前五。我国研发投入前20的创新性生物医药企业管线中,仍以Ⅰ期、Ⅱ期为主,尚未到收获期,其中临床Ⅰ期占比44.92%,临床Ⅱ期占比20.52%,临床Ⅲ期占比12.38%,另有3.14%申请上市,16.54%已批准上市。

陈院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药物研发,大有可为。以中药复方研究的技术创新为例,开发面临3个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技术、有效成分群的功-效关联技性评价技术、有效成分群的组方定量设计技术。他表示,药物混合物通常比单个药物更有效,但由于可能的组方数量极其巨大,生物作用网络又极其复杂,想要通过“试错法”来确定一个强效药物组合非常有挑战性,而上述难题可以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来解决。

在创新药物研发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参与整个流程。具体说来,从发现疾病机制靶点、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生物标记物、优化药物结构、预测药物活性,到优化抗体、建立药物知识图谱乃至病人病情进展、预测临床成功率。正因此,麦肯锡公司预测:人工智能十大发展趋势之一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低成本获得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

现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已在药物研发中有所探索,陈院士认为,一些伦理上的考量,也应审慎对待。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实现更快、更好创新,但在药物研发中有一定局限性,数据质量、多模态、可访问性和隐私保护面临挑战;此外,大模型的解释能力、可信性需要有充分佐证,数据样本收集有其局限性,是否符合法规和伦理等同样值得推敲。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可以有更广泛探索,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自动化技术,完成药物分子的高效、精准合成与连续制造;再如,模拟临床环节和数字药物研发等。

论坛上,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张劼也做了主旨演讲。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教授,碧迪医疗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薛跃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俞晔珩,金浦健康基金创始管理合作人吉冬梅、上海汇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兼创始人林林以及2023年“春昇杯”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赵杰参加圆桌论坛。

据悉,“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作为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之一。自去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今年大赛吸引66家大学及医疗卫生机构的182个项目报名,经初赛、复赛和决赛,共决出12个项目分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会上同时举办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授牌,“海上医昇”专项企业智库代表授聘,并发布2023年“海上医昇”临床研究专项。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组织医企对接会,搭建产学研医服务桥梁,进一步畅通医企互动渠道,提供专利成果技术评估、技术中介、转化流程政策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实现项目和资本精准对接。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新药研发?院士讲解机遇与挑战
上海医生走进皖南农场为退休老人送健康关爱
上海医生走进皖南农场为退休老人送健康关爱

九九重阳节,殷殷敬老情。近日,由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光正新视界眼科医院集团、光明食品有限公司携手“皖南农场公益行”走进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为当地退休老人义诊服务,同时送去御寒和护理用品,用善举温暖老人身心。初秋清晨的军天湖农场社区服务中心广场上,退休老人早早排起长队、等待检查。医护人员在此地设立义诊点,为老人详细检查,并针对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翼状胬肉等常见眼病现场答疑,关照需要治疗的患者注意事项。当天现场,有干眼症状的老人还体验干眼雾化熏蒸项目。“我们老年人最烦心的是看病难,医生护士不辞辛劳上门义诊

“愿远方的他也能享受阳光与美好!”,上海同一天3名帅小伙捐造血干细胞
“愿远方的他也能享受阳光与美好!”,上海同一天3名帅小伙捐造血干细胞

上海同一天3名帅小伙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从事不同工作、性格迥然,却都怀揣共同心愿——传递生命种子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希望。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消息,这也是上海首次同一天完成3例捐献,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时突破600例。截至2023年10月上旬,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达328万人份,累计为11.7万余位血液病患者提供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检索服务,超过1.6万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华骨髓库上海市分库中则累计超过17万来自各行各业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髓缘”等待,做朴朴素素的好人

7岁男孩看似“鸡胸”实则隐藏巨大肿瘤!新华专家5个小时完整“拆弹”手术|肿瘤|新华
7岁男孩看似“鸡胸”实则隐藏巨大肿瘤!新华专家5个小时完整“拆弹”手术|肿瘤|新华

7岁男孩乐乐胸廓突起,误以为是“鸡胸”,实则隐藏一个巨大肿瘤,占据胸腔一半,好似一个“炸弹”,贴近心脏和大血管“雷区”,随时有生命危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鲁亚南妙手“拆弹”,仅用5小时,完整切除重达1千克的肿瘤。小乐乐近日已康复出院。男孩“鸡胸”,原来竟是巨大肿瘤不久前,乐乐父母发现他胸廓突起很明显,在当地就诊,医生初步怀疑是“鸡胸”,可继续观察或待手术。可是,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疑问,为什么孩子总是这么瘦,怎么吃都长不胖呢?于是,他们带着乐乐继续就诊,CT检查竟然发现,

如何诊断年轻人猝死“杀手”?中山医院首次提出“基因心超”成果刊权威期刊肥厚型|心超室|基因
如何诊断年轻人猝死“杀手”?中山医院首次提出“基因心超”成果刊权威期刊肥厚型|心超室|基因

年轻人突然倒下,背后隐藏的“无声杀手”很可能是——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它是导致年轻人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何精准诊断这种疾病,挽救更多年轻生命?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超室舒先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心血管病学术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心血管影像子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基因心超显著提高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效率。团队在国际首次提出“基因心超”概念,创新性绘制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心超图谱,这一方案将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据悉,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是最复杂的一类疾病。该病是年轻人猝死主因

先当“病人”:东方医院“门诊服务体验官”上线,要做医生患者|医院|门诊
先当“病人”:东方医院“门诊服务体验官”上线,要做医生患者|医院|门诊

7月26日上午9点,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门诊大厅的5位年轻人穿上了义工“蓝马甲”,和医院其他义工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另一层身份是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进修医生,在工作之余加入了医院志愿者团队,扮演着特别的角色——作为“门诊服务体验官”进行医院服务满意度调研。这个别有创意的设置是东方医院全年服务提升专项工作中的一个项目。夏日炎炎,医院通过多项用心举措,助力诊疗服务再优化。要做医生,先学会当“病人”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道“窗口”。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