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宝消失后其临摹版重新出现在北京古玩集市!你知道这些地图的奥秘吗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0:47 PM

日前,2023年版标准地图正式发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地图,查地址、看导航、订外卖等都需要借助地图的指引。其实,地图的诞生和人类文明的起源息息相关,地图是我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地图的诞生和人类的想象力有关,而它的发展历程曲折又有趣。

从想象力到认知力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线条、符号和文字等信息,将城市和世界的整体风貌描绘在纸上。那么,地图的最初模样是怎样的呢?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点、方位和距离等信息,大部分古文明相互隔绝,但都在早期阶段发展出某种形式的地图。地图的雏形就是人们将周围的环境凭借想象力勾勒在图画上。

在中世纪,未知的陆地和海洋为人们的想象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在一些民间传说的影响下,地图绘制者将未知领域可能存在的危险,比如虚构的生物——海猪、海鲸、海妖等,画在了地图上。

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能力的提升,地图不只是插上想象力翅膀的作品,也成了一种对世界的记录。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地区,早期的地图都以图画的方式出现。

地球仪台灯

发现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布雷西亚省的贝多莱纳地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与现代地图风格最为接近的地图。这幅地图是卡莫尼卡山谷岩画群中的一幅图画,被刻在岩石上。这块岩石大约宽4米、高2米,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田野、道路和房屋,画上还有行人和动物的身影。


这个国宝消失后其临摹版重新出现在北京古玩集市!你知道这些地图的奥秘吗

这幅地图绘制于约3000年前,和如今许多城市街区的平面图很相似。它以正向俯视的角度展示了一个村庄的地理要素。比如,道路、房屋等以简洁的线条和矩形绘制,在表示田野的矩形中被填满了点状的图案,从而和房屋区分。

1569年8月,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出版的世界地图,是人类首次较为完整地将球状的地球表面描绘成平面图,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世界地图。这里的世界是长方形的,而不是椭圆形;地图对大陆、海洋、北极与磁极等有所标注,同时还标注了不同国家居民的生活习俗,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在中国诞生的首幅世界地图

在中国诞生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出现在400多年前,与今天的世界地图非常相似,以至于人们不敢相信,它不是出自刚经历过地理大发现的欧洲,而是绘制于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幅完整的经纬世界地图,它的绘制者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把子午线向左移动170度,从而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他是将亚洲东部放在世界地图的中央。这张地图上标注的五大洲,包括当时刚被发现的南极洲。而澳大利亚没有出现在图中,因为澳洲在当时还并未被发现。

《坤舆万国全图》的留存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17世纪初,这张地图被临摹后在中国渐渐失传,直到1922年,其临摹版出现在北京的古玩集市上,无意中被北平悦古斋主人韩懿轩的儿子韩博文花20大洋购得,最后被行家认定为清代宫廷藏品。一位经常来古玩铺的美国人要求高价收购此图,商务印书馆经理孙伯恒得知后,立即告知了北平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时任馆长的裘善元派人与悦古斋磋商,并以重金将该图收购。

抗日战争爆发后,《坤舆万国全图》随其他文物一起南迁,流转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也就是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这幅地图最终留在南京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

这张大地图近日出现在德国首都柏林波茨坦广场一幢商业大厦内,引起过往游客的兴趣。


这个国宝消失后其临摹版重新出现在北京古玩集市!你知道这些地图的奥秘吗

智能化,让地图来读你

“地图不仅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重建,还是窥视人类欲望和想象的窗口。”这是《地图的历史》一书中作者写过的观点。

从最早的人们在石头、岩石等上面刻下位置图,再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地图出现,地图的每一次变化,都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相关。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图的家族越来越庞大,不仅有纸质版,还有电子版。“数字地图+智能手机”的组合,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地图更是以另一种模样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

打开手机地图,不仅有2D平台图、3D城市图,还有卫星图、街景地图等。路况、实时公交、充电站、实时车位等出行信息一览无余,城市的餐馆、酒店、商店、景点、便利店、加油站等各类信息可以快速搜索。

随着地图数据的广泛且深入的运用和开发,电子地图发展的未来趋势是以用户为主,从“我们读地图”发展到“地图来读你”。

比如,你想叫车,不需要主动输入所在位置,而是打开应用,点击“叫车按钮”,地图、地理位置信息似乎与你无关,却为你所用。外卖服务、干洗衣物上门服务、送药上门服务等,只需按下“一键服务”,就能获得。未来的生活场景也许会更加智能化。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手机地图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实现更加智能的服务体验。比如,推动手机App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实现一键登录,自动识别用户所在位置,并结合用户当时携带物品信息,推荐当时最优行程,提升体验度。


这个国宝消失后其临摹版重新出现在北京古玩集市!你知道这些地图的奥秘吗

地图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结合,也为手机地图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合肥市第十一中学的户外“地理教室”,学生们在观看立体地形地球仪。

数据的完善离不开这个职业

地图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工具。那么,脚下的世界,以及一些精细的场景,又是如何印到地图上的?

一般来说,用数据制作一张完整的地图需要4个过程——发现、采集、处理和发布。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采集手段日益先进,如航拍、卫星拍摄、三维倾斜摄影等,但人工实采仍然是确保数据准确的最好方法。我们如今习惯使用的导航工具等,背后离不开地图采集员的辛勤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驾驶配备了各种高科技设备的采集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山水田园以及其他的偏远地区,不断收集和更新地理信息。

人工数据是如何采集的?简单地说,它分为车采和步采两种。车采是记录道路形状与路网关系,同时获取道路周围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用户感兴趣的地点;步采是更加细致地采集兴趣点,添加丰富各类属性。

每个车采采集员需要有一个天生的技能,即使在颠簸的车上一整天盯着电脑屏幕都不会发晕,这也是他们的辛苦之处。而步采采集员扫一天街可以拍到三四百个信息点。比如手机地图上的楼宇、酒店、餐馆、加油站等信息点就是由步行采集员一个个采集回来的,再一一输入电脑,上传到系统中,才能供用户使用。

欧阳修其实是宋代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醉翁亭记》背后
欧阳修其实是宋代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醉翁亭记》背后

近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中,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崔铭为我们讲述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事。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滁州欧阳修纪念馆内的欧阳修汉白玉雕像。『宋代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说到欧阳修,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他的一篇《醉翁亭记》是中学语文的必读篇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也就是他去世之后朝廷对他的盖棺论定的评价。所以,后世的人都称他为“欧阳文忠公”。他是吉州庐陵人。作为北宋名臣,他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官至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应盯住“四个高级化”创新|核心|国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应盯住“四个高级化”创新|核心|国际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围绕“一核两带”功能升级提出24条具体措施。这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落地之后迎来的一次重大政策升级。作为肩负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等重要使命的重要承载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9万亿元,以占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同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104

吉林浮桥案:“罗生门”背后的乡村公共服务需求黄德义|村民|吉林浮桥
吉林浮桥案:“罗生门”背后的乡村公共服务需求黄德义|村民|吉林浮桥

7月13日,正逢雨季,在洮儿河北岸的古城村,河面上漂浮着几节铁船。有村民正划着小木舟,去对面的农田里投放地笼捕鱼。两天前,这里还是一座由铁船组成的移动浮桥,连接着村庄和对岸的田。浮桥的修建者古德伍解释,洮儿河的汛期已经开始,为了防止桥体挡水影响泄洪,水利部门和乡里来提醒他“拉掉”了部分船体。“我们村对面全是地,桥全拆了大伙儿怎么种田?村里多少有些照顾。”他说,等到了今年秋收,浮桥“必须得重新拉上”。洮儿河畔曾出现过不少村民自建的浮桥,因未经审批、影响行洪等原因陆续拆除,这在当地并不是稀奇事。今年6月

宣示了怎样的历史观,“十四年抗战”成为社会共识抗日战争|中国|历史观
宣示了怎样的历史观,“十四年抗战”成为社会共识抗日战争|中国|历史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史、抗战史的研究与学习,并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对于抗日战争起点问题,多有争论。但目前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十四年抗战”意义重大。第一,“十四年抗战”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我们党对抗战史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在对待

何以要强调“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之本|中国|理论
何以要强调“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之本|中国|理论

原,水之本也;本,木之下也。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要原原本本读原著、认认真真悟原理,确保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凝心铸魂。「厚的读薄薄的读厚」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以本为原,将党的报告、党的章程和党的创新理论著作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文本。特别是,要深入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一批重要论著,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以原为本,按照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