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深意?,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1:04 PM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提法意味深长,令人耳目一新。

从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过程看,新的生产力形成发端于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纠缠于新动能与既有生产关系及社会结构的冲突和弥合,成就于面向经济社会全领域的能量释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因此,对于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理解,可以从新动能、新治理、新增量三个维度展开。

新动能

回顾人类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巨大跃升都以一系列开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集成式技术突破为先导。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拉开帷幕,催生了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力全面取代生物力,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迈尔的能量守恒定律将科学革命再次推向高潮,引发了以电力发明和使用、内燃机大范围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规模集中式的生产成为可能;20世纪至今,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掀起了以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科技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再次驶上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呈现快速密集突破趋势,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构成的新技术体系正成为催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引擎。显然,新质生产力的“新”与科技创新的领域和方向密切相关。

一个区域能否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取决于“源”与“策”两个方面。一是建源成效。主要指在“四个面向”的特定领域,是否形成了包括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高等级研究平台、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资本等在内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二是施策水平。主要表现在是否能够依托已有条件和能力,快速形成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未来产业布局。

新治理

历史经验表明,在新动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的生产关系将陆续显露出诸多不适应的症状,从微观层面的工厂布局、制造流程、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到中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区域协同和产业生态,再到宏观层面的发展理念、制度供给和资源配置,都需要重新建构。因此,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指向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还关乎发展新理念。

新质生产力要从“小荷才露尖尖角”,与日俱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动力,必须破除思想藩篱和制度屏障,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彻底再造。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必须深度嵌入新型生产关系,做好相关的趋势研判和态势分析,不断深化对于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要跟踪基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动态,捕捉蕴含巨大战略价值,可能引致产业变革的“弱信号”,积极开展前瞻性布局;二要密切关注科学研究范式、科技创新模式的迭代演进,及时调整建源和施策的方向和重点;三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演化,以及开发利用方式的新动向,抢占新型要素开发利用的制高点;四要把握好知识生产、传播、转化的新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知识供给体系。

新增量

毋庸置疑,新质生产力的“质”指的是高质量发展。当新型生产关系逐步建构起来,新动能与新的生产组织关系和社会结构趋于适配,互动越来越平稳顺畅,区域和产业叠加的科技创新“核爆点”陆续被激发,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效应将充分显现出来。

新质生产力创造的新增量既指向数量增长,更强调质量提升,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全面推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节约率,提高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缓解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是深化国际科技和产业合作,运筹全球高等级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高效耦合,面向重大疾病防治、重大灾害治理、重大气候变化等各国共同关切问题,创造增量市场,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从系统视角观察,“新”与“质”辩证统一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涉及输入、过程及输出,分别对应新动能、新治理和新增量,共同指向高质量发展。只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治理效能,就一定可以将科技创新塑造的新动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思想者|孙建平:建设人民城市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把握五个“新”是关键
思想者|孙建平:建设人民城市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把握五个“新”是关键

【编者按】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如何实现发展和安全的统筹?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看来,这是建设人民城市、打造善治城市的一道必答题。以下是他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演讲。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城市发展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城市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如何实现发展和安全的统筹?这是建设

“绑架”“活埋”?摆拍的“二驴们”封得不冤二驴|绑架活埋|快手
“绑架”“活埋”?摆拍的“二驴们”封得不冤二驴|绑架活埋|快手

日前,快手平台上坐拥4800万粉丝的网红“二驴”遭遇“意外”——他在青岛直播时,竟然在直播镜头前被人“绑架”,险遭“活埋”。如此惊悚的“案情”引发强烈关注,然而剧情随即反转:据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通报,这起闹剧纯属“编造剧本进行摆拍直播”,目的是“赚取流量、吸引粉丝”。公安机关已经根据调查情况对相关当事人依法予以处罚,其账号已被平台无限期封禁。在视频网络平台上,像“二驴”这样热衷于摆拍的主播不在少数。仅8月份,引发全国关注的视频摆拍事件就已连续发生多起。云南一位女骑手深夜送餐被盗电动车,捶胸顿足、崩溃大

主题教育要始终紧扣实际成效这根弦不放松教育|主题|成效
主题教育要始终紧扣实际成效这根弦不放松教育|主题|成效

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推动事业发展的一大法宝,是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凝心铸魂、增长本领,直抵人心、触及灵魂,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党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举措。这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紧紧把牢主题教育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建党|时代化|大格局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建党|时代化|大格局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一再证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起来并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规律。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宝贵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遵循“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这一点,不断开拓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问题|导向|伟大事业
必须坚持这一点,不断开拓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问题|导向|伟大事业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既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又是一种实践方法论的自觉。一、认识与把握当前社会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矛盾分析法,明确当前社会的根本问题。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不能否认与害怕问题的存在。矛盾分析法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认识把握当前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最终通过矛盾的化解来推动问题的合理解决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