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如何发力?,深化产教融合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1:51 PM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文章。文章指出,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深化产教融合,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建设知识创新型企业的交汇点,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立足点,是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激发需求侧和供给侧变革合力,促进产教异质资源互补互促



在全球科技竞争与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产教融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上海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任务,重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园区、院校和学科专业群,力争在产教融合制度、人才培养改革、重大平台载体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2021年,临港新片区发布《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方案》,明确“以高水平产业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重点,加快构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建设提供新动能,为国家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新样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力、产教融合政策的助推力都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从社会关系角度,产教融合是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利益共赢。如何在尊重多元主体各自价值和运行体系的前提下,构建开放共赢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从高校治理角度,产教融合对高校的学科布局、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管理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如何在符合教育规律、强化现代大学职能的基础上,按照产教融合的要求去推动改革、激发师生主体的内生动力,还面临诸多困难。

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多元政策驱动下,激发需求侧和供给侧变革合力,促进教育教学系统和产业企业系统异质性资源的互补与互促。通过构建政、校、企等多元主体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构建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推进产教全面、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是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阶段。它融政、校、企等多元主体于一体,在共同的价值、目标、利益场域中协同完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模块。它具有主体多元、模式多样、互动共生、互利共赢等特点,在合作方式上表现出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与成长性。

构建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利益是基础、共赢是目标、建立协同机制是重要保障。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既是价值创造者,也是利益相关者。只有准确把握不同主体的利益交汇点,才能实现利益共享共赢。具体而言,政府的立足点在于形成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激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学校的着力点在于依托政策支持、集聚企业资源,协同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企业的关注点在于借力政校人才、技术、政策支持,助推企业在降本、提质、增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兼顾多方主体价值需求,发挥不同主体价值功能,达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共识,才能建立长效合作共赢、协同共治机制。

因此,政府、高校、企业要发挥各自职能,在找到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主动完善产教融合机制,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不断健全产教融合制度,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促进产教融合落细落实,从简单融入到双向融通,再到实现全面深度融合。

从政府角度,要发挥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推动产教融合规范化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健全产教融合法律法规。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将企业履职评定结果列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二是要提供产教融合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降低产教融合项目的融资门槛,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结构性减税政策,建立产教融合优秀企业表彰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和相应经济奖励。三是要建立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整合高校企业的优质资源,为校企双方提供共同发展的机会,做大共同利益、提升合作价值、共享发展成果。

从高校角度,肩负着培养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的责任使命。为此,高校要拓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渠道,使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要创新产教融合治理机制。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发展理事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与企业专家共同商定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宜。二是畅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打通产业师资晋升通道;派遣高校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三是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有效对接。同时,高校还应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助力赋能企业发展。一方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产学研创新平台,在关键技术领域协同攻关,助力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员工在职培训课程,赋能企业人才再提升。

从企业角度,要充分认识到知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承担教育责任,构建适合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型企业文化。一是主动参与协同育人体系,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订制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场地、师资、基地等教育资源。二是积极寻求高校智力支持,制定企业人力资源长远规划,与高校共同打造员工培训体系。三是合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共享技术人才和研究成果。


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产教融合的要素特征与高校的社会职能紧密契合,以高质量产教融合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理念层面,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植入产教融合全过程。“创新”就是要推动人才联合培养、队伍双向流动、校企科技合作等模式创新;“协调”就是要探索建立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绿色”就是要促进多元主体和谐共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开放”就是要引入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搭建更多平台推动合作;“共享”就是要主动建立共享机制,与所有的合作主体实现互利共赢。

实践层面,要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成效作为评价产教融合质量的重要标准。具体而言,一是看,是否培养了大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人才。评价一所高校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校企合作的数量、签订协议的多少,而是看通过协同育人,培养了多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人才。二是看,是否产出了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评价一所高校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论文发表的数量、课题立项的多少,而是看产生了多少具有行业影响和应用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这既包括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研贡献,也包括聚焦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技术发明、成果专利等具有极强应用性和服务性的立地式研发成果。三是看,是否有效服务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一所高校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基地建设的数量、挂牌的多少,更要看学校是否紧贴地方发展需求,真正建立起产教良性互动、校企融合互补的发展格局。学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真问题、做出真贡献。

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迫切需要高质量教育、高水平科技、高素质人才。为此,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着力点,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效能。作为上海地方应用型高校,我们要深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底层逻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学校办学定位、面向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汇聚政、校、企多方资源,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只要多方主体同心协力、久久为功,构建产教融合事业发展共同体,必将推动应用型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思想者|孙建平:建设人民城市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把握五个“新”是关键
思想者|孙建平:建设人民城市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把握五个“新”是关键

【编者按】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如何实现发展和安全的统筹?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看来,这是建设人民城市、打造善治城市的一道必答题。以下是他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演讲。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城市发展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城市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如何实现发展和安全的统筹?这是建设

“绑架”“活埋”?摆拍的“二驴们”封得不冤二驴|绑架活埋|快手
“绑架”“活埋”?摆拍的“二驴们”封得不冤二驴|绑架活埋|快手

日前,快手平台上坐拥4800万粉丝的网红“二驴”遭遇“意外”——他在青岛直播时,竟然在直播镜头前被人“绑架”,险遭“活埋”。如此惊悚的“案情”引发强烈关注,然而剧情随即反转:据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通报,这起闹剧纯属“编造剧本进行摆拍直播”,目的是“赚取流量、吸引粉丝”。公安机关已经根据调查情况对相关当事人依法予以处罚,其账号已被平台无限期封禁。在视频网络平台上,像“二驴”这样热衷于摆拍的主播不在少数。仅8月份,引发全国关注的视频摆拍事件就已连续发生多起。云南一位女骑手深夜送餐被盗电动车,捶胸顿足、崩溃大

主题教育要始终紧扣实际成效这根弦不放松教育|主题|成效
主题教育要始终紧扣实际成效这根弦不放松教育|主题|成效

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推动事业发展的一大法宝,是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凝心铸魂、增长本领,直抵人心、触及灵魂,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党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举措。这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紧紧把牢主题教育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建党|时代化|大格局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建党|时代化|大格局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一再证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起来并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规律。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宝贵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遵循“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这一点,不断开拓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问题|导向|伟大事业
必须坚持这一点,不断开拓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问题|导向|伟大事业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既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又是一种实践方法论的自觉。一、认识与把握当前社会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矛盾分析法,明确当前社会的根本问题。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不能否认与害怕问题的存在。矛盾分析法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认识把握当前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最终通过矛盾的化解来推动问题的合理解决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