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Jul 02, 2024 14:13 PM

阿斯塔纳7月2日电7月2日,在赴阿斯塔纳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题为《同心笃行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仲夏之月,万物正盛。在这个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来第五次到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哈萨克斯坦灿烂独特的文化、辽阔壮美的风光、淳朴好客的人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亲身感受哈萨克斯坦的新发展新变化,同托卡耶夫总统共商两国合作大计,携手擘画中哈关系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蓝图。

2000多年前,张骞持节出使西域,叩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古丝绸之路推动了我们两个伟大民族的友好交往和交流互鉴。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32年前,中国成为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国家之一,两国关系重新扬帆起航。中哈友好交往史充分证明,两国关系发展符合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

11年前,我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哈萨克斯坦社会各界积极回应。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画卷就此展开,中哈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们相互支持、同舟共济,开辟了政治互信新高度。中哈关系实现了从全面战略伙伴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的跃升,并达成了构建世代友好、高度互信、休戚与共的中哈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始终尊重彼此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在面临洪水、疫情等灾难时互伸援手、鼎力相助,始终做彼此可以信赖、倚靠的坚强后盾。这种坚不可摧的信任和支持弥足珍贵,成为中哈合作最大的政治保障。

我们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创造了务实合作新佳绩。去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10亿美元。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札纳塔斯风电站、图尔古孙水电站、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等重大战略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中哈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营,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优质绿色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两国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西安陆港码头落成启用,“双西公路”、中欧班列畅通无阻,为两国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互帮互助、互学互鉴,掀起了人文交流新高潮。中哈成功签署互设文化中心协议,首次合拍电影《音乐家》。中国高校在哈萨克斯坦分校、鲁班工坊、中国传统医学中心等人文合作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互免签证让两国民众实现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去年两国人员往来近60万人次,今年前3个月已经超过20万人次,有望再创新高。地方合作蓬勃发展,友好省州市增至26对。广受中国患者尊敬和爱戴的眼科专家卡培拉别科夫、有着“熊猫侠”美誉的献血志愿者鲁斯兰、火遍大江南北的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等,成为新时代中哈友好的使者。

我们团结协作、共迎挑战,取得了国际协作新实效。中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立场相近,都主张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都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共同创建了中国-中亚机制,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组织框架内密切协调和配合,积极支持彼此提出的建设性国际合作倡议,坚决捍卫两国共同的战略、安全、发展利益。

展望未来,中哈合作大有可为,且必将大有作为。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同托卡耶夫总统一道,赓续传统友谊,深化全方位合作,就中哈关系未来作出新部署新规划,推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巩固相互支持的政治传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中方将继续同哈方以诚相待、以信相交,持续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沟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哈方维护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支持哈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哈方着眼国家发展繁荣采取的各项内外政策,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哈萨克斯坦内政。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这4个合作法宝,推动中哈关系行稳致远。

二是用好互利共赢的合作法宝。中哈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经济产业各具特色,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公正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政策深度对接,进一步向哈方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我们要深化经贸、产能、投资、能源矿产、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完善立体多元高效的互联互通格局。充分挖掘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合作潜力,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供应链,为两国合作增添更多新动能。

三是夯实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础。深化中哈友好是两国民心所向、民意所盼。我们要传承好这份友好情谊,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办好鲁班工坊、孔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培养更多中哈友好事业接班人。欢迎两国高校、智库、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合作科研,支持两国社会各界增进交流,鼓励两国更多地方省州市结好,不断深化教育、旅游、考古、艺术、媒体等领域合作,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四是因应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世界局势变乱交织,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既面临新威胁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新空间。中国人讲,危与机总是相辅相生,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中方愿同哈方携手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决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阵营对抗,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稳定性,作出更多中哈贡献。

我这次在哈萨克斯坦的另一项重要日程是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哈萨克斯坦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了该组织影响力,中方对此高度评价。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阿斯塔纳峰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凝聚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开辟组织合作新局面。

中国古语道,“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哈萨克民族讲,“五指成拳,万众一心”。中方愿同哈方在实现国家繁荣振兴的征程上携手努力、并肩前行,绘就两国合作新蓝图,续写中哈友好新篇章。

评论
养成俭朴之风,以学正风生活|精神|总书记
养成俭朴之风,以学正风生活|精神|总书记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指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

“一带一路”又添拉美朋友,中洪元首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关系|两国|一带
“一带一路”又添拉美朋友,中洪元首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关系|两国|一带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你的到来开启了中洪关系新的历史篇章,具有特殊而重要意义,我对你表示热烈欢迎。”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举行会谈时表示,中洪建交,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洪关系一定会行稳致远,驶向光明未来。两国当天签署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在诸多成果中,洪都拉斯表达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愿并同中方签订相关合作文件,此外,两国商谈自贸协定的工作也已开启。多名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建交不到三个月,洪方即表达了参加共建“一带

总书记念兹在兹,学习进行时丨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习近平|生态|总书记
总书记念兹在兹,学习进行时丨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习近平|生态|总书记

新华网记者潘子荻【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内蒙古生态保护问题,要求内蒙古自觉担负起“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与您一起学习感悟。2023年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这是6日上午,习近平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新华社记者鞠鹏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智慧灌溉“水到渠成”——走进河套灌区监测中心|灌区|智慧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智慧灌溉“水到渠成”——走进河套灌区监测中心|灌区|智慧

6月6日,习近平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的“几”字弯上,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七级灌排体系,灌溉面积1154万亩。2019年,内蒙古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当地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建成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该中心建有数字墙、大数据中心、数字沙盘等设施设备及调度应用系统,实现灌区当日水情通报、数据交换和用水计划传达,有效增强灌区科学调度管理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监制|申勇策划|史伟王鹏飞记者|杨紫童刘会民贾林

明日高考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手机|高考|考生
明日高考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手机|高考|考生

2023年全国高考将于明天开考,日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次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坚持以考生为本,紧密围绕“平安高考”工作目标,加强治安出行、食宿卫生、防暑降温、噪声治理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为残障考生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合理便利,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做好考试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对准备工作,确保高考平稳顺利举行。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一要认真阅读《考生须知》等,严格遵守考试规定,提前准备并携带好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二要关注本地发布的高考防疫信息,根据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