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看家本领?,总书记在上海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和AI大模型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4:22 AM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C919大型客机、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里,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展览包含7个板块,分别是基础研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开放创新、美好生活,展品体现了近10年来,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显示出上海有基础也有条件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走进展馆,许多“国之重器”及其模型就映入眼帘,它们都是科研和技术团队多年攻关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7年实现首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今年5月28日,C919顺利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约两小时后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飞机落地时,机舱里的乘客手持五星红旗,动情地唱起了《歌唱祖国》。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停机坪上的C919大型客机。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它总长约50米,起飞质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吨,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分为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资源舱4个舱段,舱体结构采用独特的“套娃式”设计方案。它全长17.88米,直径4.2米,发射质量约23吨,是我国迄今体积最大、发射质量最重的单体航天飞行器。

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由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历经8年科技攻关、5年设计建造。这艘国产邮轮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总吨位达到13.55万吨。船上有2125间客房,可容纳5246名乘客,配置4万平方米、高达16层的生活娱乐公共空间,堪称一座“海上城市”。今年11月4日,“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将于明年1月开启商业首航。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照片中,一张有人形机器人的照片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它通体黑色,闪着金属光泽,站在展厅里显得很酷炫。

据了解,它是由傅利叶智能公司研制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牛·米,步行速度为5公里/小时,能负重50公斤。

它还具有敏捷避障能力,能够在不平整、有坡度的地形上行走,抗外界冲击干扰。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介绍,GR-1之所以具备这种能力,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小脑”——在AI算法的支撑下,能完成MPC运动。

GR-1人形机器人具备快速行走能力。傅利叶智能提供

这款人形机器人采用电驱动技术,运动精确性较高。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的液压驱动技术相比,电驱动具备大规模量产优势,在能耗方面也有优势。

在顾捷看来,运动能力是未来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傅利叶智能已有8年技术积累。在研发医用外骨骼机器人过程中,公司掌握了传感器、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执行器、仿生机械结构等底层技术,尤其在执行器关节领域具备了核心优势。对机器人来说,执行器是确保其灵活行动和有效执行任务的关键,它决定了机器人在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时的力量、稳定性、负载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系列,GR-1具备了颇为强大的运动能力。

GR-1人形机器人在快速行走。傅利叶智能提供

“这款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很强,‘小脑’发达。有了AI‘大脑’后,就有望实现具身智能。”顾捷说的机器人“大脑”,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公司正在与一些有大模型构建能力的科研团队合作,针对专用场景需求进行机器人功能开发。他所说的“具身智能”,是指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智能、更自然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

根据计划,人形机器人会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应用,因为傅利叶智能在康复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运动能力很强的人形机器人有望从事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设施巡检、抢险救灾等各种工作。由于“大脑”发达,它们能理解自然语言指令,与人类很好地沟通;由于体型接近人类,它们视野开阔、会用工具,在很多场景下将成为人的替身。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否发达,取决于大模型的智能水平。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展示了“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气象预报大模型“风乌”和感知决策一体化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其中,“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包括国内首个支持长语境的多语言千亿参数大模型“书生·浦语”、首个支持开放世界百万语义标签理解的多模态大模型、首个城市级三维空间大模型“天际”。

“书生·浦语”的参数量高达1230亿,由包含23000亿token的高质量语料训练而成。它掌握多种语言,具备理解长输入文字、展开复杂推理、进行长时间多轮对话的能力;可通过表格和图表等方式,汇总与呈现复杂信息;在多个主流评测集中,表现出优越的综合性能;具备较强的数值计算、函数运算、方程求解等数理能力。它的安全与对齐能力也很强,能可靠地遵循人类指令,在收到包含错误价值观的指令后可以准确指出、予以纠正。

“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我们为产业生态提供基座和支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开源建设和关键领域应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教授介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已发布国际首个贯穿数据、训练、评测等环节的全链条大模型开源工具体系,不仅开源了大模型基座,还开源了研发大模型的整条工具链,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发挥出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生态创新服务的价值。

这家新型研发机构还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10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采集多知识、多模态、标准化的高质量语料数据。目前,包含文本、图文、视频三类数据集的多模态预训练语料“书生·万卷”已开源,数据总量超过2TB,旨在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中文语料,孕育出更多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大模型应用。


有什么看家本领?,总书记在上海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和AI大模型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总书记在上海看了哪些国产医疗“重器”?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在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里,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多件医疗“重器”。它们都是上海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的成果,通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自主创新,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质子治疗精确杀死肿瘤质子治疗是世界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手段之一,被称为“肿瘤定向爆破神器”。质子能在肿瘤组织处集中释放杀伤剂量,随后能量迅速回落归零,做到即停即止,从而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与传统放疗手段相比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通用AI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

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和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的问世,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前沿科技的一条热门赛道。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研发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亮相,引起业内关注。通用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研发负责人蒋志勇博士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已发布的多款人形机器人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范围内,彼此差距不大,都离可商用的通用智能服务还有较长距离。未来,国内企业要继续开展技术积累和人才投入,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量”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新院士“素描”|沈维孝的微笑

“有一种数学家,下棋也很缜密,我是属于另一种,下棋一塌糊涂。”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沈维孝说完,自己也笑了。48岁的沈维孝爱笑,再加上名字与“微笑”谐音,他在学生中有个昵称:“微笑”老师。11月23日,这位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中,亦不时在微笑。【自信的微笑】学习数学,兴趣和天赋哪个重要?沈维孝的回答是,两者缺一不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沈维孝,5岁读书,16岁上大学,参加初中和高中数学联赛,分别拿过安徽省一等奖。那时没有什么培训班,数学老师从城里给他带回一本辅导书,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国内企业研发汽车芯片有多难?专家建议加快制定质量可靠性标准

“2021年汽车芯片紧缺时,工信部领导召集汽车、半导体两个行业的专家开会,会上他问我们:‘芯荒’过去后,两个行业还会一起讨论汽车芯片吗?”昨天举行的“科创中国”第二届汽车芯片百人论坛上,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卢万成在演讲中回忆。的确,那次“芯荒”引发了国人对汽车芯片产业的关注。两年后的今天,汽车和芯片行业的专家相聚一堂,继续探讨这个重要问题。布局建设汽车芯片闭环生态链作为第六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本届论坛聚焦汽车芯片产业链和前沿发展方向,旨在集聚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吸引汽车和集成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上海强化“全过程创新”,“先投后股”推动激光器核心技术突破

今年初,董永军博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出任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这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到南京创立了光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激光晶体材料等产品。回上海二次创业的缘起,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聘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激光晶体材料”项目。实施这个前沿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单位,就是芯飞睿公司。这家落户宝山区的初创企业是“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芯飞睿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持股90%,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持股平台持股10%;上海长三院与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