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如何赋能这些科创企业?,从一间小实验室发展成为汽车领域全球第二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1:54 PM

“我们从一家小小的实验室,发展成为汽车领域亚太地区第一名、全球第二名。过程中,中科创达深度参与、见证并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创新分论坛上,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总裁耿增强动情地说。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让一批创新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会企业、机构代表纷纷建言,面向未来,上海自贸区要继续做强创新引擎、增强策源功能、优化创新生态、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他们表示,将围绕产业提升、创新体系构建作出积极贡献,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要积极拥抱全球

“2011年到2014年,我担任中国区负责人,经常到上海,亲眼看见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看到很多企业受惠于自贸区带来的发展机遇。”香港太古集团有限公司主席白德利说。

中科创达就是其中一家代表性企业。耿增强在张江科学会堂进行主题演讲时,远在深圳的国际物联网展上,中科创达携智能硬件解决方案、智能行业解决方案等最新成果亮相,并正式推出了魔方大脑和魔方套件两款全新大模型产品,获得行业广泛关注。

“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把汽车座舱的智能化体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赢得了大众、宝马等国际车企的认可。”耿增强说,“现在,全球累计已有4000万辆汽车采用了我们的技术,涵盖超过40个品牌。”

他认为,科技创新是中科创达的核心竞争力,“而深度的技术创新一定不是孤立的创新,是要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了保持、扩大这方面的竞争优势,中科创达于2016年并购了两家3D引擎技术和视觉算法领域的欧洲企业,还与两家全球领先的芯片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

此外,为了让技术及时推广到市场,中科创达还与大众、江淮等三家车企成立了合资公司,从设计阶段就共同协作,确保技术尽早应用到新产品中。

“可见,无论是科创研发还是技术转化,都不能闭起门来,而是要积极拥抱全球,引进国际人才、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客户。”耿增强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在这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协同集聚、对标国际规则等方面,这恰恰与中科创达在操作系统方面的技术优势、构建成熟的芯片合作生态、量产能力相匹配,能为企业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非常好的环境。

近来,中科创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投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全球研发总部,初始投资超10亿元,研发团队超1000人。耿增强透露,公司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将以临港新片区的地标滴水湖命名。

制度创新支撑科技创新

中微半导体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陶珩认为,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自贸区通过专项政策,给予中微半导体十多项项目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帮助中微半导体提升了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十年间,我们一直保持了高于35%的平均年增长率,去年营收达到了47.4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下滑超过20%的形势下,中微半导体营收依然有28%的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公司还持续加强产品研发,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4.6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达18%,同比去年增加33%。”陶珩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中微及半导体相关企业构建的良好发展环境是我们能实现高速稳定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位于临港新片区产业化基地的投产,公司将继续保持营收增长的趋势。”

GE燃气发电中国总裁许欣深有同感。跨国工业巨头GE是最早进入中国并在上海发展的外资企业之一,也早早看到了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吸引力。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不到一年,就涌入了1245户外资企业,是先前同期的8.6倍。也正是在这一年,GE全球运营亚太中心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户,体现了GE公司立足上海自贸区、服务亚太的战略构想。

落户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与服务甚至超出了GE公司的预期。许欣说,GE充分享受了自贸试验区在资金、人才、土地、信息等方面的政策红利,自贸区的各职能部门还主动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在营运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多次现场办公,推动问题解决。

“中国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市场、能源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和重要的采购基地,也是GE能源长期扎根、承诺深耕的市场。”许欣表示,自贸区的创新环节让GE坚定在华投资的信心,“即使在大环境较为艰难的2022年上半年,我们仍然决定在张江扩大业务范围,并注资12亿人民币。张江片区管委会以‘自贸区速度’,帮助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加班加点及时办妥所有手续,确保新业务正常运营。今年上半年,GE又把公司升级为投资型公司。”

在“双碳”背景下,许欣期待能利用好上海在低碳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在自贸区的便利环境和政策支持下,与本地企业和园区达成进一步的密切合作,为上海低碳发展贡献力量,“希望上海自贸区能继续为企业搭建技术交流的平台,支持企业持续创新,落地更多的技术示范项目,给予在本地扎根的外资企业更多动力。”

改革科技体制,创新驱动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方面的竞争。”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说,“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的范式越来越复杂,制造业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粗放式或资源型驱动已经没有优势。我们需要深入改革科技体制,用创新驱动发展。”

谭瑞琮建议,上海自贸试验区要从四个维度深入实施国家战略,“制度层面,我们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经费方面,我们要不断提升科技投入的效果,来激活创新活力。第三,要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营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4链融合。最后,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比较优势。”

在这些维度,上海自贸试验区过去十年已经做了不少深度探索,包括创新生物医药跨境研发监管模式,试点血液制品、微生物等特殊物品入境监管便利化改革,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平台;在绿色金融、新型研发机构、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出台浦东新区法规;建设浦东国际人才港,设立国家级移民政策研究基地、实践基地,推动海外人才工作和通行便利化。

新发展阶段,谭瑞琮认为,上海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为抓手,带动江苏、浙江、安徽雄厚的产业基础,让科创资源和产业基础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承担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角色,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协同攻关突破重大技术。

“为此,我们首先要打通从科研到产业的桥梁,让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与产业界有效链接,使高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谭瑞琮说,“还要把全球的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技术、项目落户到上海和长三角。”

未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建立集创新资源、技术需求和研发载体为一体,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谭瑞琮透露,将在长三角建立100个研究所,持续提供技术供给;与全球和国内各100家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资金池形式挖掘项目,开展创新人才的引育工作;和1000家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梳理企业需求,对接全球技术成果,让企业在创新中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带动中国稀有贵金属产业升级,铂族贵金属应用科技研究院在上海临港成立铂族|贵金属|研究院
带动中国稀有贵金属产业升级,铂族贵金属应用科技研究院在上海临港成立铂族|贵金属|研究院

6月28日,第三届“上海铂金周”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之际,铂族贵金属行业年度盛会——PPMC高峰论坛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国贸中心开幕,吸引了英美资源、世界铂金投资协会、英国金属聚焦公司、广东南方黄金研究院等30多家贵金属行业代表性企业、大学、协会及专家参加。上海临港铂族贵金属应用科技研究院同步揭牌成立。未来,研究院将探索打造成为覆盖铂族贵金属全产业链的国际性科创平台,进一步集聚国内外科研院校的力量、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队伍、集聚顶级的科研领军人才,为行业企业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并成为临港新片

​新迁入企业一直无法为员工交社保?金山打造为企业群众办事的“兜底”窗口女士|反映|企业
​新迁入企业一直无法为员工交社保?金山打造为企业群众办事的“兜底”窗口女士|反映|企业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我本来急死了,就来试试看,没想到,你们真帮我办好了!”说这话的,是到金山区医保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寻求帮助的市民何女士。据了解,今年5月,何女士急于将个人医保转移至外省市。因为,按照上海市转移接续办理的操作流程,在养老保险转移至外省市后的次月才能转移医疗保险。但当时,何女士的原单位刚刚才为其转移养老保险,而何女士若要在外省市继续缴费,必须在5月办理完医疗保险转移手续,否则将影响其后续医保和社保的正常使用。金山区医保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立刻联系金山区社保中心

​一项改造让企业运营绩效提升20%…沪郊山阳镇加快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合作项目|协议。这一|企业
​一项改造让企业运营绩效提升20%…沪郊山阳镇加快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合作项目|协议。这一|企业

近日,在金山区山阳镇,圣东尼针织机器有限公司与清智同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清智同联将为圣东尼这个传统针织机器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工厂改造。这一合作项目,也将为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标杆示范。据了解,成立于2005年的圣东尼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设计、开发、生产、组装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等,属于典型的传统纺织制造企业。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拥抱智能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山阳镇在获悉企业诉求后,主动牵线搭桥,联系到位于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的清智同联,促成双方合作。此次智能工厂改造完成后,企业在

背后还有这些讲究,上海这些社区食堂让人念念不忘?好吃不贵是王道居民|社区|食堂
背后还有这些讲究,上海这些社区食堂让人念念不忘?好吃不贵是王道居民|社区|食堂

近日,位于徐汇区虹梅街道的古美东兰社区长者食堂开启了试运营,3元一碗的上海青、9元一只浓油赤酱的本帮酱鸭腿、10元一碗的鹌鹑蛋红烧肉……实惠的价格和菜量让这个可容纳64人堂食的社区食堂很快收获居民中的高人气,而人工收费与智能结算并举的付款方式,也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了购餐便捷。在徐汇区,像这样的社区长者食堂目前已有27家,全区老年人助餐场所则达到了142家,每天总供给能力约2万客餐食。近年来,徐汇区不断完善助餐服务体系,通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将社区食堂嵌入居民家门口的“生活盒子”,形成覆盖全区

​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公司…各类金融资源正快速向“大零号湾”集聚产业|海通|保险公司
​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公司…各类金融资源正快速向“大零号湾”集聚产业|海通|保险公司

6月12日,海通证券第一家在大学社区设立的创新网点——上海闵行区沪闵路证券营业部正式开业,积极助力“大零号湾”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在现场,海通证券与内蒙古伊泰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上海海通伊泰一期基金也正式揭牌。开业庆典上,闵行区政府还与海通证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海通证券将在产业合作发展、上市企业培育、金融服务提升、党建联建及人才交流、论坛活动组织及招商引资合作等方面与闵行区开展更紧密、更深入、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据悉,为加速培育科创金融生态,闵行已在“大零号湾”举办40余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