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创新大赛展现青少年改变生活的热情,鼓励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金点子”

发布时间:Apr 24, 2024 04:45 AM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你做这项问卷,有没有经过前期的调查?”“你的这个创意,希望能改变谁的生活?”

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热闹的随机问答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第39届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交大、同济、华师大、中科院、上科大等单位的48名专家学者担任终评评委,对参赛学生的科技创意随机进行提问,学生即兴答辩,最终评选出优秀获奖作品。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初评选出309个项目入围终评,共有385名学生参加了大赛终评展示活动。

大赛内容包括竞赛和展评两大系列,共5个活动板块。竞赛系列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创意”和“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三个板块。展评系列包括“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2个板块。此外,本届大赛特别设立了“美丽浦东生态创想”生态环保作品专项,对大赛中有关生态环保主题的申报项目将进行专项评选。

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区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旨在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本届大赛在经过校级和区级审核后,共收到正式申报项目2895项。其中,个人项目2544项,集体项目351项,共有参赛师生3411人,参赛单位760校次。

大赛经初评共选出309个项目进入大赛终评,来自103所学校的385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终评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7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108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15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60项以及生态环保专项评选54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特设“美丽浦东生态创想”生态环保专项,各学校踊跃参与,共收到了357项生态环保作品。比赛让每一位青少年都有机会发挥创意,参与环保创新,为美丽浦东贡献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来自上海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的乐源、乐烁姐弟俩和同学鞠依霖设计了一款“可折叠GPA定位智能化救助三防老年人助行车”。这款助行车可以防跌倒、防意外、防走失,三个小伙伴给家里老人普通的助行车安装了GPS定位,远程呼救电话,高分贝报警照明和夜光警示带等安全装置。“最初的创意来自于我们的外公。老人家觉得一般的助行车不方便收纳,不愿意用,我们就在一起讨论,是不是把车变成可折叠,然后又想着把另外的功能都加到这辆车上,让老人可以一键求助,方便出行,”乐源说,来自于生活的发明创造不但不难,反而会让自己“灵感闪现”,“能给外公带来方便就很开心。”

设计一辆可以充电的共享单车,上海市致远中学的邓博睿的创意灵感来自于自己的妈妈。“我妈妈每天要骑共享单车去地铁站,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天五六公里的路,她要骑20多分钟,”邓博睿说,所以自己想着能否给共享单车接个无线充电器,那么妈妈以后如果能使用电动的共享单车,就能方便省力很多。他的小创意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专家也给他了一点小建议:“如果能给自行车按个太阳能板,用这样的充电方式,是不是更环保更方便?”邓博睿很开心地说:“我能得到专家老师的肯定,还能得到他们的专业指导,真是太幸运了。”

大赛终评除书面评审外,还进行了交互性较强的问辩活动。在答辩过程中,参赛学生结合展板内容、作品实物、原始记录等相关材料向专家评委介绍自己的创新成果并进行现场答辩。同时,参加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终评的学生,还进行现场技能测试环节,进一步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现场参赛学生面对学识渊博的专家提问,有的非常冷静,有的稍显紧张,有的还能带点小幽默进行答辩和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薛红老师是这次终评活动的评委。她在每个作品前仔细倾听小参赛者们的课题,聆听他们的创意来源,并且细心指导孩子们如何规范地撰写小论文。“我参加这个大赛已有五六年了,感觉这样评委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流的形式非常好,”薛红说,虽然孩子们的课题有些还略显稚嫩,但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需要鼓励的,“他们用自己的调查研究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以一种社会参与者的视角来观察,非常真实。”薛红说,评委不仅仅只是打分者,在这样的青少年创新大赛上,鼓励孩子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帮助他们成长尤其重要。

本届大赛不仅项目多、质量高、规模大,同时把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大赛也为浦东学校师生搭建了一个科创教育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了青少年优秀创新成果,有效检阅了青少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达到了进一步营造崇尚科技、科技创新和科创教育的良好氛围。


这场创新大赛展现青少年改变生活的热情,鼓励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金点子”
上个月刚刚更名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这部上海原创大师剧走进清华北大连演三场
上个月刚刚更名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这部上海原创大师剧走进清华北大连演三场

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12月4日晚和今天,上海师生带着青春版原创话剧《立场》走进清华大学,连演两场,引发大小观众共鸣。明天,还将在北京大学演出一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一个月前,专业版原创大型话剧《雷经天》更名为《立场》,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收获好评,也为此次青春版话剧巡演揭开序幕。清华以及附校学生观演。“在国家宪法日的当天,再次演出对我们来说十分有意义,我们会永远铭记的誓言。”饰演雷经天的华政传播学院杜永强同学说。据悉,在清华北大献演的这部律政题材话剧,由华东政法大学出品,全部由华政在校学生

外面像虫?陈默等名师更多把“板子打在家长身上”,家里像龙,“疫情宝宝”
外面像虫?陈默等名师更多把“板子打在家长身上”,家里像龙,“疫情宝宝”

你是不是也发现,不少孩子家里家外两个样:在家里,像一条龙,活灵活现;在外面,像一条虫,畏手畏脚?有人说,这是最近3年出生的“疫情宝宝”身上存在的一种社交焦虑。果真如此吗?日前,在闵行七宝皇都邻里中心的协“童”成长主题课程上,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前秘书长陈默,与听课家长们分享如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这一话题,犀利幽默,一针见血。陈默开课。“孩子在家非常外向,在外害怕社交?”陈默老师提醒家长,切勿在家庭中过分关注、保护孩子。应当善用“家务劳动

怎样保护“儿童的100种语言”不被偷走99种?,花生防过敏与泥巴抵抗力
怎样保护“儿童的100种语言”不被偷走99种?,花生防过敏与泥巴抵抗力

11月25日,中国上海。有这么两本中译书,引发教育人士热议。一本是《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另一本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莉亚经验》。幼儿园“书法”。【花生过敏形成“悖论”】对于《娇惯的心灵》,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援引了书中的一个“花生过敏”的数据案例:在美国,从1990年代开始,因为担心突发花生过敏症,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对花生“敬而远之”,把花生以及其他花生制品拒之门外;然而,到了21世纪,全美儿童对花生过敏的人群比例从每千人仅4人,上升到每千人达14人。事与愿违

这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参展规模和人数再创新高,展现家门口好学校
这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参展规模和人数再创新高,展现家门口好学校

2023第20届上海教育博览会近日收官。2023第20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总结会上最新数据显示:在9月15日至9月17日的线下展期间,教博会共吸引11.5万人来到现场参加各项展示及互动活动,另有226万人次通过上海教博会小程序线上“参观”了本届教博会。上海教育影响力电子地图的浏览量超过35万人次,上海教育大直播总浏览量超过836万人次。为期一个多月的线上展规模和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2023第20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以“共创一流城市教育共筑教育强国梦想”为主题

全家参加馆内夜场音乐会,来自上海航天系统,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观众是她夜场|我的祖国|系统
全家参加馆内夜场音乐会,来自上海航天系统,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观众是她夜场|我的祖国|系统

今年暑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入馆观众流量节节攀升,7月日均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1日晚,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黄静与家人步入馆内,幸运地成为钱学森图书馆第200万名入馆观众。当晚,黄静一家报名了在钱馆举行的“越夜越动听——我和我的祖国”夜场音乐会活动。为了让家人能在演出前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杰出成就有所了解,她特地提前半小时到馆,准备仔细参观馆内“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基本陈展。令她惊喜的是,钱学森图书馆为黄静准备了第200万名观众荣誉证书,以及钱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