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0:41 PM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总书记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谋划了新蓝图,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东北的振兴发展。总书记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大家深受鼓舞。“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正在加紧推进,新卫星正在进行发射前的准备;辽宁大连最新一代节能环保型集装箱船正在进行航前调试;黑龙江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把握新机遇,大家正忙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与投资处副处长雷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我们要把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常态化举措,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引领带动全省工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研究员王高文: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与决心,长光卫星已初步建成以“吉林一号”为核心的航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辐射上下游企业近700家。未来我们将在卫星批量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继续深耕,为东北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中国船舶大连造船新一代节能环保型16000箱船项目经理孙新: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战略支撑作用,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北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大家正围绕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做文章。在辽宁沈阳中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在内蒙古,当地依托风光资源,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规模超1.6亿千瓦,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吉林,沿松花江的29个文旅项目正加紧建设,当地利用生态资源和冰雪经济,不断将“冷资源”打造成为“热产业”。


“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冰雪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贾鑫:吉林省牢固树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目前我们已建成75座滑雪场,拥有319条雪道,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规模达到了12万人次。下一步我们还将深挖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委书记郭忠孝:我们将紧紧抓住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坚持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东北重振雄风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国家电投内蒙古霍林河循环经济负责人赵晋宇:习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我们项目每年可发清洁电量35亿千瓦时左右,节约标煤100万吨左右。我们将“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秋天的东北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再过20多天,黑龙江的水稻将迎来收获。今年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亿亩,力争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辽宁盘锦160多万亩水稻即将丰收,蟹稻共作的绿色种养模式,让农民既丰产又丰收。

辽宁省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文强: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这是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要求。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提升耕地质量,将盘锦19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水稻种植户丁会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讲话给我们农民鼓足了干劲。我们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水平和效率,多打粮、打好粮,用粮食的丰产丰收提供东北振兴的基础保障。


“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快开放,在内蒙古,今年前八个月,经满洲里铁路口岸开行中欧班列3300列,同比增长6.08%;在黑龙江黑河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主体建设已接近尾声,未来,这里将为跨境电商运营、仓储物流等提供便利。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燕:未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更好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

满洲里海关所属满洲里车站海关关长雷建军:共建“一带一路”东通道,全面保障能源、资源、粮食、化肥等重要商品高效通关,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见行动、见实效。


“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大家表示,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相信在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吉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凝心铸魂,特别是要利用好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增强我们发展的信心,提振我们振兴的精神。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尚鹏: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把握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展宝贵机遇,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异的成绩助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冷资源”变“热产业”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新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李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东北全面振兴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更好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奋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微视频|火热的青春精神|思想|青春
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微视频|火热的青春精神|思想|青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组织广大青年学子用“青言微语”解读思想理论、感悟精神伟力,为奋进新征程凝聚青春力量。【本期金句】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本期领学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吕倩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自成

乌部长称“难以置信”,外媒:基辅近半防空洞不能用时间|检查|基辅
乌部长称“难以置信”,外媒:基辅近半防空洞不能用时间|检查|基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5日报道,乌克兰政府展开的初步检查显示,首都基辅的防空洞中有近半关闭或未达使用标准。乌克兰战略工业部长卡梅申称,这令人“难以置信”。报道称,卡梅申当地时间6月4日称,当局在检查首日走访的1078个防空设施中,有359个未准备就绪、122个上了锁,仅597个能够使用。他在社交媒体“电报”上说:“只有一半开放与准备就绪,这个事实令我难以置信。我们和基辅市长有选择地对奥博隆区的防空洞进行检查时,绝大多数的防空洞都是关闭的。”报道称,卡梅申说,这项检查工作会持续进行。6月1日,

台媒密集关注“香会”:涉台问题、中美防长致辞是焦点中国|国防部长|香会
台媒密集关注“香会”:涉台问题、中美防长致辞是焦点中国|国防部长|香会

2023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今天将在新加坡闭幕,包括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等40多个国家防务部门的代表和学者等出席这次对话会,就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探讨。中美防长的致辞与在大会上的动向引起各方关注,台湾媒体将焦点都置于台海问题。台媒密集关注“香会”多家台媒持续报道本次“香会”,台湾《联合报》重点关注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发表题为“中国的新安全倡议”的演讲。文章引述演讲内容强调,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不会有丝毫迟疑,不畏惧任何对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将坚决维护

美国装啥委屈?,【侠客岛|解局】中美防长没见成请求。美方|中美|美国
美国装啥委屈?,【侠客岛|解局】中美防长没见成请求。美方|中美|美国

美国又“受委屈”了。最近,美国防部四处诉苦,说中方拒绝了美方提出的中美防长会晤请求。美媒随后帮腔,称美方为确保此次会晤做了数周努力,巴拉巴拉……乍一听,似乎是中国不给美国机会和面子,可鉴于“诉苦”的是美国,事情就得琢磨琢磨了。美国防长奥斯汀一眼下,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正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应邀出席。美方提议的“中美防长会晤”,就是想让美防长奥斯汀与李尚福在新加坡碰面。本来,新任中国防长的“香会”首秀备受关注。可中方这边还没说啥,美国先硬蹭了一波热度——5月30日,美国防

四问美债危机观察|新华社|危机
四问美债危机观察|新华社|危机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美国国会参议院1日投票通过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递交总统拜登签字后即可生效。虽然本轮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暂告缓解,但外界愈发质疑美国巨额债务的形成根源、资金流向、可持续性和巨大风险。这些问题与美元霸权、美国党争、美国弊政等问题叠加交织,成为威胁全球经济和金融安全的“灰犀牛”。资不抵债、寅吃卯粮、大而不能倒、祸延全球……针对外界高度关注的美债危机四大疑问,新华社记者追根溯源,理清来龙去脉。6月1日,行人从美国纽约的“国债钟”前走过。“国债钟”是一个大型计数器,它实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