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1:24 PM

“张又兰,下来唱歌!”

在宝山区大场镇的一幢三层带小院的农民房里,传来一阵高亢悠扬的歌声。三位五十岁上下的苗族女人梁苗讲、唐爱欣、张腰往,挤在一楼一间七八平方米的“鞋盒”般的房间,唱起苗歌飞歌《春之歌》。

在故乡,飞歌可以飞过山头,唱给山那边的人听。在上海,她们的飞歌能飞过高楼大厦吗?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阿姨们排练的房间,是梁苗讲和丈夫在上海的“家”。进门就是一张高低床,她和丈夫睡下层,上层的杂物堆成小山,床边的过道,只能容一人经过。

包好头巾的张又兰从楼上下来,钻进屋子,找一张小凳子坐下,融入歌声里。

阿姨们在狭小的出租屋里练歌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这些苗族阿姨都来自贵州黔东南凯里市凯棠镇。她们靠老乡“一带一”来到上海,在商场、地铁、写字楼做保洁阿姨。2019年,记者在陆家嘴的震旦博物馆听了这些阿姨的一场小型音乐会。几年过去了,阿姨们大都还在上海,但不少换了工作的地方。

杨梅如今在南京路步行街的一个商场上班。公司要她办健康证,她一早出门,但因为不识字,总是迷路。“在家乡,我所有的山都认得,但在上海容易走丢,不敢出门。”杨梅说。兜兜转转,健康证没办成,杨梅匆匆赶回来,额头上都是汗。

这一天,对杨梅来说,有一件比健康证更重要的事——她们五个姐妹要在淮海中路办一场音乐工作坊,把故乡的歌唱给异乡人听。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阿姨们在狭小的出租屋里练歌

高楼大厦间,何处放歌

“有酒必有人,有人必有歌。”这是苗族人的规矩。他们祖祖辈辈以苗歌讲述生活,男男女女以唱歌为乐。谈恋爱的时候唱情歌,结婚后唱酒歌,人到中年了,就聚在一起唱相约歌。高兴了唱,不高兴了也唱,去亲朋好友家“走客”,别的礼物不必带,至少得有精心准备的“歌礼”。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可来上海后,高楼大厦间,这群天天都要唱歌的苗族阿姨生活有了变化。一来,她们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少有闲暇。二来,上班的时候唱歌可能会被投诉,下班回家唱,又怕影响邻居休息。有时,为了能一起唱歌,她们晚上9点下班后,相约在地铁站碰头,下地铁后一路唱着苗歌回家。

出租屋一隅

“像今天这样,大家聚在一起唱歌,一年可能就一两回,像过节一样。”52岁的张又兰笑着说。一踏进她的房间,她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抱出一桶甜酒,笑着说:“我自己酿的,这个好喝!”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苗族女人吃苦耐劳,阿姨们在上海几乎从不请假。请假要扣钱,舍不得,节假日上班有三倍工资,更舍不得。但为了这场音乐会,五个人都各自请好假。练了几首歌,她们就聚在小院里,借着天光化妆。

院子不大,分两个区域,有雨棚的狭长区域,是公用厨房,摆满了锅碗瓢盆。露天的部分晒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一旁垂下几根葡萄藤。

阿姨们在院里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能在上海找到一份日薪两百元的工作,一个月租五六百元的小房间,一方公用的小院,张又兰觉得很满足。她介绍,光从她们村寨来上海做保洁的,就超过200人。他们大都聚居在这片区域,大场镇的这个小区里,就住了十几户人家。

在院子里给阿姨们化妆的是她们的朋友“小熊”——今年27岁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人类学专业博士生熊曼谕。2019年,熊曼谕在M50创意园认识了梁苗讲,在苏州河边,她看着梁苗讲打开手机里的“全民K歌”软件,唱起一首飞歌:

“我的这一生,像水一样流,一直漂啊漂,白活了一生。”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梁苗讲在绣花

熊曼谕被这歌声震撼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城市里听到人唱‘飞歌’,高亢如呼喊一般。她的眼神从手机屏幕移向远处的河面,那个时刻,我仿佛听不到汽车的轰鸣、嘈杂的雨滴,只有她高亢澄亮的歌声。”

从那时起,熊曼谕就萌生一个想法:让阿姨们有个舞台可以唱歌,让这座城市里更多人听到她们的歌声。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熊曼谕在院里给阿姨们化妆

为上海写的歌

化好妆,阿姨们出发去淮海中路。一路上,张腰往总在问:这是哪儿?这是哪儿?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来上海好几年了,但张腰往的生活,每天都是出租屋和公司两点一线。跟家里人说起上海,她总提东方明珠,但她从没登上去过。车开了20分钟,她有点晕车,小声地问:到了吗?还有多久?

阿姨们拿着行李箱赶往演出地

目的地到了,是淮海中路的一个共享办公空间PaperShanghai。阿姨们从行李箱里拿出珍藏的红色节日盛装,衣服上复杂的纹样是她们自己绣的,一年才能绣出一件。头上和身上层层叠叠的贵重银饰,用塑料布和纸里三层外三层包着。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阿姨们穿上盛装

演出前一阵暴雨,并未阻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这群苗族阿姨唱歌。5首歌里,有3首都是杨梅自己编的歌词,她是村寨里远近闻名的编歌好手。

2020年暑假,熊曼谕曾搬到大场镇,跟阿姨们在同一个小区租住了近两个月,做田野调查,她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只有跟她们住在一起,才能知道她们在上海真实的生活,才知道她们如何歌唱。”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熊曼谕为杨梅化妆

有一次,杨梅的小女儿就要生产了。考虑到请假怕丢工作,而且从上海往返一趟凯棠至少要4天,来回车票也是一笔开销,犹豫再三后,她放弃了回家的念头。

但她编了一首《生小孩满月歌》,连同一个2000元的红包发给女儿。“我听到水流,知道你的小孩要出生了。你看村里的景色,竹子知道什么时候从地里生长出来,鱼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你的小孩到了时间自然就会出生……”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阿姨们在PaperShanghai

歌如同一根纽带,把这些苗族阿姨和她们的故乡、亲人、朋友联系在一起,也与上海联系在一起。

来上海之初,杨梅编过一些跟上海有关的歌。其中一首歌,名叫《在上海打工》:“来到上海场,去扫地也行。得到些银两,去培养后生。心干意也绝,咱别再操心。随它怎么样,别再想那些。想多招人讽,淡如刷锅水。倒入屋后沟,鸭子也不喝。”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阿姨们身上的红色跟墙上的抽象画很搭

几年后,杨梅又编了一些跟上海有关的歌。淮海中路上的这场音乐工作坊,第一首歌就是她编的《上海城市好地方》:“上海城市好地方,城市风景相当美;房屋起在上海滩,百层楼上住人家;城围像龙一个样,两头若像龙骨身……”

音乐工作坊上,大家给杨梅过了54岁生日,在场所有人为她唱起生日歌。杨梅笑得很开心,她说自己在家乡也从没庆贺过生日,在上海却有这么多人给她过生日。“上海好啊,上海有钱赚,还有这么多人听我们唱苗歌。”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为杨梅过生日

虽然上海的大门为杨梅打开了,但她还是惦念着家乡,惦念着天天唱歌的生活,惦念着节日里一起看“牛打架”。她的大儿子和女儿这几年先后结婚生子,只有小儿子还在读书。“我想再在上海干两年,等小儿子结婚了,我就回家。”

把歌“种”下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音乐工作坊现场的观众,大都是在上海工作的年轻白领,阿姨们特地选了一首情歌《朋友呀老朋友们》唱给大家听。她们拿出事先准备的玫瑰花道具,跳起自己编的舞。

阿姨们唱起《春之歌》

“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苗族年轻人已经不会唱情歌了,所以这群苗族阿姨依旧是唱情歌的主力军。但是不同的是,他们通过手机,通过QQ群、微信群来和五湖四海的朋友对歌。”熊曼谕说。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从2019年至今,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义工团队的帮助下,这群苗族阿姨已在上海举行4次音乐工作坊。她们的听众不再仅限于手机屏幕对面的亲人和朋友,而是变成跟她们一起生活在上海的人。

现场观众

这些听众或许曾在商场、地铁、写字楼与他们擦肩而过,但未曾留意过她们来自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音乐工作坊现场,观众席里坐着来自英国的ElisaHarca。她是这场小型音乐会主办方的创始人兼CEO,已在上海工作12年。

ElisaHarca与苗族阿姨们在一起.

ElisaHarca发现,她跟这些苗族阿姨的一个共同点——都会迷路。“但我热爱上海,这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空间。”Elisa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打破边界,把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让世界了解一个多元的上海,一个多元的中国。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阿姨请工作人员为她们拍合影

阿姨们还在工作坊现场教观众用苗语唱起了《春之歌》。熊曼谕先教大家学苗语发音,阿姨们再教大家曲调。两三遍之后,竟全场合唱起来。

“没有歌唱的生活是野蛮的。”熊曼谕的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萧梅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对于苗族阿姨来讲,歌就是存在的家。她们的人生如水一样漂泊,在大城市挣钱,挣钱回去盖房子,给孩子读书。但对她们来说,有歌就有家,就可以安放自己。”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萧梅和她的学生熊曼谕

萧梅提到苗族人的一个概念“丢歌”,就是把歌种下去,让歌里的故事和情感流转起来,被所有唱歌的人、听歌的人共享,这样,他们的歌就会不断生长。

“音乐的含义是丰厚的,不只是台上人唱,台下人听。唱歌的人、听歌的人、对歌的人,要一起把歌种下去,就像种一颗种子。这些歌的种子,会在这座城市里生根发芽,唤起我们自己的歌,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家园。”萧梅说。


上海之歌②|苗族保洁阿姨在上海:有歌就有家

音乐工作坊现场

工作坊结束,雨也停了,没唱够的阿姨们,又唱起一首酒歌,欢送宾客。

将一生献给革命,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兴办女学、留学法国、江城遇害资助|向警予|江城
将一生献给革命,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兴办女学、留学法国、江城遇害资助|向警予|江城

7月4日、5日,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现代楚剧《向警予》将亮相宛平剧院。该剧通过姐妹情、同志情、夫妻情、母子情等感人肺腑的情节,展现向警予崇高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对人生价值和生命内涵思索。上海站巡演时,《向警予》将参加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2019年,武汉楚剧院打造《向警予》,截取向警予兴办女学抗逆流、留学法国寻真理到监委重任勇担当、一腔热血洒江城等惊心动魄的片段,反映向警予追求理想、忠于信仰、捍卫民众利益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再现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生命历程

首次引入“大世界新青年说”,上海大世界进入夜嗨2.0阶段上海大世界|剧场|青年
首次引入“大世界新青年说”,上海大世界进入夜嗨2.0阶段上海大世界|剧场|青年

“生活中的线头太多,我选择去剧场剪断”,戏剧创作人近日在上海大世界畅谈戏剧文化治愈力。上海大世界副总经理许丽介绍,大世界演艺夜市连续举办4年,今年主题是“国潮新青年”。“大世界新青年说”作为演艺夜市首次引入的演讲类主题分享活动,共有11位嘉宾带来10场精彩分享。上海大世界演艺夜市自6月17日开市以来,游客如织。端午假期,大世界夜市活动再次上新,围绕“食、游、购、娱、展、演”等多元素叠加聚集,进入夜嗨2.0阶段,带给年轻人更多潮流新体验。开心麻花《空降未婚妻》首演,中国好声音歌手大赛上海总赛区在大世界迎来“

陆川《749局》“马山”数智人形象亮相,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宇宙|合作|陆川
陆川《749局》“马山”数智人形象亮相,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宇宙|合作|陆川

6月10日,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携手猿动力泛娱集团举办了数字科技创新合作发布会,宣布以陆川导演新作《749局》为契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元宇宙电影产业新模式,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发展。咪咕公司特别为电影定制的主角“马山”数智人形象也首次亮相元宇宙比特空间星际广场,将带领观众领略不一样的元宇宙观影新体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表示,电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是文化推广的重要载体,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依托中国移动构建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上海样本”单位|文物保护|上海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上海样本”单位|文物保护|上海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发现‘最上海’文脉,体验‘不一般’非遗”主题,开展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6月9日下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之一的“传承·活化·共享”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专家分享会在杨浦滨江明华糖厂举办,唐玉恩、赵晨、陈立缤、章明4位专家聚焦上海各类建筑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用一个个案例阐释上海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念和经验。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其中,最厚重的是考古遗址,从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历经崧泽文化、良渚

触摸鲁迅在上海的日常,散步去书店电影院,爱吃糖也吃冰激凌上海|鲁迅|电影院
触摸鲁迅在上海的日常,散步去书店电影院,爱吃糖也吃冰激凌上海|鲁迅|电影院

在上海这个天下饮食荟萃之地,鲁迅曾经在新雅茶室和陈望道等人商谈杂志编辑,在功德林和田汉等人进行文艺漫谈,在荷兰西菜室和左翼团体聚会。他爱吃糖,喜欢油炸食品,也吃冰激凌。6月6日至7月30日,“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在鲁迅纪念馆展出。这一原创特展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从鲁迅的衣食住行出发,分为“躲进小楼成一统”“且持卮酒吃河豚”“破帽遮颜过闹市”“俯首甘为孺子牛”四个板块,呈现鲁迅在上海时期居所的迁移和房屋状况、家庭饮食和饭局往来、日常穿着及交通出行、工作情况及创作成果。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