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21:59 PM

南昌路151弄一墙之隔,有个弧形的转角花园。这几天,花园空地搭起一间半透明的房子,还有彩色线条勾勒出的白云、绿树、飞鸟,以及藏在角落的一只猫。“房子”延伸过去,是红砖建筑民居的两扇对称大门,顶着三角形屋檐,镂刻出圆形玻璃窗。民居外墙如波浪般在这里弯出半圈,梧桐树影在墙上拉出长影。

“这是上海才有的浪漫。”前天晚上,入夜微雨,依然有年轻人前来打卡。正在举行的小红书设计周活动中,设计师在这条小马路上推出了几组户外装置设计,与周边的展览、工作坊等共同探讨设计与日常的关系。

不过,在周边居民和上班族眼中,设计虽然新奇有趣,却少了“日常感”。“我们希望留下的不是几张打卡照片,而是长久相处的坐标。”


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如今上海街区的浪漫,需要的是惊鸿一瞥,还是润物无声?

入夜,骑车人经过贴满艺术海报的民居外墙

步行在南昌路上,人行道一侧民居外墙上铺满的设计海报虽色彩淡雅,艺术感依然引人侧目,抬眼又能看见居民楼窗户里晾起的被单。“艺术氛围与生活气息有种微妙的冲突又融合的感觉。”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乔亦是这条小马路的常客,这里毗邻淮海路,矗立着不少历史建筑,6个小微公共空间经常举办各类展览,还有数不胜数的咖啡店、小酒馆和服装店。作为上海旅游节黄浦区系列活动之一,今年首次向公众开放的小红书设计周又在这里设置多个打卡点位,几个街心花园的公共装置是其中一部分。


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南昌路165弄隔壁的街心花园里,半透明的材料层层叠叠被悬挂在半空中,裁剪成一个拱形的房间,玻璃风铃从拱顶垂下,仿佛雨滴欲落。雨夜又赋予这一装置别样的魅力:水汽凝结在拱顶材料的末端,将周围明亮的灯光折射得柔和;站在其中望向马路,像欣赏一幅被云雾包围的流光溢彩画作。乔亦在英国留学时接触了许多当代艺术作品,“相比常见的金属或石材的城市雕塑,能把非常规材料制作的装置艺术放在日常街区,上海很前卫。”

街角泰戈尔铜像处,同样围上了半透明的房子和飞鸟、白云、花朵图案。参与这一系列装置设计制作的建筑师、艺术家夏慕蓉介绍,灵感正是来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近年醉心绘本创作的她,又以这些如孩童手绘般线条拙稚、色彩明快的图案,致敬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群上海空间UCCAEdge展出的瑞士画家保罗·克利。“希望让经过这里的居民和行人,与泰戈尔的诗、保罗·克利的画产生联系。”

以泰戈尔的诗为灵感设计的“雨屋”


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不过,这样的诗情画意未必人人都有感受。上午10点30分,街角的花店还没亮起橱窗,夜里欢声笑语的小酒馆还没营业。正在修缮南昌大楼的工人们已端着午饭来到街心花园里,把可供休憩的椅子当吃饭的台面。他们偶尔望向近在咫尺的半透明拱形房间,“连雨都不能挡”。住在附近的陈阿姨驻足拍照,忍不住摸了摸透明材料,“我以前在超市里做过,这就是便利店、超市挡风那种塑料片,长久肯定不行,要变色的。”另一位阿姨则向前来打卡的年轻人介绍,“老早卖葱油饼的呀!”

附近的建筑工人在街区装置外吃午饭

夏慕蓉曾参与设计改造延平路上的“现所”。这一老厂房改造而的创意园区,以纯白的建筑和对称几何线条构筑的极简风格,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打卡,试图拍出一种“冷峻的秩序感”。相比商业空间明确的功能定位和风格预设,公共空间需更多包容性。“既不完全是日常的,也不仅仅是展示给游客看。”在乔亦眼中,这样的空间和装置面向的是不确定的“他者”。


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淮海路上命运多舛的电话少女之后,你还记得哪一处城市公共雕塑或装置?”一些从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的业内人士坦言,近期一些城市天价雕塑引发争议背后,是人们视野不断开阔、审美不断提升,具象雕塑已不足以吸引人;过于前卫的话题之作或许能带来流量,但脱离生活反而会给居民带来困扰;如果只能满足居民需求,很可能沦为又一平庸之作。“电话少女被大家记得,也是背后的故事和与城市历史的关联。”

夏慕蓉以生病的案例来描述建筑的“痛感”

“没有痛感的建筑不值得尝试。”在小红书设计周论坛上,夏慕蓉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类比空间需要的“痛感”:在一次就医过程中,她看到一个男孩为女友准备了一条毛茸茸的毯子。于是她自己也买了一条,在孩子就医时随身携带。在一些参与者眼中,这样的“痛感”来自两方面:既解决生理上的客观需求,又带来情感上的疗愈抚慰。


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乔亦最近去现所发现,原本在网上被人追捧的极简风格正因商家入驻、人气渐旺发生变化:原本洁白的底色和线条框架之中,不同商家的橱窗仿佛填入色彩,变成一幅幅精巧画面。“街区公共空间也是一样,不必着急将它填满,而是保持更丰富的可能性。”在陈阿姨眼中,南昌路居民“是见过世面的”,“来来去去办过多少展览、放过多少东西,都蛮好的,不一定非要固定下来,街区也要留白。”从门帘大敞的茶馆到墨绿色装点的咖啡店,乃至投影出科幻感的小酒馆,在她眼中与码放着带横杠老式自行车的居民楼并不冲突,上海街区自有包容度。

大黄鸭第二次到访香港吸引许多人前往打卡

在公共空间引入不同艺术装置,许多城市已不断尝试。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自2007年起遨游世界多个城市,今年再度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时竟成双而来,港铁车站、双层巴士纷纷推出打卡点,就连一只大黄鸭意外漏气干瘪也增加了话题。而在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伴随不同的艺术展或节庆活动,各类公共空间、街道社区里的装置艺术层出不穷。


是上海的浪漫吗,一场马路设计实验:便利店塑胶门帘做成装置艺术出现民居旁

此次南昌路上的装置,原计划只有5天展出时间。随着到访的人渐多,有望延长街头亮相的时间。在夏慕蓉眼中,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再设计,也要成为舞台和美术馆,“当光影落下,人们愿意反复前往。”

将一生献给革命,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兴办女学、留学法国、江城遇害资助|向警予|江城
将一生献给革命,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兴办女学、留学法国、江城遇害资助|向警予|江城

7月4日、5日,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现代楚剧《向警予》将亮相宛平剧院。该剧通过姐妹情、同志情、夫妻情、母子情等感人肺腑的情节,展现向警予崇高的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对人生价值和生命内涵思索。上海站巡演时,《向警予》将参加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2019年,武汉楚剧院打造《向警予》,截取向警予兴办女学抗逆流、留学法国寻真理到监委重任勇担当、一腔热血洒江城等惊心动魄的片段,反映向警予追求理想、忠于信仰、捍卫民众利益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再现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生命历程

首次引入“大世界新青年说”,上海大世界进入夜嗨2.0阶段上海大世界|剧场|青年
首次引入“大世界新青年说”,上海大世界进入夜嗨2.0阶段上海大世界|剧场|青年

“生活中的线头太多,我选择去剧场剪断”,戏剧创作人近日在上海大世界畅谈戏剧文化治愈力。上海大世界副总经理许丽介绍,大世界演艺夜市连续举办4年,今年主题是“国潮新青年”。“大世界新青年说”作为演艺夜市首次引入的演讲类主题分享活动,共有11位嘉宾带来10场精彩分享。上海大世界演艺夜市自6月17日开市以来,游客如织。端午假期,大世界夜市活动再次上新,围绕“食、游、购、娱、展、演”等多元素叠加聚集,进入夜嗨2.0阶段,带给年轻人更多潮流新体验。开心麻花《空降未婚妻》首演,中国好声音歌手大赛上海总赛区在大世界迎来“

陆川《749局》“马山”数智人形象亮相,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宇宙|合作|陆川
陆川《749局》“马山”数智人形象亮相,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宇宙|合作|陆川

6月10日,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携手猿动力泛娱集团举办了数字科技创新合作发布会,宣布以陆川导演新作《749局》为契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元宇宙电影产业新模式,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发展。咪咕公司特别为电影定制的主角“马山”数智人形象也首次亮相元宇宙比特空间星际广场,将带领观众领略不一样的元宇宙观影新体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表示,电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阵地,是文化推广的重要载体,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依托中国移动构建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上海样本”单位|文物保护|上海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上海样本”单位|文物保护|上海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发现‘最上海’文脉,体验‘不一般’非遗”主题,开展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6月9日下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之一的“传承·活化·共享”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专家分享会在杨浦滨江明华糖厂举办,唐玉恩、赵晨、陈立缤、章明4位专家聚焦上海各类建筑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用一个个案例阐释上海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念和经验。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其中,最厚重的是考古遗址,从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历经崧泽文化、良渚

触摸鲁迅在上海的日常,散步去书店电影院,爱吃糖也吃冰激凌上海|鲁迅|电影院
触摸鲁迅在上海的日常,散步去书店电影院,爱吃糖也吃冰激凌上海|鲁迅|电影院

在上海这个天下饮食荟萃之地,鲁迅曾经在新雅茶室和陈望道等人商谈杂志编辑,在功德林和田汉等人进行文艺漫谈,在荷兰西菜室和左翼团体聚会。他爱吃糖,喜欢油炸食品,也吃冰激凌。6月6日至7月30日,“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在鲁迅纪念馆展出。这一原创特展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从鲁迅的衣食住行出发,分为“躲进小楼成一统”“且持卮酒吃河豚”“破帽遮颜过闹市”“俯首甘为孺子牛”四个板块,呈现鲁迅在上海时期居所的迁移和房屋状况、家庭饮食和饭局往来、日常穿着及交通出行、工作情况及创作成果。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