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社区服务站,上海滨水宝藏打卡点

发布时间:Apr 23, 2024 20:06 PM

“一江一河”沿线难免有一些犄角旮旯,如废弃不用的小楼、老公共厕所、旧倒班房等。这些“老破小”如何更新,更新后又用作什么,颇费思量。

如今,它们转身成为“苏河之眸”“樱花谷”等,不仅作为滨江驿站,为往来路人歇脚提供绝佳景观位,一跃而成滨江网红打卡地,而且被用作服务周边市民的社区公共设施。

两者结合,是否给滨水空间带来新的火花和启示?

苏州河南岸,波光粼粼。在四行仓库的河岸正对面,一座绿白嵌套的建筑格外吸引眼球。这幢五层小楼就是南京东路街道社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

它因风景之美一跃而成网红打卡地,人们还给它起了外号“绿房子”。它曾是宾馆,后又逐渐凋敝。黄浦区政府决心将它改造为社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2019年,“同济原作”建筑设计工作室章明团队接手这栋老楼的更新改造。团队建筑师之一王绪男至今记得,第一次来现场时,老楼早已破旧不堪,但布满爬山虎的绿色外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也为后来主打绿色设计埋下了伏笔。

老楼旧到没有详细图纸档案,再加上积年累月的改建,毗邻的苏州河水涨涨落落,地基是否被河水侵蚀?内部结构如何?地下情况怎样?全然未知。这给设计带来极大挑战。

整个项目仿佛在“拆盲盒”。地基暴露出来后,地下满是水。水被抽走后,又发现建筑沉降程度不一,亟待处理。

设计团队巧妙地以加固方式平整楼板,解决整座建筑的稳固性问题。“虽然有些困难,但保留这座建筑,也是保留一座城市的记忆。”王绪男说道。

如今,游客们一眼看到“绿房子”底楼有一条檐廊,廊下是Tims咖啡馆的外摆空间。几个户外小桌椅正对苏州河岸,十分惬意。

在阴雨多湿的上海,为防积水,一般房子门槛会加高,“绿房子”檐廊地面却比外部更低一个台阶。

“敢这么做,防水当然精心设计过。一方面是为了处理地基高低不平的难题;另一方面,外摆空间像骑楼一样,有一种更地下的幽静感、私密感。”王绪男解释。

原有的建筑过于封闭也困扰着建筑师。20世纪末的钢板和钢筋,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风雨雨。但现在,它们摇摇欲坠。如何加固建筑的同时体现开放性?条件限制,倒逼出巧妙的创意:

建筑西北角整体被“削切”,拆除墙体,露出原钢筋结构,绿色新材料包柱加固后,纵横交错的钢柱构成镂空的立体格子。

镂空格子中,一条绿色户外楼梯从地面直通楼顶。每一层立面均有垂直绿化,每一组镂空的绿格,都能眺望苏河美景,仿佛一幅幅框好的风景画。

如此,不仅结构轻盈,而且美观、有趣、生态,并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游览性。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层楼都有一组特别的小家具。

它们本是加固楼体用的承重钢板,但不是一整块,而是被设计成凹形沙发凳和格子书架的组合形态,让人以为是后放的家具,其实是墙体结构。如此,既解决了老楼加固问题,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供人休憩与活动。

建筑师继续做“减法”——建筑中间开了天井,阳光透过最高层玻璃直射入内,不用开灯,也能照亮每一层。

别看这个方块体一样的建筑被“削”去了几个部分,原本功能混乱、整体利用率很低的内部空间,经过一番重新梳理后,实际利用率并没有比原先减少。

“绿房子”的楼顶如今被誉为苏州河“最美天台”:藤蔓绿植爬绕、躺椅横列的休憩区;俯瞰苏河美景、远眺陆家嘴“三件套”的瞭望区;铺设各类弄堂游戏标识的休闲健身区……天台景观独特,也成为此段苏州河附近唯一可在5层上空俯瞰河湾、瞭望城市天际线的公共开放平台。

平日里,天台可举办健身活动、企业发布会、机构团建等,甚至有电台访谈节目选择在此录制。

更强的开放性,赋予了苏河之眸更多功能与可能。

记者在一个工作日来到“绿房子”,没想到十分热闹。

人群分为两拨,一拨是路人在此歇脚。他们不进门,坐在檐廊下,点一杯咖啡,望着河水发呆。也有骑行者、白领拿了咖啡就走。

还有一拨是附近居民。一楼设有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站,尤其是中医推拿、针灸室,特别受欢迎。据推拿医生说,平均每天20人次,中午也不休息。

一楼大堂,平时有咨询、接待功能,一旦举办活动,拉出可移动隔板,就能成为封闭的小型活动室、多功能厅,每周活动不少。

二楼为社区书房和社区食堂。书房设计精美,有临河的绝佳景观位。

户外空间绿化掩映,树冠垂落,更能直接感受河水的气息。

书房满座,景观位更是抢手。有小孩在此写作业,也有年轻人带着笔记本电脑工作。书架上的书可供借阅,与上海图书馆系统相连。

中午时分,社区食堂热闹起来,一顿饭菜约20元,价廉物美。除了老人,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更意外的是下午两三点,食堂没有营业,但座位上依然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有的打盹,有的工作。好的景观空间甚至让食堂成为书房的延伸。

三楼和四楼为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服务,并不对外开放。五楼为健身房,只见临河的大教室里,普拉提训练床一字排开。

日光、河水、天际线,透过整排窗户映到屋内。这样的健身环境,被人发在网上赞叹。据工作人员说,周边白领、企业团体健身课比较热门。

“绿房子”兼具滨江驿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两大身份。

前者,网红打卡、市民歇脚、临河观景,成为流动的风景线,人与人的邂逅未知而有趣;

后者,社区食堂、为老服务、书房、卫生站等固定功能,供社区居民常来常往,熟人的交际圈让美好空间始终不缺人气,利用率极大提升,后期运营维护反倒不再成为问题。

与周边风景对话,与附近邻里对话,最终激发人与人的对话与相遇,是滨江微更新的关键。

沿苏州河往东,邻近外滩这一段独具海派风情。上海邮政博物馆矗立对岸,从衍庆里回头望,透过层层老建筑,东方明珠若隐若现。

靠近乍浦路桥,河畔有一片建筑。锥形玻璃天窗,形如折扇的屋顶,将一座“樱花谷”掩藏在滨水岸线中。

沿岸的葡萄藤架下,圆形石墩为骑行者和漫步者提供歇脚的地方。观赏历史风貌建筑、脚踩渐变色水磨石,河风习习,好不惬意。

在社交平台上,这条上海苏州河外滩源CityWalk路线,被誉为小众宝藏。春日樱花、夏日绣球,一度引爆社交平台。

樱花谷的风景眼,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玻璃驿站,它建于一座公共厕所之上。网店模特、时尚街拍、婚纱拍摄等,专业摄影师口耳相传这处宝藏机位。天朗气清之日,排队拍摄成为樱花谷驿站独特的风景线。

章明团队着手对此段苏州河沿岸进行更新。樱花谷西面有中石化1号加油站。它原本建于上世纪早期,是中国最早的加油站之一,更新后造型吸引眼球,路人走过时都会忍不住眺望或拍照。它除了加油站功能外,还兼作油站历史陈列,仿佛一座小型工业展览馆,十分有趣。

沿樱花谷往东几百米,就是公厕上盖的樱花谷驿站。从公厕一端的户外楼梯拾级而上,先是一个半开放露台。露台提供了各种打卡苏州河、老房子与外滩的角度。

推门而入,驿站三面落地玻璃,景观环绕。屋顶的波浪形折叠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水面。

内部,七巧板形状的五彩沙发可随活动需求拼接。

樱花谷驿站同时也是外滩街道的零距离家园。但它体量小,又全透明,不可能像“绿房子”那样植入社区综合服务点。

它的特色在于,紧邻一江一河的交汇处,参观游客多、年轻人活动多。其定位是集党群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游客服务站、户外工作者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点。

2022年9月,上海市民夜校把线下美妆第一课放在这里。授课老师倪梦绮曾为多位艺人和节目担任造型师,教学员快速打造适应不同场合的妆容。

12节课500元,在樱花谷驿站一边上课,一边享受苏州河与外滩的灯光夜景。都市白领们倍感实惠,有限的名额瞬间被秒光。据统计,2022年市民夜校秋季班在市群艺馆总校外设立了20个分校和55个教学点。“和馆内教学点不同的是,这里的课程来到了外滩‘家门口’。”樱花谷驿站志愿者说。它也获得了上海市最美夜校的美誉。

紧接着,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开启。位于苏州河头上的樱花谷驿站当天被作为前哨指挥点,其下方的沿河空间则迎来一大拨客流。

平日里,外滩街道开设的绘画、绒绣、亲子课程也会放在驿站中。

特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特定的辖区构成。外滩街道一大特点是企业多。利用风景绝佳的驿站“做大朋友圈”,企业与街道、企业与企业之间在驿站形成各类活动,产生各种“化学反应”。

外马路249号位于黄浦滨江,其上方为全国游客皆知的外滩景观平台。平台下100多米长的闲置空间如今更新成为金融品巷·零距离家园。

更新后的空间格调更像咖啡馆书房。“此前没有见过这样的党群服务站。”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工作的李文伟如此感叹。

他向记者展示了小东门街道的微信小程序,成员单位通过小程序,就可预约金融品巷的使用场地。它成为企业和社区的“共享空间”,不仅为周边企业提供会议和活动场地,街道还与众多企业合作,植入一系列有热度、有温度、组团式、项目化的“午间一小时”活动。

白领们吃完午餐后,三两结伴到这里参加午间活动,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有党史课、音乐盒拼装、国风书签DIY、永生花制作、肩颈保养讲座、心理桌游、非遗竹编、纸雕制作、茶文化、八音盒制作等。由于活动主题新颖、内容质量高,几乎每次都会被秒杀。

即便不参加活动,江边风景绝佳,坐在落地窗前的吧台边,望着外马路发呆,也是一种午休。

李文伟认为,没有这个空间之前,企业自己组织党建、团建活动,一般就在企业内部,人员单一,内容相对刻板,没有新意。有了这个空间后,企业与企业可以共同组织沙龙,结识新朋友,也可以参与街道党建平台组织的活动,甚至大家一起策划怎么“玩”,内容丰富多元。

“这里氛围舒适、景色怡人,和其他单位的人一起交流,资源多了,就是不一样。”李文伟说,金融品巷已经成为周边青年工作之余的重要精神充电站。

此外,附近企业骑车爱好者众多,有一个固定社群。金融品巷也是骑行者的固定休憩点。服务站内,除了综合服务区、临展区、职工书屋、青年中心、新业驿站、咖啡共享区外,还专门开辟了“骑行加油站”,提供自行车安放和零配件更换服务。

无论是旧宾馆、公共厕所,还是平台下方闲置空间,一江一河的更新没有固定模式,它们都是滨河驿站,但又不仅仅是驿站,与周边社区服务结合,起到了11>2的作用。

即便社区服务也没有单一模式。从游客打卡点、市区大型文体活动服务站,到社区营商、文化、活动联结起来的朋友圈,根据资源禀赋、人员构成不同,每个零距离家园在街道党建引领下,各有特色,百花齐放。

它们既是社区微更新,又是滨江闲置空间微更新。既保留了一江一河的城市记忆,又兼具公共服务的开放性与功能性。

螺蛳壳里做道场,城市微更新的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竟是社区服务站,上海滨水宝藏打卡点
我们怎么应对,一些西方学者鼓吹“权力转移”“大国竞争”“新冷战”
我们怎么应对,一些西方学者鼓吹“权力转移”“大国竞争”“新冷战”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一系列复杂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面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是一份具有东方智慧和大国担当的答卷。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球发展倡议提出的“六个坚持”,源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具有四层内涵:“发展优先”是根本,“以人民

临终前对学生陆俨少说了这句话,却一生不开画展,他曾与吴湖帆齐名陆俨少|画家。|东蒙|陆俨少
临终前对学生陆俨少说了这句话,却一生不开画展,他曾与吴湖帆齐名陆俨少|画家。|东蒙|陆俨少

冯超然是一位曾与吴湖帆齐名的海派画家。他一生不开画展,默默培养了陆俨少等绘画大家。近日,正在陆俨少艺术院举行的“草堂传灯——冯超然绘画艺术及余脉传承特展”从不同角度挖掘、回顾了这位不计荣枯、不慕名利的海派画家的艺术与人生。“三无画家”1927年,18岁的陆俨少第一次走进上海嵩山路上的嵩山草堂。在这里,他向画家冯超然行了拜师礼。冯超然对陆俨少说:“学画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好好做学问,名利心不可太重。”这句话,陆俨少记了一辈子。冯超然名迥,字超然,号涤舸,晚号慎得。他生于1882年,原籍江苏常州,自

让上海“新老共生、烟火传续”,把握城市更新演进的时与势上海|简屋|烟火
让上海“新老共生、烟火传续”,把握城市更新演进的时与势上海|简屋|烟火

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驱动下,我国城市更新从追求增量走向盘活存量,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从追求单一目标走向追求多元目标,从大规模运动式改造走向小规模渐进式更新,从单一化路径走向差异化路径,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之一,居住类更新备受各界关注,特别是以征收为路径的成片旧区改造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其作为事关百姓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政策,“一届接着一届干”,加快推进旧城现代化进程,逐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公共空间品质、城市风

“三教合一”形塑精神品格,透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满天星斗”汇成文明曙光中华文明|包容性|文明
“三教合一”形塑精神品格,透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满天星斗”汇成文明曙光中华文明|包容性|文明

中华文明包容四海、兼纳百川,是世界文明古国里唯一绵延繁盛、历久弥新的原生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可谓中华文明长久保持更新发展的奥秘和精神内核。满天星斗肇其端——探究中华文明滥觞和早期国家起源,涉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两大课题:中华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轨迹,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之形成。中华文明的肇端并非如人们想象中那样某种早期文化“一烛独照”的局面,而是新石器时代多种文化散点式发生发展的结果,呈现“满天星斗”的态势。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曾提出中国早期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将先秦时期人口密集地区划分为

也属于现代,【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文明不仅属于古代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华文明
也属于现代,【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文明不仅属于古代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华文明

一提到现代文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则似乎显得更为“古老”。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概念,就在向世人宣告:中华文明不仅属于古代,也属于现代。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现代中国必定会让中华文明走向新的辉煌。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法中,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华民族”限定“现代文明”,而不是用中国现代文明等说法。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一体,源自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