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哪些着力点?,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企业家|环境|经济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15:37 PM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意见》从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旨在为民营经济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促使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其中特别指出,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什么要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哪些着力点?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逆全球化势头有增无减、国际地缘政治空前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面对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动力不强,消费和投资提振比较难的情况,如何让我国经济迅速复苏、焕发生机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一种基本职能,创新带来经济增长、财富增加。面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优秀的企业家善于识别、捕捉机会,应对风险,甚至从风险中把握商机,引领经济增长。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处于经济增长核心位置的是企业家,企业家做的就是“创造性破坏”,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的原材料和新的组织方式。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动力源自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是把发明或创意转变为商业价值的过程,组合的平台是企业,组合者是企业家。真正的创新是内生的、本土的创新,其基本内涵包括新的创意、对资本与劳动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思和生产新的产品、最终完成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过程。企业创新带来可持续增长,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用途上,以创新对冲报酬递减、以创新对冲要素成本上升,从而赢取高于行业的一般利润率,持续推动经济增长。

更好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

弘扬企业家精神,就要更好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稳定经济运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造社会财富主要来自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加需要企业家以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通过自身的积极作为,为不确定的时代注入更多确定性。

企业创新需要制度政策支持,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政府在基础科学、战略技术方向等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创新需要要素间的协同,如企业家精神+产权制度+专利技术+风险资本+创新氛围等。政府要对各种类型的企业真正做到一视同仁,积极回应其关切,消除其后顾之忧,真正尊重和爱护企业家,积极治理动辄对其“污名化”的舆论环境,优化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

创新是突破现有知识边界的认识过程、试错过程,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宽容失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允许可控性试错,解决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后顾之忧。尤其是重大攻关项目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更需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支持手段,让科研人员安心坐“冷板凳”,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用好“揭榜挂帅”制度,建立更有效的科技成果利益分配和收益分享机制,让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充分释放。

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去创造财富

企业家处在一个真实的,具有机遇、也有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社会。政府、社会与民众应合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去从事创新,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单纯地分配财富,更不是破坏财富创造的环境。

首先,政府要保持法律制度和政策的透明、稳定、可预期。政府制定有关企业的法律政策,应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各类企业的心声及关切。制度政策的变化有一定的过渡期或缓冲期,要尽量减少政策出台、执行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为此,要提高市场监管治理的透明度和确定性,以稳定的制度政策环境来稳定市场预期与投资者信心。

其次,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实施刚性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禁止出现以所有制为由歧视、设障、排除民企的行为。在有效竞争的市场中,公平竞争不仅可确保优质、优价的产品或服务在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可以激励竞争者加大对创新的投资,推动产品或服务的升级换代,实现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效果。

再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扩大市场准入,提高要素获取的公平性,加快用地、用能、排放等指标的市场化配置,让要素流向有竞争力的企业,着力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最后,社会与民众要从企业家的职能定位来认知企业家、理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实施创业创新,不只是为了赚钱,也是对创造性的享受,包括追求事业的成功、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等。市场化改革以来,市场准入领域越来越宽松自由,让企业家有了更多自主经营的权力。同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家能够自主把握从事经济活动的预期,降低不确定性。今后,要进一步从经济制度、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鼓励支持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专注于创造财富,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创造出最好的技术,让企业家近悦远来,让企业家精神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