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黄永玉:生活像画儿一样百岁|黄永玉|生活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1:43 PM

黄永玉先生,是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去世。

朝花周刊于2021年2月21日刊发了讲述黄永玉先生轶事的散文《生活像画儿一样》。今推出此文,以纪念黄永玉先生。

老人最有能耐行使的权利,应该是想起往事的权利。黄永玉近百岁了,某日,他想起了七十多年前,在香港画过一张豉油画。

他二十四岁到香港,住在新界九华径。那里是个海湾。九华径是后起的好听名字,原先叫狗爬径。有条小路,弯曲崎岖,人走进去,就像狗爬似的。不过,后来这里很荣耀。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精彩的人,都在这里住过。后来也是在这里,大家搭船去了北京。

那天,黄永玉约上查良镛、梁羽生,去湾仔一家名为美利坚的小餐厅吃饭。他们三人是大公报同事。查是电讯翻译,梁是副刊编辑,黄在美术部门。办公在同一室,三人成了好友。查良镛有生之年常说,到老一直叫他小查的,也就两三人,黄永玉是一个。这样的交情,自然适合约饭。


怀念黄永玉:生活像画儿一样百岁|黄永玉|生活

后来的黄永玉,也会想起后来成了金庸的查良镛。他说金庸写的武侠小说,都送给过他。他不喜欢,没看,都转送人了。他说,金庸这么好的头脑,可以做更有意思的事,写武侠小说可惜了。他的话,总像他的画一样,漂亮得难以言喻。

黄永玉作品《春江花月夜》

他们三人到了美利坚。谁知,这一天,险些吃成了霸王餐。

美利坚菜式很不错,黄永玉一直记得童子鸡做得好。餐毕,结账。很不小心地,三人都惊觉囊中羞涩,冇钱埋单。情急中想起叶灵凤。叶在附近的星岛日报上班,得讯自然两肋插刀,急忙赶来。在等叶灵凤赶来的空隙,黄永玉看见一边水缸里的热带鱼很好看,就画了起来,A4纸大小尺幅,几笔画就,还用手边的豉油,也就是辣椒油、酱油涂了色。等叶灵凤埋了单,他把这幅豉油未干的画给了叶,说让叶在星岛日报发表。玩笑说,埋单的钱就算预支的稿费吧?这样,这几个日后香港文坛颗粒很大的明星,吃了童子鸡,还画走了热带鱼。

这几条热带鱼留在了豉油画里,或者说它们后来的生活也在这画里。


怀念黄永玉:生活像画儿一样百岁|黄永玉|生活

黄永玉的笔,是一直随身带着的。二十多年前,他来上海,在一个名叫名都的餐馆,他让人通知了我去。这是我和他第二次见面。前一次是我和一群记者一起采访他。圆桌入席,他和我隔着三四个座位。就在入席的时候,他在一张餐巾纸上,白描了我的面相。他让邻座传给我,我很意外,也很快乐。我最先想到的是,生活原来可以像画儿一样。

黄永玉再见到这幅豉油画,是近四十年后了。他在香港开画展,有人拿来这画让他写点字。原来,这画在星岛日报发表后,叶灵凤把原稿送给了画家黄蒙田。若干年后,黄蒙田又把它转赠给了“炉峰雅集”会长罗琅。到罗琅手里时,这画多了一段黄永玉的补记:“此作作于香港湾仔美利坚餐厅。某日与友人共食于彼处,众皆觉囊空,情急间电星岛叶灵凤救急。赭色乃酱油也。倏忽已近四十年矣。黄永玉,一九八六春”。这画的后来,我见到有关文字,说是罗琅挂在了家里。之后罗琅老了,和外界接触渐渐隔绝。这画的后来,外界就不清楚了。

我想,黄永玉补记了这画之后,可能就不再去想了。他画的猴票原稿,后来在哪里?有人问过他。他说当时交给了编辑。他还说,留在喜欢的人手里,很好的。

那个年代,黄永玉一家住在北京一个大院的角落,像密罐一样的小屋里。他画了一个大窗户,春天里阳光明媚、花草鲜艳的大窗户,挂在了墙上。生活会有苦难,但阳光和春天总在那里。庚子年,近百岁的老人,画出了《中国人活得有气势》那样的大作。大大的红十字,极为壮烈、干脆的胜利手势,倾吐他内心的疼痛和不服输。他的画,画出了真正的生活。

2013年10月27日,上海举办黄永玉作品朗读会


怀念黄永玉:生活像画儿一样百岁|黄永玉|生活

还想加上几句。四十年前,我应聘最后一次面试。主考问我,影片《苦恋》,你怎么看?我说,我没看过这电影,但我不相信读书人不爱自己的祖国。之后,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再之后,我认识了黄永玉,有天突然知道,影片《苦恋》主人翁原型就是黄永玉。想来冥冥之中,我和他有个因缘。那年春节,我随他在沱江边祭扫沈从文先生的墓。我看见前往沈从文墓地的石阶边上,立着一块黄永玉写的碑。碑上是一句话:“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沈从文的墓碣,是一坨巨石。黄永玉那时七十多岁了。他手抚巨石久久,热泪纵横。回家后,他和我说着沈从文。还说到电影《边城》的拍摄。他说运用船头贴着水面的镜头拍摄,画面就会很美。

还想说的是,豉油画我没画过,豉油字我还真写过。那是我朋友女儿结婚,朋友满心欢喜,时不离手的一把扇子,不知写什么为好。到了婚宴席上还没想好。我觉得扇面上总该留点色彩。就用餐巾纸搓成条,蘸着酱油,写了,哦不,应该说是画出了两句吉祥祝愿的话。这事也有十几年了吧?

有一年,我在上图开诗书展。黄永玉正好在上海,他来了。他对记者说我的字,“画面很漂亮”。他看穿了我。我确实算不上写字,我只是想把心里想的画出来。感觉生活,原本就像画儿一样。

黄永玉在家中作画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