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就在这一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队伍|组织|关键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3:36 AM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在人才建设,而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关键也在人才建设。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健全培养体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早在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组织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提出重要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关于“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并对“关键在党”和“关键在人”作了重要阐释,指明“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2018年7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应全面理解“高素质”之本领要求、“执政骨干队伍”之关键着力点。一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新时代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忠”者敬也,“诚”者真也,意味着一个好干部首先要做到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净”者纯也,意味着一个好干部必须恪守底线、清正廉洁;“担当”则意味着一个好干部不仅要有“忠诚干净”的道德修养,同样也要有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二是着眼“高素质”培养体系,提升干部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要着力从政治理论素质、组织纪律素质、思想作风素质、共产主义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同时也要加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和考核机制、激励和监督机制等各项机制保障。三是应立足民族复兴大任,抓好关键的“执政骨干队伍”。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在应变局中育新机,在开新局中谋复兴。

强化战略引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始终重视人才建设。2013年6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2018年7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突出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五个抓好”,其中之一即“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篇,既对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体现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博大胸怀和世界眼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强化人才支撑、怎样强化人才支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着力造就拔尖人才做好了充分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要求。人才对于加强党的领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保障。二是人才培养要着眼“四个面向”,抓重点难点薄弱点,突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效能性、战略性、人民性。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健全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建设“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始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并提出“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的工作要求,将从严治党落实到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上。习近平总书记较早提及“过硬队伍建设”是在2013年1月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之后多次对政法工作队伍建设提出“过硬”的高标准要求。2019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提出“各级党委要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着力锻造模范机关、过硬队伍”,将“模范部门”与“过硬队伍”建设的要求融入党建工作中。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应从方针贯彻、关键抓手、核心作风等方面多管齐下。一是组织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历史充分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正确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二是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严于律己、勇作表率。三是坚持公道正派。“公道”强调公平正直、不偏不私,不以权谋利、不以私废公;“正派”侧重恭谨严肃、作风规矩,不走歪路子、不动歪心思。坚持公道正派,切实改进组织作风,争创模范部门、建设过硬队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