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征途,解码伟大建党精神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真理指引航向建党|精神|理想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0:45 AM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7月1日起,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制作的4集短视频《精神之源力量之基——解码伟大建党精神》在上观新闻“思想汇”栏目播出,带领我们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该短视频也是一次浓缩的“上海红色文化深度游”,在众多红色地标、旧址遗址中,找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源泉。今天播出第一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共一大纪念馆中有一张1920年5月8日毛泽东与多人在当时上海半淞园的合影。这是毛泽东与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开会,并欢送湖南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留影。五四运动前后,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有志青年走上了留法勤工俭学之路。1919年3月到1920年底,共有20批1600余人从上海出发赴法勤工俭学。其中先后从上海出发赴法的就有陈毅、王若飞、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赵世炎、刘伯坚、邓小平、周恩来等人。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5月,毛泽东在为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送行后,拜访了陈独秀,与陈做了一次长谈。毛泽东后来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牢牢竖立在中华大地上。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也成为引领中国前进的主心骨、定盘星。

“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

1922年1月28日,正值大年初一,隆冬季节、寒风刺骨,但在上海,中共党团员们的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这天上午,他们沿途散发事先用红色书面纸印好的6万张“贺年帖”。这是一张特别的贺年帖,正面印着“恭贺新年”四个大字,背面印了一首宣传共产主义的《太平歌》,这首歌就出自上海地方委员会首任书记陈望道之笔。

陈望道,何许人也?最有名的身份之一莫过于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翻译者了。1920年初,陈望道在浙江义乌家中,他根据日文版,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一间柴屋里,陈望道克服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把全文译了出来,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经典故事。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面世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宣言》还直接影响了一批中共早期领导人。1936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三本书中的一本,便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在残酷斗争中锤炼品格

追寻真理、确立理想的道路固然艰辛,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品格却需要在残酷斗争中锤炼。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有一本1920年9月再版的蓝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与红色封面的首版并排陈列在一起。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时,曾对保存这本蓝色封面《共产党宣言》的人提出询问“他后来怎么样了?”总书记提到的这个人就是张人亚。1922年11月,张人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工人党员之一。1927年,为了保存好当时珍贵的文件资料,张人亚冒着危险将其从上海转移到宁波老家,托付给父亲。老父亲为此专门在家乡为儿子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将资料放到墓穴中,这些珍贵的文件才得以保存下来。

在张人亚父子守护的这批文件里,除了蓝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保存完好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尤其是其中收录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更是弥足珍贵。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指明党的最高纲领为“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创造历史伟业。同时,在伟大斗争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坚定理想,让真理和理想展现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宝贵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